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因此带来的问题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尊敬的用户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解答如下:一、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
19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的蓬勃发展不仅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人口就业结构与地域分布的重大变迁,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年,德国农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为854.1万人,到1913年上升到1070.1万人,增长率约为25%;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同期,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则从259.6万人猛增到768.3万人,增长率约150%。[2]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1-10
十九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速城市化的原因及因此带来的问题
尊敬的用户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解答如下:一、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19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的蓬勃发展不仅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人口就业结构与地域分布的重大变迁,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以电力、化学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德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就业人口结构的调整。1871年,德国农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为854.1万人,到1913年上升到1070.1万人,增长率约为25%;1871—1913年间工业领域的就业人数从501.7万人飙升至1172万人,增长率高达134%;同期,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则从259.6万人猛增到768.3万人,增长率约150%。[2]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也促进了德国人口的迅猛增长。1871—1910年间,德国人口由4105.8万人增至6492.5万人。[3]短短40年间,人口净增2386.7万,增幅高达58.1%。与此同时,工业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变大。1871—1910年间,大城市汉堡每平方公里增加1628人,工业发达的萨克森每平方公里增加150人。[4]这一时期德国工业发展也导致人口向城市与工业中心集聚,使得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从36.1%增加到60%。[5]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全国人口持续增长,也为高速城市化的跳跃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高速城市化成为这一时期德国城市化独特道路的集中体现,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人口达10万的大城市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首都柏林是一个典型个案,1870年柏林的人口为113.7万,成为德国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1900年人口增至188.8万,到1910年柏林人口高达207.1万。[6]大城市人口显著增长的同时,城市数量也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仅有8个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到1910年则飙升至48个。另外,1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1871年超过10万人的大城市的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8%,到1910年已经高达21.3%。[7]从欧洲主要国家的情况看,1910年,英国和法国拥有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数量分别为10个和5个,德国则为16个。[8]此外,英国在1861—1911年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6个上升到42个,[9]德国在1871—1910年10万人以上的城市则从8个增至48个。
从整体上看,1910年德国大城市的发展态势与人口数量在经济社会发达的欧洲都是遥遥领先的。第二,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独占鳌头。从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情况看,德国城市增长呈现出巨大差异性,城市人口增长最快地区是工业发达的莱茵、威斯特法伦、西里西亚、萨克森等地区。格尔森基辛是19世纪中期以来鲁尔地区矿业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1832年该市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贸易小镇,1856年在格尔森基辛发现了大型煤田,煤炭工业以及冶铁业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格尔森基辛的人口在1858—1885年间增长了8倍,1910年已达到169 513人,[11]一度成为鲁尔矿业城市发展的标杆。开姆尼茨则是萨克森王国城市发展的名片,19世纪70年代以来,该市拥有18家大型机器厂,以制造纺织机器、钢结构建造、缝纫机为主,依托萨克森王国发达的畜牧业逐渐形成以毛纺业、纺织机器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逐渐发展成为德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机器制造业中心。开姆尼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人口的迅猛增加。1875年,该市的人口为7.8万人,到1910年已增至28.7万人,[12]增幅高达268%。需要指出的是,以钢铁、煤炭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19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地区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重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迅猛。考察1875—1905年间德国85个城市人口增长情况,如果以1875年增长指数为100计算,到1905年,巴门、克雷菲尔德等7个纺织业城市的人口增长指数为185,而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7个重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指数高达373。[13]第三,行政区的合并不仅促进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也是促进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行政区的合并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增加城市人口,还可以提高城市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在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技术革命的助推下,柏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合并了周边的施潘道、克罗伊茨贝格等城市,建立了新型工业区。据统计,1880—1900年间柏林在行政区变更后人口增加了766 518人,增长率高达68%,其中行政区并入的人口为490 425人,约占柏林人口的26%。[14]柏林在20世纪初又合并了当时人口超过30万的夏洛腾堡市,总人口突破了200万,[15]成功进入欧洲特大城市的行列。19世纪90年代以来,合并行政区成为推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1891—1910年间,大约有91个城市推行了行政区合并政策,这些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73万。[16]在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以至于出现了欧洲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极速城市化”。[17]1871—1910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净增2413万人,而总人口增加了2386.7万人。[18]这意味着新增人口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住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供水、排污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的基建步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