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轨道舱去哪儿了?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以神舟十四号为例:
航天员完成任务后,将个人行李和实验资料等打包,进入返回舱准备返回。整个航天器开始与空间站分离。
宇宙飞船分离后,进行最初的姿态调整:逆时针旋转90度成为侧飞状态,轨道室和主体船分离,再入大气层烧毁。
剩下的两个舱继续旋转90度,一边调整方向,一边从水平飞行变成仰角飞行。这时,推进舱开始点火制动,飞船开始减速进入返回轨道,返回轨道呈椭圆形。
近地100公里,这里是大气层和宇宙的临界线,也叫卡门线。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12-26
神舟十四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轨道舱去哪儿了?
以神舟十四号为例:
* 航天员完成任务后,将个人行李和实验资料等打包,进入返回舱准备返回。
* 整个航天器开始与空间站分离。
* 宇宙飞船分离后,进行最初的姿态调整,逆时针旋转90度成为侧飞状态,轨道室和主体船分离,再入大气层烧毁。
* 剩下的两个舱继续旋转90度,一边调整方向,一边从水平飞行变成仰角飞行。
* 这时,推进舱开始点火制动,飞船开始减速进入返回轨道,返回轨道呈椭圆形。
* 近地100公里,这里是大气层和宇宙的临界线,也叫卡门线。
# 宇宙飞船飞行到卡门线附近时,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推进舱进入大气层烧毁,返回舱调整角度再入大气层。为什么返回舱不会被烧毁呢?这有两个理由。
一是返回舱再入大气层的角度不同,倾斜进入大气层有缓冲作用,二是返回舱表面有烧蚀材料。一种由石棉、玻璃、苯酚制成的复合材料,通过热解、融化、升华等方法吸热。
新疆网友拍摄的神十四像火球,其实是返回舱的烧蚀材料脱落燃烧而成。烧蚀材料共有500公斤,能吸收大部分热量,使返回室的舱内保持适当的温度。但是,剧烈的燃烧也会形成等离子体,电离层和电磁波相互作用,导致返回舱内外的信号中断,不能在地面上远程操作返回舱,需要返回舱的自动处理。这个过程也被称为黑面具,也是宇航员回家最危险的过程。
返回舱表面温度超过2000℃,稍不小心,返回舱整体会因高温而融化,因此危险度远大于发射过程。幸运的是,黑色口罩只有5分钟左右,当返回舱降落在30公里的高度时,速度会大幅下降,温度也会下降。
返回舱装有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大气压判断高度,在离地面10公里附近发送信号。 返回舱依次打开导向伞、减速伞各主伞。
### 主伞面积为1200平方米,可将返回舱时速从300公里降至20公里。
**随后**,返回舱投掷表面烧蚀材料,伽马高度控制器启动,用伽马射线准确测量离地高度。
在距离地面仅1米的地方,**伽玛高度控制器发出信号**,返回舱启动4台反冲发动机,将着陆速度降至1-2米每秒,同时舱内航天飞机开始抬起,降低了着陆瞬间产生的冲击力。
从那以后,宇航员安全降落地面,返回舱也完全完成了任务,但发射时的轨道舱和推进舱早就被大气层烧毁了。
**为什么轨道室不能在轨道上重用呢?** 这是因为轨道机房在设计之初主要用于货物对接和垃圾处置,轨道机房不具备独立在轨飞行的能力,最终坠入大气层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