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仍方兴未艾的原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你好 朋友 经查询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油气田之一,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仍方兴未艾的原因如下:首先,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复杂,石油和天然气藏在深部地层中,勘探和开采难度较大。此外,鄂尔多斯盆地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气温较高,天然气丰富,但水资源较为匮乏,环境条件不利于生产。其次,鄂尔多斯盆地开发面积较大,维护成本高,且管道运输和储备设施建设等高投入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为繁琐。随着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和环保压力增大,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资源开发面临较大的贡献和利润压力。另外,由于国外油气公司技术和资金实力强大,国内的油气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差距,这也给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4-09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仍方兴未艾的原因
你好 朋友 经查询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油气田之一,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仍方兴未艾的原因如下:首先,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复杂,石油和天然气藏在深部地层中,勘探和开采难度较大。此外,鄂尔多斯盆地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气温较高,天然气丰富,但水资源较为匮乏,环境条件不利于生产。其次,鄂尔多斯盆地开发面积较大,维护成本高,且管道运输和储备设施建设等高投入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为繁琐。随着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和环保压力增大,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资源开发面临较大的贡献和利润压力。另外,由于国外油气公司技术和资金实力强大,国内的油气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差距,这也给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油气企业间的合作,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
我国在鄂尔多斯建设能源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南位置,辖区煤炭储量居世界之首,同时还拥有天然气、石油等丰富的能源资源。基于这些区位优势,鄂尔多斯市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以下是更详细的内容:1. 煤炭资源优势:鄂尔多斯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中探明的煤炭储量达99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6;开采量更是全国第一,全国13%的煤炭产自鄂尔多斯。因此,鄂尔多斯市的能源产业主要以煤炭为主,在煤电联产、煤基气化、煤制油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 天然气资源优势: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中阿尔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基地之一,也是中国西气东输的重要涉及区。同时,鄂尔多斯市还有国内最大的油气管道公司——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3.交通优势:鄂尔多斯市位于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交通发达,已形成了以“四纵六横”为主的现代化交通网。市内交通道路通达,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是国家重点公路建设工程的核心地区,同时还有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4. 地理优势:鄂尔多斯市位于我国北部,是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等北部地区的门户,具有区位优势。同时,由于地处中国内蒙古高原,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这也为生态旅游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总的来说,鄂尔多斯市具备天然气、煤炭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交通、地理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些都为其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能源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建设能源化工基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分析原因
鄂尔多斯盆地建设能源化工基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具体原因如下: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和能源生产基地,它在能源和化工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能源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物质大量排放,会对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长期的因煤产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其次是资源利用问题。鄂尔多斯盆地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能否实现有效的转化和利用,使其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摆在鄂尔多斯盆地面前的巨大难题。目前,一些企业只是简单地将煤炭进行加工,制成低附加值产品或直接销售,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应当积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投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保护鄂尔多斯盆地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方面,则需要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投入,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企业还需要规范自身行为,落实环保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和谐、共赢发展。
指出1951到2016年海南岛冬季暴雨日数和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1951年至2016年期间,海南岛的冬季暴雨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际变化。具体来说,冬季暴雨日数集中分布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而中西部地区的冬季暴雨日数相对较少。在时间序列上,海南岛的冬季暴雨日数随着年份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海南岛的冬季暴雨日数明显偏低,约为1~3天/季,随后逐渐上升,进入21世纪后逐渐趋于稳定,平均为4~6天/季。此外,海南岛不同地区的冬季暴雨日数差异也较大。其中,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乐东、保亭等地区冬季暴雨日数较高,平均在7~15天/季,而中西部地区如海口、三亚等地区冬季暴雨日数相对较少,平均在1~3天/季。
总体来说,海南岛冬季暴雨日数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季风气候、气候变化等。具体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冬季海南岛暴雨发生最少,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海南岛所处的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为宜人,但亦不乏降雨。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影响:1.受季风影响:海南岛的主要季风为夏季和秋季的南风,冬季则是来自内陆的北风。夏季和秋季的南风会带来大量降水,而冬季的北风相对干燥,降水量相对较少。2.受地形因素影响:海南岛南部和东部是山区丘陵地带,山地高差明显,地形起伏大,有利于雨水形成。而北部和西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相对平坦,雨水不易聚集,从而减少了暴雨的发生。3.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南岛冬季暴雨的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剧烈天气增多所导致的。
分析冬季海南岛暴雨日数高值区的成因
冬季海南岛暴雨日数高值区的形成是由多种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其主要成因:1. 季风影响:海南岛位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受到了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冬季东南季风主要来自南海,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和暖湿气流,是冬季海南岛降水量增加的重要原因。2. 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使得海南岛内部的温度和气压分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冷暖空气交汇的现象,导致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增强,进而引发暴雨天气。3. 热带低压活动:冬季热带低压频繁,且往往在海南岛附近路径上,这种天气系统引起的强降水往往是海南岛冬季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4. 地形和海洋因素:海南岛地形复杂,主要由中山山脉和南海的洋流、海域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海南岛降水的形成。其中,海岛周边的海洋因素对于热带低气压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了在海南岛路径的影响。
说明2013年12月14到17日副热带高压对海南岛东部最强降水过程产生的影响
2013年12月14到17日,受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海南岛东部地区出现了最强降水过程之一。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雨强度大:海南岛东部地区出现了极强的强降雨过程,降雨强度为历史同期罕见。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澄迈和屯昌两县,达到了300毫米以上。2. 局地洪涝:由于海南岛东部地区的排水能力较弱,加上此次强降雨的影响,导致该地区一些低洼地带出现了局部洪涝现象,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3. 农业受灾:此次降水对海南岛东部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部分农作物受到了破坏。4.交通中断:受到此次强降雨影响,一些地方的路面被淹,导致局部交通中断,给车辆通行和行人出行带来不便。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