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算式写出与百分数有关的问题图书室有三国演义50本西游记40本50÷40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单位“1”的持续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2.图书馆有故事类书籍2000册,历史类书籍1500册,历史类书籍比故事类书籍少百分之几?
(二)  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两类问题是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明确找准单位“1”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设计了这两个部分的旧知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3-15
根据算式写出与百分数有关的问题图书室有三国演义50本西游记40本50÷40是什么
稍等哦
三国演义的数目是西游记数目的几倍
问题是,图书室中存放的《三国演义》的数量是《西游记》的多少倍,这样就可以用50除以40得到答案是1.25倍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教学难点:单位“1”的持续变化。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一)只列式不计算: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2.图书馆有故事类书籍2000册,历史类书籍1500册,历史类书籍比故事类书籍少百分之几?(二)  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两类问题是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明确找准单位“1”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设计了这两个部分的旧知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阅读与理解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有哪些困惑?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二)分析与解答教师:既然有些同学认为3月的价格不知道,无法求出最后是涨了还是降了,那么我们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学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学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教师:非常好,每个同学能够自己选择一个数,假设其为3月的价格,然后来求一求它的变化幅度。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学生1:100×(1-20%)=100×0.8=80(元),80×(1+20%)=80×1.2=96(元),(100-96)÷100=0.04=4%。学生2:1000×(1-20%)=1000×0.8=800(元),800×(1+20%)=800×1.2=960(元),(1000-960)÷1000=0.04=4%。学生3:1×(1-20%)=1×0.8=0.8,0.8×(1+20%)=0.8×1.2=0.96,(1-0.96)÷1=0.04=4%。学生汇报:我们组每个人假设3月的价格都不一样,不过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教师:看来3月的价格是多少并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有同学把价格假设为1,这里的1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据的假设,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结果实行比较,发现结果一致,促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是为什么?在所有假设的数据中,“1”是最特别的,特别提出来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但仅单纯的1元,也能够代表“10元”“100元”等,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三)回顾与反思教师:如果老师用更为一般的假设方法,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元,请你求一求结果,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小玲老师爱教学学生:结果还是4%,过程如下:(元);(元);。教师:那么,开始的时候有同学提出“降了20%,又涨了20%,所以价格没有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学生:虽然涨价和降价都是20%,但是它们的基础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4月的价格是在3月的价格的基础上降价的,而5月的价格是在4月的价格(也就是3月的价格降了20%之后所得的价格)的基础上涨价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