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国内研究现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目前,对于汉字在近数十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变革,对于汉字的现状中的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汉字简化的利弊如何?有人认为方便了群众和中小学生的书写学习,认为简化得还不够,还要继续简化;有人认为简化字不利于辨认,尤其使年轻一代不再认识繁体字,而绝大多数的古代文献是用繁体字保留下来而至今没有简体字版本的,主张去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再有人提出多少带有折衷的意见,主张既要能够认识繁体字,也要能够书写简化字等等。
对于汉字的前途,我们的看法是乐观的。汉字记载和维系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又能经受电脑时代的考验,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它将必然保持炽盛的活力,不会被其他任何文字所代替。所以,对青少年一代来说,完全应该更全面地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掌握汉字,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在各行各业中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3-19
中国汉字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汉字在近数十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变革,对于汉字的现状中的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汉字简化的利弊如何?有人认为方便了群众和中小学生的书写学习,认为简化得还不够,还要继续简化;有人认为简化字不利于辨认,尤其使年轻一代不再认识繁体字,而绝大多数的古代文献是用繁体字保留下来而至今没有简体字版本的,主张去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再有人提出多少带有折衷的意见,主张既要能够认识繁体字,也要能够书写简化字等等。对于汉字的前途,我们的看法是乐观的。汉字记载和维系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又能经受电脑时代的考验,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它将必然保持炽盛的活力,不会被其他任何文字所代替。所以,对青少年一代来说,完全应该更全面地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掌握汉字,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在各行各业中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没有一些史料证明
对现代汉字的初步要求是实现汉字的标准化,即“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多年以来,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已经和正在采取措施实现汉字的“四定”:一是“字有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书写规范化的普通话要用多少汉字?是哪些汉字?其中,哪些是常用字?哪些是次常用字?要作出一个标准的字表,这就需要作大量的统计。近年来国内有关部门利用电子计算机,统计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抽样材料,得出一个6763字的《现代常用汉字表》(亦即《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收常用字3755个,次常用字3008个。将汉字进行这种分级“定量”的好处很多,例如能够节省电子计算机的汉字信息处理的人力和物力,能够加速新闻通讯的消息传递,能够为印刷厂准备固定数量的字模等等。尤其在汉字识字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和要求,编写不同程度的课本,像“小学用字”大约抽取常用汉字中的2000多字,“扫盲用字
”则大约抽取“小学用字”中的1000多字。由此可见,汉字的定量、特别是分级定量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字有定形”,就是统一汉字的形体,使汉字字形规范化,这主要包括废除异体字,使用统一规定的简化字等。汉字的定形对于出版印刷、词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好处。早在1965年,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文化部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在此基础上,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汉字印刷体字形制定了标准。
三是“字有定音”,就是规定每个汉字的规范化的标准读音。我们在前面曾经介绍过汉字存在多音多义字和异读字的现象。多音多义字用以区别字义,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那种不区别字义的异读字(如“波”的bo、po二音),只会造成交际和使用中的混乱和困难,比如电台播音、字典词书注音、汉字教学等都会有不少麻烦之处,所以应当选定异读中的一种读法作为标准音,不应多种读法并存。因此,整理和精简异读字(也就是“异读词”)是字音(语音)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的需要。1956年,国家专门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先后发表了三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1963年把这三次发表的材料辑录在一起,题名为《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共审定了1100多个异读词(字)和190多个地名用字的读音,为汉语语音规范化和汉字的定音提供了很好的依据。通过实践,近年来对这个《审音总表初稿》还在进行修改和补充。
四是 “字有定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法。现行的汉字检字法主要有三种: 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不同的字典在使用同一检字法时标准往往不同,例如部首检字法的部首数目不同,归部及笔画计数的标准不同,笔画相同的字排列次序不同等等。这些,就给字典词书中汉字的查检以及编制有关汉字资料的目录、索引等均造成了不便,也迫切需要实行标准化。
有关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发展的研究
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西周时期的汉字系统沿袭了殷商甲骨文,并日趋完善。战国时期,汉字经历了剧烈的发展变革,直到秦统一六国,实施“书同文字”,秦篆最终成为规范六国文字的样本,古文字的发展历史才走向终结,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秦汉之际,最常使用的汉字形体是隶书。隶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秦国。秦的“书同文字”虽然以小篆为标准,但日常使用的是隶书。这种早期流行于秦的隶书,经历秦汉时期的发展,到西汉已逐步成为主体,小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汉字形体完成了从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换,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随着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古老的中华文明和汉字系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汉字改革成为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吸收汉字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新中国的学者们确立了现代汉字简化字系统,简体汉字也成为我国法定的规范文字,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
好了,够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