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建筑功能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嵩山少林寺的建筑功能。
首先,我们来到第一进建筑——山门。山门,也被称为门楼,是寺庙的入口。在山门甬道两侧,有多通碑刻,被誉为少林寺碑林。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寺院的兴衰,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接着,我们来到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原为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主要功能是供奉四大天王。殿门外的两大金刚是佛教的护法神金刚力士,负责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有四大天王,也被称为四大金刚,他们的职责是观察众生的行为,扶危济困,为人间带来福祉。
第三进建筑是少林寺院的中心——大雄宝殿。这里是寺僧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供奉有三尊主佛像,其中正中是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这里的三世佛左右还塑有两尊站像,分别是达摩祖师和紧那罗王。
第四进建筑是藏经阁,是寺僧藏经和说法的地方。第五进建筑是方丈室,这是少林寺院最高执事者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为什么叫方丈呢?因为少林寺是禅宗祖庭,达摩禅主张万物皆空,和尚们常以清贫度日,最高执事者起居理事的地方也不过一丈见方,所以被称为方丈。
最后,我们来到第六进建筑——立雪亭。这里是少林寺励志故事的起源地,也是我们所称的"立雪亭"。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15
嵩山少林寺建筑功能
嵩山少林寺建筑功能: 第一进建筑:山门 - 又称门楼,与一般建筑的门楼相似。 - 山门甬道两侧有多通碑刻,被誉为少林寺碑林。 - 这些碑刻记录着寺院的兴衰状况,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第二进建筑:天王殿 - 原为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 - 主要功能是供奉四大天王。 - 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为佛教护法神金刚力士,职责是守护佛法。 - 大殿内侧塑有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 第三进建筑:大雄宝殿 - 寺院的中心建筑。 - 重要场所供寺僧人进行佛事活动。 - 殿内供奉有三尊主佛像,正中供奉的是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 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塑有两尊站像,分别是达摩祖师和紧那罗王。 第四进建筑:藏经阁 - 寺僧藏经说法的地方。 第五进建筑:方丈室 - 少林寺院最高执事者居住、生活的地方。 - 为什么叫方丈呢?少林寺是禅宗祖庭,达摩禅主张万物皆空,和尚常以清贫度日,连最高执事者起居理事的地方也不过一丈见方,所以后人称最高执事者为方丈。 第六进建筑:立雪亭 - 少林寺励志故事起源的地方。
第七进建筑——千佛殿 又名毗卢阁,殿中供奉毗卢遮那的佛像,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 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地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这里是历代少林武僧练功留下来的原始脚坑,展现了少林武功深奥莫测的功底。 主要是少林僧人练功习武的地方。
嵩山少林寺建筑技术
少林寺建筑群主要包括三部分: 常住院(即人们通称的少林寺)、塔林、初祖庵。 少林寺主体为常住院,中轴线建筑共7进,由南向北依次是: - 第一进:山门,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门额悬康熙皇帝书题“少林寺”横匾。山门内塑有弥勒佛和韦驮像,山门左右各建单间硬山掖门。进山门中为甬道,两侧有马道,甬道边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碑30余通。 - 第二进: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1986年重建。大雄宝殿左右两厢自南而北为钟楼(左)、鼓楼(右),还重建了紧那罗王殿(左)、六祖殿(右)、东西禅堂和僧院。六祖殿和西禅堂后为塔院,院内有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年建砖塔两座。 - 第四进为法堂(藏经阁)。阁后地势突起,形成高台院落,为第五进方丈院,主室面阔5间,硬山式建筑,匾题“方丈”2字。院东、西两侧各建硬山寮房5间。 - 第六进为立雪亭,此亭亦名达摩亭,相传是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求法的地方。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庑殿顶,石柱上有明代题字,殿内悬乾隆题“雪印心珠”横匾,佛龛内供达摩铜像。东间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铜钟1口。 - 第七进为千佛殿。
# 山门 - 面阔:13.5米 - 进深:4.6米 - 建筑类型:悬山式 - 屋顶材料:灰筒瓦 - 屋脊装饰:瓦棱脊,脊两端置大吻 - 门结构:门前后出厦,中部两柱之间置两扇实榻大门 # 大殿 - 平面形状:长方形 - 朝向:坐北朝南 - 面阔与进深:面阔3间,进深3间 - 屋顶类型: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 - 建造时间: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后历代多次修葺,主要构件仍为宋代原物 - 斗拱:檐下置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补间铺作施真昂 - 门窗:明间安板门两扇,两次间辟直棂方窗 - 石柱装饰:前檐立4根八角形石柱,柱面浮雕海石榴、卷草、飞禽和伎乐等;殿内石柱4根,上面浮雕天王、盘龙和嫔迦等 - 梁架结构:彻上明造,后金柱用移柱造 - 佛龛:殿内明间置佛龛1座 - 大殿台基:建在石砌高台上,前后青石踏道 - 后壁结构:大殿后壁辟门 - 壁画:东山墙和后墙东面绘10幅壁画,为十三祖修法像;西山墙和后墙西南绘二十二祖至三十五祖修法像,各像均有题榜;殿内个别拱眼壁上绘释迦说法像;各面多雕缠枝花卉,花卉之中雕麒麟、狮子、山水、古刹、海水、渡舟、小桥、流水、人物故事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状况可能因时间和其他因素有所变化。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