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水体颗粒物吸附污染物的类型及机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你好,
简要说明水体颗粒物吸附污染物的类型及机理:
水体颗粒物吸附污染物的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发生在有机物与水体内部或底部固体颗粒之间的吸附,当达到饱和状态后,有机物会随着固体颗粒的沉降而被水体截留。第二类是发生在水体颗粒物与溶解态有机物之间的吸附,这一过程主要受到水动力学控制。
其机理在于,当有机物分子接触到水体颗粒物表面时,会受到表面力的作用,这使得有机物分子被吸附到颗粒物表面。此外,有机物分子与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吸附效果。
决定该部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有机物分离系数(Koc)和水体颗粒的浓度。一般来说,系数越大,水体可吸附颗粒越多,有机物被吸附的可能越大。
在地表水体中,颗粒成分一般不超过10g/L,多数有机物的Koc在10-3以下,所以有机物在地表水中被吸附的量一般不会超过10%。因此,其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地下水中,土壤可吸附颗粒浓度超过1000g/L,停留时间超出百倍,故大多数有机物都能被地下含水层截留。这表明地下水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更为显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08
简要说明水体颗粒物吸附污染物的类型及机理?
你好, 水体颗粒物吸附污染物的类型及机理简要说明如下: 水体颗粒物吸附污染物主要发生在有机物与水体内部或底部固体颗粒之间。当有机物达到饱和之后,它将随固体颗粒的沉降被水体截留。这一过程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即有机物分离系数(Koc)和水体颗粒的浓度。 Koc系数越大,意味着水体可吸附的颗粒物越多,从而使有机物被吸附的可能性增大。在地表水体中,颗粒物的浓度通常不超过10g/L,大多数有机物的Koc值在10-3以下。因此,在地表水中,有机物被吸附的数量一般不会超过10%,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可忽略不计。 然而,在地下水中,可吸附的土壤颗粒浓度超过1000g/L,停留时间也超出百倍。因此,大多数有机物都能被地下含水层截留。这是由于地下水的特殊环境,使有机物分离系数(Koc)和水体颗粒的浓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而增强了有机物被吸附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了解有机物与水体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吸附作用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吸附作用是环境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水体而言,吸附作用对水中物质的迁移、反应、降解、积累以及生物对物质的有效利用等都极为重要。 例如,一些元素进入海洋的数量原本很大,但研究表明,极大部分并没有留在海水中,而是转移到海底沉积物中。这个现象实质上主要就是吸附作用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天然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胶体状颗粒物质,它们的比表面积很大,而且表面常带有电荷,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对金属离子和其他物质会产生良好的吸附作用。 Krauskopf曾仿照天然过程采用类似海水中的胶体悬浮体水合氧化铁、水合氧化锰等和一些有机物质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实海水中元素含量很低的原因主要是吸附作用所致。
① 不同的吸附剂对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吸附力; ② Zn、Cu、Pb等金属的吸附作用很强烈,而Ag、Cr等则相对较弱; ③ 增加吸附剂或改变金属离子的浓度可以改变吸附率(括号中数字); ④ 总体看,水合氧化锰是最好的吸附剂。 (2)吸附等温式吸附是指一容夜中的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象。水体中颗粒物对溶质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线来表达。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