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产减值损失属于什么科目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所持有的某些资产,因其价值下降或收益能力下降而导致价值的实际减少及减值的亏损。资产减值损失通常涉及的资产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
企业因为发生资产减值损失而造成的损失和费用需要进行实质的减值计提,并将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具体操作方法是,对减值资产进行评估,其中参考因素包括市场环境、经济预测、资产状况等,确定其实际价值和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计提后的减值准备金额将被扣除或者冲销资产原值,从而反映在企业损益表或财务报表中的净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以下两种:
1. 直接减值法:该方法通过比较资产的净现值和其账面价值来确定资产是否需要减值。净现值是指将资产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与贴现率相乘之后的总和,而贴现率通常是根据市场上同类资产所使用的期望收益率来决定的。
2. 折旧摊销法:该方法依据资产逐年或逐期的折旧或摊销计算资产的残值,进而确定资产是否需要减值。折旧或摊销的计算通常基于资产的原值和预期使用寿命。
无论是直接减值法还是折旧摊销法,资产减值损失的账面金额一定是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满足相关财务规范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