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全面进入新常态,请问你是怎么理解的?对祖国未来发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持续低迷,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转弱;二是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变化,过去10年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制造业成本优势快速减弱;三是更多新兴经济体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利用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吸纳制造业投资,加入了世界市场竞争;四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快,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国内供给侧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品质服务需求等高端需求,外溢到海外市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到国外采购消费品和优质食品,并到海外留学、旅游、就医等。
上述发展条件变化,使我国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制约。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是经济增速可能由过去9%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下降到6%左右的增长。国内外主流研究表明,我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的潜在增长率总体上处在6%至7%的区间。考虑到我国对外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且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丧失,再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等条件,以及创新形成的新动能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爆发式突破等因素,今后我国经济可能难以再现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应该认识到,能实现潜在增长率6%至7%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
二是向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要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需要从微观层面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发展高品质现代服务业,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特别是通过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跨界融合创新,使创新创业形成的燎原之势和新动能,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3-19
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全面进入新常态,请问你是怎么理解的?对祖国未来发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持续低迷,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转弱;二是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变化,过去10年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制造业成本优势快速减弱;三是更多新兴经济体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利用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吸纳制造业投资,加入了世界市场竞争;四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快,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国内供给侧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品质服务需求等高端需求,外溢到海外市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到国外采购消费品和优质食品,并到海外留学、旅游、就医等。上述发展条件变化,使我国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制约。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是经济增速可能由过去9%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下降到6%左右的增长。国内外主流研究表明,我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的潜在增长率总体上处在6%至7%的区间。考虑到我国对外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且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丧失,再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等条件,以及创新形成的新动能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爆发式突破等因素,今后我国经济可能难以再现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应该认识到,能实现潜在增长率6%至7%的增长,就是相当不错的。二是向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要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需要从微观层面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发展高品质现代服务业,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特别是通过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跨界融合创新,使创新创业形成的燎原之势和新动能,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有利于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化改革。追求高品质和高效益,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干预。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制,赋予企业更大的投资经营决策自主权,更好发挥并激励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从微观上提高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益,为宏观上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奠定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表述,主要内涵是: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质量效益不高、增长动能转弱的问题变得日渐突出。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以提高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有效地激励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效率提升,提高供给侧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和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二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之间协同发展、互相支撑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更好发挥国家在基础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便捷、成本合理、品种多样的融资服务,特别是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服务;强化人力资本培育,为实体经济升级提供更多具有更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劳动力。 
三是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有效就是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增长必备的体制保障。微观主体有活力就是要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好企业经营决策自主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宏观调控有度的核心就是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时要顺应市场规律,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和关系,做到不缺位也不越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