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御花园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大内最北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树、柏树和竹子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景点简介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从乾隆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0-20
介绍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大内最北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树、柏树和竹子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景点简介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从乾隆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天啊友友,你讲得真棒!可否详细说一下
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大内最北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树、柏树和竹子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景点简介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从乾隆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已赞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