初二地理复习资料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1 辽阔的疆域
1、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陆地大国: ①国土辽阔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相望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53 N)。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5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2、34个省级行政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书本八年级上册第7、10面)
1.2 众多的人口
1、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目前人口数为13亿多。
2、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3、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
疏密不均划分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人口多处特点: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
②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③平原、盆地人口多
④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⑤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人口少处特点:
①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③山地、高原人口少;
④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⑤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⑥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55个)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3、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等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①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②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
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我国气温最冷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最热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降水最多地方: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3河流和湖泊
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武汉);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荆江。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等。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3 水资源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问题):⑴水资源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⑵时空分布不均(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解决办法有“跨流域调水等工程”))
2、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关。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①兴建水库②跨流域调③节约用水④保护水资源⑤处理并防止水污染⑥植树造林等。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 灵活性差
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
管理方便
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三横五纵”看书本第91面)
5、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很明显。
①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②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③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
5、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现状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发展方向与对策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
③科技兴农
我国东中西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不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⑵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4.3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生产: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工业“主导”: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国工业分布趋势:沿河、沿江、沿海。其中,沿海地区——工业最发达:4个基地、5个特区、14个开放。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
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辽中南工业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京津唐工业区: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
沪宁杭工业区: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靠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工业,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6、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起步晚,发展迅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导:
沿海——科技园区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高层次知识人才集聚,形成了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贸易导向型: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陆——国防军工型: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O(∩_∩)O
1.1 辽阔的疆域
1、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陆地大国: ①国土辽阔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相望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53 N)。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5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2、34个省级行政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书本八年级上册第7、10面)
1.2 众多的人口
1、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目前人口数为13亿多。
2、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3、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
疏密不均划分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人口多处特点: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
②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③平原、盆地人口多
④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⑤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人口少处特点:
①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②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③山地、高原人口少;
④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⑤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⑥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55个)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3、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等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①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②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
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我国气温最冷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最热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降水最多地方: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3河流和湖泊
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武汉);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荆江。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等。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3 水资源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问题):⑴水资源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⑵时空分布不均(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解决办法有“跨流域调水等工程”))
2、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关。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①兴建水库②跨流域调③节约用水④保护水资源⑤处理并防止水污染⑥植树造林等。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 灵活性差
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
管理方便
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三横五纵”看书本第91面)
5、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很明显。
①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②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③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
5、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现状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发展方向与对策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
③科技兴农
我国东中西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不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⑵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4.3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生产: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工业“主导”: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国工业分布趋势:沿河、沿江、沿海。其中,沿海地区——工业最发达:4个基地、5个特区、14个开放。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
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辽中南工业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京津唐工业区: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
沪宁杭工业区: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靠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工业,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6、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起步晚,发展迅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差导:
沿海——科技园区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高层次知识人才集聚,形成了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贸易导向型: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陆——国防军工型: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O(∩_∩)O
展开全部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三)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1 中国的疆域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辽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好,本人佩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