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展开全部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因素:
(1)原始价值,指固定资产的实际取得成本,就折旧计算而言,也称为折旧基数。
(2)预计净残值,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之后的金额。
(3)预计使用年限,指固定资产预计经济使用年限,也称折旧年限,通常短于固定资产的物质使用年限。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小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得计提折旧。
小企业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企业最常使用的一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是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第二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之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第三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二)后续支出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固定资产的收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种情况,分别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第一点,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企业一般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
第二点,发生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第三点,企业发生的一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第一点,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第二点,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等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一般不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点,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对于处于修理、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果其修理、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也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因素:
(1)原始价值,指固定资产的实际取得成本,就折旧计算而言,也称为折旧基数。
(2)预计净残值,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之后的金额。
(3)预计使用年限,指固定资产预计经济使用年限,也称折旧年限,通常短于固定资产的物质使用年限。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小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得计提折旧。
小企业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企业最常使用的一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是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第二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之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第三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二)后续支出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固定资产的收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种情况,分别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第一点,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企业一般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
第二点,发生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第三点,企业发生的一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第一点,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第二点,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等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一般不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点,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对于处于修理、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果其修理、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也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