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美苏关系三次缓和的背景、原因及表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亲亲,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二战以后美苏关系三次缓和的背景、原因及表现参考如下**
* **第一次缓和**
+ **背景及原因**:二战后初期,苏联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不足以与美国全面对抗。
+ **表现**:
- 苏联放弃占领奥地利
- 承认西德的存在
- 赫鲁晓夫访美,寻求两国关系的改善
* **第二次缓和**
+ **背景及原因**:
- 苏联工业总产值上升,经济实力增强
- 大力发展军备力量
- 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
- 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需要调整军事和外交策略
+ **表现**:
- 美国从越南撤兵
- 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调整了对华政策
* **第三次缓和**
+ **背景及原因**:
-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经济上无法与美国全面对抗
- 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持续增长,全球影响力增强
+ **表现**:
- 苏联放弃争夺军事优势
- 大幅度裁减军备
- 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寻求与美国关系的改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06
二战以后美苏关系三次缓和的背景、原因及表现
关于二战以后美苏关系三次缓和的背景、原因及表现 参考如下: 第一次缓和的原因:因为苏联的经济实力不足与美国相对抗。 表现:放弃占领奥地利,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 第二次缓和的原因:苏联工业总产值上升,大力发展军备力量,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必须重新调整了军事和外交。 表现:从越南撤兵,同中国邦交正常化。 第三次缓和的原因:苏联经济改革失利,在经济上无法和美国相对抗。 表现:苏联放弃争夺军事优势,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补充: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 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苏联又采取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举措进行对外扩张。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包括: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一阶段,美国凭借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这一时期,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一举超过美国。而美国由于长期陷于越战,加上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曾经有一段缓和时期,大体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苏联的扩张到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随后就有了衰退的迹象,而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 这一阶段的开始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里根上台后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此为基础扭转争霸中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而苏联国内经济此时出现严重困难出现停滞,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戈尔巴乔夫为了集中精力和财力以解决国内问题,不得不采取全面收缩的态势,并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战到此也结束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