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具有正像系统的双筒开普勒望远镜进行外形尺寸计算。其中视觉放大率24*,视场角2w= 2°,物镜的相对孔径为D/fi'= 1:4,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目镜视度调节+5屈光度。(棱镜根据要求自由选择,材料选择K9玻璃,np= 1.51630)

1、完成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2、完成光学系统物镜组和目镜组的选型;

3、分析物镜和目镜所要校正的像差种类,并说明原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图像主面位置(lF):**
根据给定参数,图像主面位置在lz=0mm处。
**图像次主点位置(l'F):**
由于lz=0mm,图像次主点位置等于图像主面位置。
2. **计算高斯像面位置和理想像高:**
**高斯像面位置:**
高斯像面位置等于物镜前焦点到目镜后焦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lG = lH + lf',其中lf'为目镜焦距,我们可以计算lG = 131.273 + 18 = 149.273 mm。
**理想像高:**
理想像高等于物点在高斯像面上的像高。
根据公式hi' = hm * (lG - l'H) / lH,其中hm为物点高度,lG为高斯像面位置,l'H为物镜次主点位置,我们可以计算理想像高hi' = 18 * (149.273 - 38.273) / 131.273 = 13.004 mm。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14
对具有正像系统的双筒开普勒望远镜进行外形尺寸计算。 其中: * 视觉放大率:24* * 视场角:2w= 2° * 物镜的相对孔径为:D/fi'= 1:4 * 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 目镜视度调节:+5屈光度 * 棱镜根据要求自由选择 * 材料选择K9玻璃,np= 1.51630 任务如下: 1. 完成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2. 完成光学系统物镜组和目镜组的选型; 3. 分析物镜和目镜所要校正的像差种类,并说明原因。
亲,您好,以下是我的回答: 1. 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根据视觉放大率和物镜的相对孔径,我们可以计算出物镜焦距(f)和物镜口径(D)。 由于D/fi' = 1/4,就是物镜口径与物镜焦距之比为1:4,我们可以设定物镜焦距f为x,那么物镜口径D就是4x。 通过视场角2w和目镜视度调节,我们可以计算出目镜的焦距(f')。 由于视场角2w = 2°,我们可以利用公式fov = D/f',其中fov为视场角,D为物镜口径。 解得目镜焦距f' = D/(2w) = 4x / (2*2) = x/2。 所以,系统的外形尺寸即物镜直径D加上目镜长度lf',就是4x + x/2 = 9x/2。 2. 光学系统物镜组和目镜组的选型: 物镜组的选型需要考虑到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较低的像差的非球面透镜。 目镜组的选型需要满足目镜焦距f'以及目镜视度调节+5屈光度。可以选择适当的凸透镜或凹透镜来满足需求。 3. 像差种类及校正原因: 物镜需要校正的主要像差种类包括球差、色差和像散。 目镜也需要考虑像差的校正。
球差:由于选择了非球面透镜,可以更好地校正球差。 色差:通过适当选择材料折射率和配比,可以减少或消除色差。 像散:可以通过合适的光学设计和棱镜组件来校正像散。 这些校正措施旨在改善图像的清晰度、色彩和畸变等方面,提供更好的观测体验。
可不可以把计算写的清楚,没有汉字的那种
亲,您好,第1问的计算我尽量用公式进行描述: 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已知条件: 视觉放大率:24x 视场角度:2w = 2° 物镜的相对孔径:D/fi' = 1:4 目镜视度调节:+5屈光度 根据物镜的相对孔径,我们可以得到物镜焦距(f)和物镜直径(D)的关系式如下: D/f = 4/1 假设 f = x,则 D = 4x。 利用视场角度和目镜视度调节的关系式,我们可以计算目镜焦距(f')如下: 2w = D/f' 解得 f' = D / (2w) = 4x / (2 * 2) = x/2. 所以,系统的外形尺寸即物镜直径D加上目镜长度lf',就是4x + x/2 = 9x/2。
亲,您好,以下是我的回答: 1. 确定理想光学模型基点位置: * 物镜前焦距(f):由于l1为负无穷远,所以物镜前焦距f即为第一个曲面到物镜主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给定参数,第一个曲面到物镜主点的距离为r1 + d1 = 162.546 + 7.0 = 169.546 mm。 * 物镜后焦距(f'):根据公式1/f + 1/f' = 1/焦距,我们可以利用物镜折射率nD和物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r1、r2来计算物镜的后焦距f'。计算得到f' = -38.273 mm。 * 物镜主面位置(lH):物镜主面位置等于物镜前焦点与物镜后焦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公式lH = lF - f,其中lF为物镜焦点位置,我们可以计算lH = -38.273 - (-169.546) = 131.273 mm。 * 物镜次主点位置(l'H):物镜次主点位置等于物镜后焦点与物镜主面之间的距离。根据公式l'H = l'F - f',其中l'F为物镜后焦点位置,我们可以计算l'H = 0 - (-38.273) = 38.273 mm。
## 图像主面位置(lF): 根据给定参数,图像主面位置在lz=0mm处。 ## 图像次主点位置(l'F): 由于lz=0mm,图像次主点位置等于图像主面位置。 ## 2. 计算高斯像面位置和理想像高: ### 高斯像面位置: 高斯像面位置等于物镜前焦点到目镜后焦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lG = lH + lf',其中lf'为目镜焦距,我们可以计算lG = 131.273 + 18 = 149.273 mm。 ### 理想像高: 理想像高等于物点在高斯像面上的像高。 根据公式hi' = hm * (lG - l'H) / lH,其中hm为物点高度,lG为高斯像面位置,l'H为物镜次主点位置,我们可以计算理想像高hi' = 18 * (149.273 - 38.273) / 131.273 = 13.004 mm。
亲,现在平台答主这边发送不了图片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