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有哪些?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主要有:(1)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虽然欧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了7500亿欧元的主权债务危机解决机制,但是,危机国家的财政紧缩计划对欧盟乃至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2)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还需时日。(3)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今年以来,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主要国际货币间汇率大幅波动,这给国际贸易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贸易持续复苏蒙上阴影。(4)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5)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存在很大困难。(6)各国刺激政策在退出时机选择和具体操作方面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等等。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4-24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有哪些?
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主要有:(1)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虽然欧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了7500亿欧元的主权债务危机解决机制,但是,危机国家的财政紧缩计划对欧盟乃至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2)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还需时日。(3)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今年以来,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主要国际货币间汇率大幅波动,这给国际贸易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贸易持续复苏蒙上阴影。(4)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5)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存在很大困难。(6)各国刺激政策在退出时机选择和具体操作方面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等等。
由于目前还无法预估上述因素对世界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影响,因此,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它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短期看,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风险是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以及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可能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压力,其结果很可能出现企业借贷成本上升,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不良资产增加,并最终导致全球信贷再度紧缩,从而危及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从美国经济整体走势来看,自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三季度被认为是美国制造业非常强劲的补库存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制造业复苏明显,今年4月,反映美国制造业复苏情况的重要指数——芝加哥采购经理指数(PMI)曾一度创近5年来的新高(达到63.8)。同时,自去年3月以来,美国股票市场持续反弹和政府对汽车及住房消费的补贴使得美国私人消费和投资快速增长。但是,进入今年二季度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开始放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大多已经结束(如:旧车换现金和购房退税),这使得消费增长趋缓;
其次,制造业修复库存的贡献正在逐步减弱(但依然是正贡献),PMI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5月和6月)出现下滑,但依然在景气上限;第三,受股市下跌预期影响,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下滑;第四,期盼已久的房地产补库存活动似乎并未启动,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缺乏明确增长点的阶段。总之,在消费没有出现明确好转迹象、房地产库存回补没有全面启动的情况下,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将会放缓。
当前,欧债危机再度恶化的风险正逐步消退,触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较小。首先,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融资机制细节已经敲定,可以保证欧元区任何国家在出现债务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贷款,并且规模足以覆盖南欧四国近3年的所有到期债务。此后更严重的冲击似乎已不会再出现。其次,欧债危机对美欧银行体系冲击力度不大,银行间市场未出现明显的流动性紧张现象。再者,欧债危机是在市场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全球各大投行没有大规模地将欧洲主权债务打包证券化,也没有以“杠杆销售”、“信用担保”等方式推销至全球,因此波及范围远小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尽管如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未来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也不应小觑。正是由于存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美欧在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确保经济可持续复苏的看法上出现了明显分歧:一方面,美国希望各国继续维持财政刺激,并确保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充裕;另一方面,欧元区及英国则大规模启动财政紧缩政策,目的就在于平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稳定国债市场。
虽然欧洲快速退出财政刺激政策可以达到尽早降低财政赤字的目的,但对欧洲经济的持续复苏却是非常大的损害。据统计,欧元区在未来3年中赤字总体削减规模将在3000亿欧元左右,其中德国为800亿欧元;英国在未来4年中削减赤字的总额约为2000亿欧元。分析普遍认为,只有当欧洲经济增长可以支撑2%以上的基准利率时,才是推行财政紧缩政策的安全时机。如果英德等欧洲主要经济体下半年实施财政收缩政策,那么,必将对目前低迷的欧洲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压制,动摇其脆弱的经济复苏基础。如果欧元区货币刺激政策上也提前退出(早于美国提前加息),那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
一方面,欧元区出口对经济拉动的力度将大打折扣,内外需可能出现的双重不振会使得经济二次衰退的风险明显加大。其次,美元的相对走弱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促使全球通胀预期升温。在此前提下,如果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要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必须保证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延续性。从目前欧盟各国政府和欧洲央行的态度来看,提前退出货币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提前实施财政紧缩政策的可能却很大。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重振之后,都导致国内通胀压力出现上升的情况(俄罗斯除外)。从历史趋势上看,印度与巴西的中性通胀水平分别在5.0%—5.5%左右。由于两国在本次金融危机后期经济反弹力度都较大,各自国内都出现了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但是,由于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很可能处在一个温和上涨的态势当中,因此,印度和巴西下半年的国内通胀压力并不高。并且,两国央行已经分别启动加息政策,因此,虽然这两个国家目前通胀水平较高,但后期的通胀压力并不大。综合印巴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预期情况看,当前看似较高的通胀水平并不会酝酿新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国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