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您好,财政政策短期见效快,货币政策有助于协调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不能孤立看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空间,应统筹考虑政策面临的共同约束,要避免用下一轮经济周期来消化上一轮政策调控的“后遗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应坚持“扬长避短”,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需要以统筹兼顾跨周期和逆周期,保障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的特征我国拥有政策协调联动的体制优势。与部分西方国家央行独立于政府甚至私营不同,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两大政策在协调联动方面拥有天然的体制优势,搭建了诸多协同机制。如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均包括财政部门,政策沟通及时高效。又如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6-27
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您好,财政政策短期见效快,货币政策有助于协调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不能孤立看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空间,应统筹考虑政策面临的共同约束,要避免用下一轮经济周期来消化上一轮政策调控的“后遗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应坚持“扬长避短”,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需要以统筹兼顾跨周期和逆周期,保障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的特征我国拥有政策协调联动的体制优势。与部分西方国家央行独立于政府甚至私营不同,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两大政策在协调联动方面拥有天然的体制优势,搭建了诸多协同机制。如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均包括财政部门,政策沟通及时高效。又如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两大政策在协调联动方面拥有天然的体制优势,搭建了诸多协同机制。如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均包括财政部门,政策沟通及时高效。又如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行使金融业监管职责,财政部和地方财政则承担中央金融企业和地方金融国企出资人职能,共同保障金融企业健康经营。银行间市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交汇点。银行间市场是国债、地方债发行的主要场所,承担了弥补财政赤字、发现国债价格等重要职能,是财政政策操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同时,银行间市场也承担了央行正逆回购操作、调整货币供给、引导市场利率等重要功能,承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银行间市场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联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如国债、地方债和特别国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规模较大时,人民银行常于银行间市场加大货币投放,对冲债券发行的流动性冲击
请回答我的问题这是简答题
财政政策短期见效快,货币政策有助于协调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财政政策具备时滞较短、针对性更强、实施机制更直接有效的特点,是“立竿见影”稳定宏观短期需求的手段;而货币政策要通过金融体系的传导机制层层传导,进而改变社会流动性,最终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政策效果时间滞后长。但财政政策在提高有效需求时可能抬高利率水平,导致公共投资对私人部门投资、政府支出对私人部门消费可能产生“挤出效应”。因此,财政发力时,需要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维持适宜的利率环境,相对抑制名义利率涨幅,规避财政发力的挤出效应,甚至使实际利率下降,拉动消费和投资。
用宏观经济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财政政策是国家财政部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是央行主要通过 1.控制货币发行 2.调整利率 3.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4.调整再贴现率 来调整货币供给 。当经济过热或者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也就是减少支出或者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给)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发行、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当经济萧条或者通货紧缩则相反,采用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此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收紧银根,提高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收回货币,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萧条,此时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放松银根,降低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放出货币,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 一般在经济危机和萧条时,宜采用双松的政策。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和流动性陷阱又指什么
流动性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是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 (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低于某一点的利率,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这是凯恩斯货币供求曲线在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一条直线,它说明,利率已经下降到人们认为的最低点,不可能再降,而人们都认为利率将会上升,这个时候,持有货币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于是,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就是凯恩斯陷阱。另外要注意,“利率下降”和“预期利率下降”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实际发生的,后者其实是说利率比较高,只不过人们预期它会下降。
已赞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