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个回答
博古通今的贴心小姐姐
2023-02-13 · 相遇就是你我之间莫大的缘分,亲,点关注!
博古通今的贴心小姐姐
采纳数:21 获赞数:53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1、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供应全面紧张,提升粮食产量,成为这一时期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

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农业八字宪法等使得粮食生产产量得到重大突破,1978年突破3亿吨。

2、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在注重产量的同时兼顾了质量和效益。

这一时期,我国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再加上农田水利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化肥等农资投入的增加,我国粮食产量迈上了4亿吨、5亿吨、6亿吨三大台阶,长期困扰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

3、第三阶段:

21世纪以来,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不断拓宽,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营养和均衡。

1992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应当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此后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我国建立起“超级稻”、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两种覆盖。

进入21世纪以来,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不断拓宽,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营养和均衡。我国的粮食安全沿着清晰的路线图不断实现了新的突破。

安全对策:

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

2、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

3、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4、调整农业保护政策,给予农业以符合国际多边协议的有效保护。

5、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以密切注意国际粮食市场动态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