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 生命中经历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被行政拘留了五天而内心充满悔恨,出现自我厌恶,对未来的求职、恋爱也充满了悲观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这段时间题主的生活充满了无助与无望,希望以下的回复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你缓解当下的不安、悔恨,同时对未来开始有了一些希望和不同的视角一、意识到违法和犯罪是有程度上的差别和不同的,题主的过失是行政责任而非刑事责任 题主因为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了五天而日日夜夜惶恐不安,这本身就是一个有社会良知的人在做了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之后才会有的表现。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题主本性善良,做事随和才会在出现行政拘留以后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悔恨、担忧和恐惧。 虽然“进局子”本身不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但的确“进局子”的性质和对社会影响的危害面确是有千差万别的。 从题主提到“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就做出了那样的事,跟做梦一样,就被拘留了”来看,很大出程度上很可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太了解而导致的结果。 从处罚的性质来看,也属于行政处罚,而非刑事处分。 虽然都是违法,但上述二者的定罪量刑却有非常大的区别。 虽然这些年普法力度已经大大增强,但现实生活的迅速更新迭代以及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公民对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规范的行为会有边界不清的情况,举个例子来看,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很多针对防疫的法律法规很多公民就不太了解,无形中触犯法律的事情也不鲜见,这些无意间触犯法律的行为也会受到相应的制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是“罪大恶极”。 回到题主目前面临的行政处罚,本质上也是如此,比起恶意危害公共安全、他人人身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程度来看,题主目前的行为只能定性为违法,而与犯罪无关。 社会上对于这两者的态度也是会有所差异的。 违法很多时候是因为“无知”,而犯罪常常出自于“无情”。相对于后者来说,前者社会面的接纳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二、理解自己面前的情况属于“认知失调”,从自我个性的丰富性尝试接纳事件的发生 当然即使是违法而非犯罪,对于一个从来遵纪守法,为人随和的好公民来说,这带来的冲击仍旧是非常巨大的。题主的悔恨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这件事冲击到了题主对于自己的自我认识:这是我么?我怎么会变成这样? 这些问号对题主的自我认识出现了强烈的扰动,无法适应新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也会开始影响对自己的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失调”:我开始因为一件新的事件对自我的认识发生了位移和出现了诸多的不确定,从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这个时候,可以尝试把这个新事件从另外一个角度吸纳进来,比如像上述所提到的这样“行政拘留”本身是想说明“我是一个坏人”还是在提醒我“下次不要那么冲动,并且有意识地要去完善自己的法律知识了?” 通过这样不断地扩容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视角,增加自我认识的丰富性三、以后未可知,活在当下,让所谓的污点也能变成生命长河中与众不同的经历 对于未来的担忧,主要体现在求职和婚恋上。 的确,不可否认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有可能在这部分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一些阻碍和不便。但更为重要的是你所呈现出来的一举一动才是决定用人单位或者交往对象是否想要继续和你相处的根本。 一个人是立体而丰富的。当我们过分在意所谓的“污点”时,“污点”就将有可能被放大到你这个人的全部,被展现在他人面前。但是当我们以一个平常心看待“污点”时,“污点”就有机会退回到背景,成为生命长河中一个曾经溅起水花但是又回归沉寂的小石子。 尝试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到生活的其他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待这件事也会有了更多应对方式。 如果当下的题主仍旧会被情绪所困扰,并且出现强烈的躯体反应长达两周及以上,那么最好还是寻求专业系统的心理咨询等服务,在专业人士的陪伴下度过此次的难关以上,我是不探究人性,只关爱人心的林心理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