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概念及作用有哪些
展开全部
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对于利润表的重视显然超过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动态信息。换句话说,利润表给企业做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录像”,而在这个“录像”中专门记录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多少收入、多少费用、多少利润。
1.利润表的概念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农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确定为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其利润表要素仅包括收入和费用。IASC在收入确认方面采用“流入量理论”,它比我国采用的“流转过程论”定义的收入费用的内涵更为广泛。采用的足广义的收入费用定义,将利得并入收入,损失并入费用,不设利润要素,它认为利润是收入、费用配比的结果,无需单独确认计量,这有利于简化会计要素的设置。因为利得在性质上与收入一样,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损失在性质上与费用一样,都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没必要朵设会计要素,而应将其合并。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下增加利得和损失两个子要素,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并没将利得、损失并入收入、费用,我国收入费用采用的是狭义定义,而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的广义定义,两者口径不同。
通过参考大量阅读资料,本文所定义的利润表,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的,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之后的净收益的会计报表。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的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
2.利润表的作用
1)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通常指以营业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费用、税金等的差额所表示的收益信息。经营成果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财富增长的规模。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值指标,它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这里,经济资源可以因报表用户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区别,可以是资产总额、净资产,可以是资产的耗费(成本或费用),还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职工人数)。因而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税后)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实现收益等指标。经营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润表反映,而获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润表外,还要借助于其他会计报表和注释附表才能得到[6~8]。
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标,能够揭示企业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通过比较和分析收益信息,可以了解某一企业收益增长的规模和趋势。根据利润表所提供的经营成果信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部门可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据以对是否投资或追加投资、投向何处、投资多少等作出决策。
2)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指企业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利润表本身并不提供偿债能力的信息,然而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本结构,也取决于获利能力。企业在个别年份获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响偿债能力,但若一家企业长期丧失获利能力,则资产的流动性必然由好转坏,资本结构也将逐渐由优变劣,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因而一家数年收益很少,获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损的企业,通常其偿债能力不会很强。
债权人和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和比较收益表的有关信息,可以间接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并揭示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而作出各种信贷决策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决策,如维持、扩大或收缩现有信贷规模,应提出何种信贷条件等。管理部门则可据以找出偿债能力不强之原因,努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改善企业的公关形象。
3)企业管理人员可据以作出经营决策。
比较和分析利润表中各种构成要素,可知悉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与收益之间的消长趋势,发现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缺点,找出差距,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杜绝损失的发生,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4)可据以评价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项收入、费用、成本及收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查考其增减变动的原因,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以及这些部门和人员的绩效与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关系,以便评判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功过得失,及时作出采购、生产销售、筹资和人事等方面的调整,使各项活动趋于合理[8]。
利润表上述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利润表所列示信息的质量直接相关。利润表信息的质量则取决于企业在收入确认、费用确认以及其他利润表项目确定时所采用的方法。由于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性,企业可能会选用对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导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旧费用、坏账损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面都可按多种会计方法计算,产生多种选择,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利润表中的信息表述的是各类业务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合计数以及非重复发生的非常项目,这也会削弱利润表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报表需要法人签字吗
财务报表需要法人签字。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国营工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分别编报资金平衡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等资金报表,以及利润表、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等利润报表;国营商业企业要报送资金平衡表、经营情况表及专用资金表等。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1.利润表的概念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农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确定为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其利润表要素仅包括收入和费用。IASC在收入确认方面采用“流入量理论”,它比我国采用的“流转过程论”定义的收入费用的内涵更为广泛。采用的足广义的收入费用定义,将利得并入收入,损失并入费用,不设利润要素,它认为利润是收入、费用配比的结果,无需单独确认计量,这有利于简化会计要素的设置。因为利得在性质上与收入一样,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损失在性质上与费用一样,都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没必要朵设会计要素,而应将其合并。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下增加利得和损失两个子要素,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并没将利得、损失并入收入、费用,我国收入费用采用的是狭义定义,而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的广义定义,两者口径不同。
通过参考大量阅读资料,本文所定义的利润表,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的,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之后的净收益的会计报表。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的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
2.利润表的作用
1)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通常指以营业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费用、税金等的差额所表示的收益信息。经营成果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财富增长的规模。获利能力是一个相对值指标,它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这里,经济资源可以因报表用户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区别,可以是资产总额、净资产,可以是资产的耗费(成本或费用),还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职工人数)。因而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税后)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实现收益等指标。经营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润表反映,而获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润表外,还要借助于其他会计报表和注释附表才能得到[6~8]。
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等指标,能够揭示企业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通过比较和分析收益信息,可以了解某一企业收益增长的规模和趋势。根据利润表所提供的经营成果信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部门可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获利能力,据以对是否投资或追加投资、投向何处、投资多少等作出决策。
2)可据以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指企业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利润表本身并不提供偿债能力的信息,然而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资本结构,也取决于获利能力。企业在个别年份获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响偿债能力,但若一家企业长期丧失获利能力,则资产的流动性必然由好转坏,资本结构也将逐渐由优变劣,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因而一家数年收益很少,获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损的企业,通常其偿债能力不会很强。
债权人和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和比较收益表的有关信息,可以间接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并揭示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而作出各种信贷决策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决策,如维持、扩大或收缩现有信贷规模,应提出何种信贷条件等。管理部门则可据以找出偿债能力不强之原因,努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改善企业的公关形象。
3)企业管理人员可据以作出经营决策。
比较和分析利润表中各种构成要素,可知悉各项收入、成本、费用与收益之间的消长趋势,发现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缺点,找出差距,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杜绝损失的发生,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4)可据以评价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项收入、费用、成本及收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查考其增减变动的原因,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各职能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绩效,以及这些部门和人员的绩效与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关系,以便评判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功过得失,及时作出采购、生产销售、筹资和人事等方面的调整,使各项活动趋于合理[8]。
利润表上述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利润表所列示信息的质量直接相关。利润表信息的质量则取决于企业在收入确认、费用确认以及其他利润表项目确定时所采用的方法。由于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可选择性,企业可能会选用对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从而导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旧费用、坏账损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面都可按多种会计方法计算,产生多种选择,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利润表中的信息表述的是各类业务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合计数以及非重复发生的非常项目,这也会削弱利润表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报表需要法人签字吗
财务报表需要法人签字。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国营工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分别编报资金平衡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等资金报表,以及利润表、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等利润报表;国营商业企业要报送资金平衡表、经营情况表及专用资金表等。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