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
展开全部
在喜迎祖国六十华诞之时,我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现在回想起来,仍感慨万千。《建国大业》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将感情刻画得细致入微,以之作为国庆献礼正当其时。我在盛大的视听享受之后也偶有所感,付诸笔墨,希望可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映了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这五年间的风云变幻,展示出一副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以一百五十分钟的胶片再现了众多历史重大事件,使人真实地体会到那峥嵘岁月,那熊熊战火,那滚滚狼烟。
影片的重点放在了国共两党的实力变化之上: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最终倾向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有了更光辉的一章。而我觉得,共产党赢得这场战争,是得了民心。
从影片来看,无论是从共产党主动要求谈判,还是解放军官兵进上海,为了不扰民,都睡在街上。都反映了《建国大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要基调。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的就是得天下必先得民心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像那秦末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起义,便是顺应了民意。而《孟子•公孙丑下》中也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述。作为儒学大家,孟子认为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试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谁人不望着、盼着、乞求着和平呢?反观国名党一党独揽政权,各个派系纷争内耗,使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后。而派出特务暗杀民主人士,更是大失民心,成了“横眉冷对千夫指”。解放军得民心,才有那小车退出来的战役。
不妨再来看看影片中的人才。李济深,宋庆龄等一批国名党元老级的任务公开反对蒋介石,张澜领导民盟作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宣言。这些民主人士反蒋,不正说明了共产党是民心所向吗?这么看来,得了民心,人才也就来了。
片中陈坤塑造的蒋经国也可圈可点。蒋经国是民国所谓的太子,跟那些高干子弟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他忧国忧民,与孔令侃不顾国家中饱私囊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气魄颇令人顿生敬佩。可惜经国这等经世之才在国民党中空留无奈,令人叹惋。
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就随着那冲锋号起伏,不由得感慨万千: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古语有云: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六十年来蒸蒸日上,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东方。愿这巨龙一展雄姿,飞向苍穹!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映了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这五年间的风云变幻,展示出一副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以一百五十分钟的胶片再现了众多历史重大事件,使人真实地体会到那峥嵘岁月,那熊熊战火,那滚滚狼烟。
影片的重点放在了国共两党的实力变化之上: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最终倾向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有了更光辉的一章。而我觉得,共产党赢得这场战争,是得了民心。
从影片来看,无论是从共产党主动要求谈判,还是解放军官兵进上海,为了不扰民,都睡在街上。都反映了《建国大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要基调。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的就是得天下必先得民心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像那秦末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起义,便是顺应了民意。而《孟子•公孙丑下》中也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述。作为儒学大家,孟子认为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试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谁人不望着、盼着、乞求着和平呢?反观国名党一党独揽政权,各个派系纷争内耗,使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后。而派出特务暗杀民主人士,更是大失民心,成了“横眉冷对千夫指”。解放军得民心,才有那小车退出来的战役。
不妨再来看看影片中的人才。李济深,宋庆龄等一批国名党元老级的任务公开反对蒋介石,张澜领导民盟作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宣言。这些民主人士反蒋,不正说明了共产党是民心所向吗?这么看来,得了民心,人才也就来了。
片中陈坤塑造的蒋经国也可圈可点。蒋经国是民国所谓的太子,跟那些高干子弟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他忧国忧民,与孔令侃不顾国家中饱私囊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气魄颇令人顿生敬佩。可惜经国这等经世之才在国民党中空留无奈,令人叹惋。
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就随着那冲锋号起伏,不由得感慨万千: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古语有云: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六十年来蒸蒸日上,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东方。愿这巨龙一展雄姿,飞向苍穹!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展开全部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令我十分感动,终身难忘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令我十分感动,终身难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x
追问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