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如课前、课中和课后,学情分析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课中: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有效课堂经过课前的学情分析,教师已有了一份详备的教学设计,但是学生是鲜活而完整的个体,教师的预设往往会与学生的思维存在出入,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同时也要注意课堂中特殊群体的认知差异,及时帮助他们齐头并进。在探究数“一共几支铅笔”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准确说出铅笔有几支,已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按照教学安排,已经可以开始下一个环节,但是教师发现,学生数数的方法略有差别,于是及时捕捉不同的数数方法,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按照1,2,3,4,5的顺序来数,但是有的学生在原有的3支铅笔基础上往后数4,5,还有的学生直接将左右手铅笔支数合起来,2和3合起来是5的方法来数。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及时停下脚步,关注学生的思维火花,这也是促进有效课堂的方式。因此,课中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因势利导,及时作出教学策略调整,促进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8-08
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如课前、课中和课后,学情分析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如课前、课中和课后,学情分析的侧重点的不同之处是------------------课前主要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可能的疑难及相关知识储备,课中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掌握情况,课后主要看作业完成的自觉性和质量
课前学情分析可以确定学生认知起点,进行充分预设;课中学情分析可以调整改进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学情分析可以评估教学结果,为后续教学提供真实的学情。
课前:确定认知起点,进行充分预设学情分析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而全面的学情分析对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预设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备好学生,备足教材,才能有效的完成课前准备,达成教学目标。
课中: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有效课堂经过课前的学情分析,教师已有了一份详备的教学设计,但是学生是鲜活而完整的个体,教师的预设往往会与学生的思维存在出入,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同时也要注意课堂中特殊群体的认知差异,及时帮助他们齐头并进。在探究数“一共几支铅笔”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准确说出铅笔有几支,已达成预设的教学效果,按照教学安排,已经可以开始下一个环节,但是教师发现,学生数数的方法略有差别,于是及时捕捉不同的数数方法,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按照1,2,3,4,5的顺序来数,但是有的学生在原有的3支铅笔基础上往后数4,5,还有的学生直接将左右手铅笔支数合起来,2和3合起来是5的方法来数。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及时停下脚步,关注学生的思维火花,这也是促进有效课堂的方式。因此,课中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因势利导,及时作出教学策略调整,促进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课后:评估教学结果,提供后续学情通过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评估分析,主要在于分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