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时方法有哪些

1个回答
叮咚她娘
2023-02-14 · 超过1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7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872
展开全部
古代计时方法有:

1、地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依此类推。

2、十二时段计时法

即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以此类推。

3、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以此类推。三更半夜就是由此而来。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划分为五个“点”。


时刻制使用:

时刻制是十二时和一百刻配合使用。早期的表述方法为“时x刻”,即“时后第x刻”;宋代以后为“时初x刻、时正x刻”,即“时初现后第x刻、时正位后第x刻”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

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门、关门,早晨开城门时间并不是太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注意到相当频繁的钟声;晚上关城门时间则需要关注(不注意就得睡城里大街上),因此净街鼓(起更)必然是关注焦点。注意点的差别,衍生了一个词汇“晨钟暮鼓”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