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荷兰绘画中题材和美德的关系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17世纪初期,荷兰共和国的人们曾对情色绘画欣赏有加,很多买家对粗俗题材的绘画非常有兴趣,这种主题的绘画渗透到荷兰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这一兴趣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在新教教义的影响下,这一兴趣明显与冷静、虔诚的加尔文教不合拍。这种题材的普遍存在,激起了宗教改革的强烈谴责。荷兰共和国范围内的文化变革使得精英阶层对情色主题的绘画兴趣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抛弃情色绘画,将视角放到家庭生活题材中来,他们发现家庭生活充满了乐趣,而且,这种乐趣更加持久,也更健康。他们体会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母爱的坚韧伟大,孩子的天真可爱,妻子在为家庭默默付出,女性的美德在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3-07
17世纪荷兰绘画中题材和美德的关系
17世纪初期,荷兰共和国的人们曾对情色绘画欣赏有加,很多买家对粗俗题材的绘画非常有兴趣,这种主题的绘画渗透到荷兰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这一兴趣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在新教教义的影响下,这一兴趣明显与冷静、虔诚的加尔文教不合拍。这种题材的普遍存在,激起了宗教改革的强烈谴责。荷兰共和国范围内的文化变革使得精英阶层对情色主题的绘画兴趣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抛弃情色绘画,将视角放到家庭生活题材中来,他们发现家庭生活充满了乐趣,而且,这种乐趣更加持久,也更健康。他们体会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母爱的坚韧伟大,孩子的天真可爱,妻子在为家庭默默付出,女性的美德在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
好的
荷兰17世纪绘画的整体研究,通过对绘画中的风雅趣味和世俗生活题材进行剖析,进而阐明其绘画的发展和创新之处。荷兰17世纪绘画的主要贡献在于题材的多元化、世俗化和绘画作品的商品化。这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绘画的需求,对塑造荷兰17世纪的文明产生了重要且积极的影响。这一切是在宗教改革的直接影响下发生的。本文从绘画作品出发,采用艺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塑造文明的层面上,对荷兰17世纪绘画题材、观念和创作方法进行梳理、考察和研究。大量描绘世俗生活的作品在提倡家庭美德,许多作品透露出浓郁的风雅趣味,得到了精英阶层的青睐。精英阶层的审美品味对整个社会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17世纪末,艺术经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味追捧老大师的作品,导致人们对在世画家的作品不再有热情,所以画家创新乏力。再加上对法国洛可可艺术的崇拜、学习和模仿,荷兰绘画的独特性逐渐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