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条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 新课程标准强调
## 主要目的
-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 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尊重教学的主导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 以下是笔者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教师不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
- 其次,辩证对待学生的创新成果,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创造活动既是一种智力活动,又是一种精神状态。学生创造的“产品”,无论大小、正误,都是经过了一番思考,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因此,对学生闪现出来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萌芽,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扶植。对学生正确、合理的创造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更深层次发展;即使对有明显错误,不合理的创造,也不要轻易否定,应一分为二,尽量找出其中合理的成分,并不失时机的表扬学生敢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精神。
####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结合
- 在学习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熟读,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游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
- 其次,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思维。
#### 三、鼓励质疑,培养求异创新思维
- 善教者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创新见解往往是从质疑产生的,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出妥善处理,还要鼓励有了疑问而不敢发言的学生大胆的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更要想法让学生对所学的事物感兴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在教《曹冲称象》一课时,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学生在赞叹古人聪明之余,同时向曹冲发起挑战。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竟想不到学生说出了很多方法。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12-2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条件
#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尊重教学的主导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下是笔者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教师不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 其次,辩证对待学生的创新成果,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创造活动既是一种智力活动,又是一种精神状态。学生创造的“产品”,无论大小、正误,都是经过了一番思考,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因此,对学生闪现出来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萌芽,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扶植。对学生正确、合理的创造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更深层次发展;即使对有明显错误,不合理的创造,也不要轻易否定,应一分为二,尽量找出其中合理的成分,并不失时机的表扬学生敢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精神。 ##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结合 在学习语言文学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熟读,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游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 其次,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思维。 ## 三、鼓励质疑,培养求异创新思维 善教者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创新见解往往是从质疑产生的,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出妥善处理,还要鼓励有了疑问而不敢发言的学生大胆的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更要想法让学生对所学的事物感兴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在教《曹冲称象》一课时,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学生在赞叹古人聪明之余,同时向曹冲发起挑战。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竟想不到学生说出了很多方法。
一个学生说:“曹冲用的是石头,比较麻烦,我不用石头,用泥土。因为岸边就有泥土,取土方便。” 又一个学生说:“拿几个大瓢把水从船外舀到船内…….” 有一个同学说:“我不用石头、泥土,也不用水,改用人。因为人听指挥,喊上就上,喊下就下。” 学生的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标志着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的水平得到提高。 四、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项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式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对教师大胆提出质疑。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即指导。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好在哪里呢?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过程汇总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提高阅读兴趣。 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对于学生的发现,我们有些教师常常不以为然,不置可否。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置学生的质疑于不顾,仍按自己的设计组织教学。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发现,不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硬拉着学生“跟我学”的做法,导致学生失去了尝新的欲望和学习的需求,创新意识被扼止于萌动中,出现学生“分低能”、“越学越没灵气”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现,满足学生创新学习的需求。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他们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千万不能随意制止,轻易否定,或者越俎代庖。这只能使学生丧失参与学习实践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法治受阻,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空谈。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改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翱翔;放飞自己的想象;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