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大孩子要让着小孩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两个孩子为玩具争吵时,大多数家长会告诉大一点的孩子要让着弟弟妹妹。然而,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恰当吗?如果孩子在遇到更大的同伴时,被对方抢夺物品而没有得到同样的宽容,他会作何感受?孩子可能会疑惑:我该何时不再谦让?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曾有过自私的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大约从2岁开始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确物品的归属权,开始对自己的东西产生强烈的保护欲。这种物权意识的发展是孩子安全感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这个阶段,家长会发现之前大方的孩子突然变得吝啬起来,对自己的东西严加看管,不愿意与人分享。孩子的物权意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0-1岁,认为所有东西都可以随意取用;1-2岁,开始将喜欢的物品视为自己的;2-3岁,开始明确自己的东西,不容他人侵犯;3-4岁,在父母引导下能做到有限度的分享;4-5岁,集体中的物品也视为自己的;5-6岁,能主动分享自己的物品。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不必强迫他们分享。3岁以后,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分享,但不应强迫。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分享,但他们对公共物品的归属仍不明确。5岁以后,孩子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物品。当孩子展现出物权意识时,说明他们正开始走向分享的阶段,这也标志着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提升。孩子开始明白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这是很大的进步。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不愿意分享时,其实应该感到高兴。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例如,两岁半的乐乐和三岁半的琪琪在公园玩耍。起初,他们玩得很愉快。然而,乐乐突然抢走了琪琪的玩具,紧紧抱住不肯放手。尽管乐乐年纪小但力气大,琪琪无法抢回玩具,于是开始哭泣。此时,琪琪的妈妈走过来劝说:“琪琪,你是姐姐,弟弟还小,你要让着他。”这种做法对琪琪来说并不公平。它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委屈,还可能伤害她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可能会让孩子自己解决争端或选择置之不理。然而,对于正处在物权意识建立期的孩子来说,这两种做法都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04
凭什么大孩子要让着小孩子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两个孩子为玩具争吵时,大多数家长会告诉较大的孩子说,“弟弟还小,妹妹还小,你要让着他。”然而,我们是否曾深思过,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没有问题吗?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遇到了一个比他大的同伴,他也去抢夺别人的东西,但大孩子并不愿意让着他,你的孩子会作何感受?孩子可能会困惑:我该让着小弟弟,也该让着大哥哥,那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不需让步呢?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曾经历过“小气”的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大约从2岁开始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物权,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的归属权。这个物品是谁的?是大家的还是个人的?物权感的确立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当孩子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时,家长会发现原本大方的孩子突然变得非常吝啬,对自己的东西看得紧紧的,即使是父母也不轻易分享。他们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完全像个霸道的小霸王。 孩子物权意识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0-1岁,我的东西谁都可以拿;1-2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2-3岁,我的东西你不能碰;3-4岁,在父母的引导下可以分享;4-5岁,集体东西也是自己的;5-6岁可以主动分享了。 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无需劝孩子分享。3岁以后,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分享,但绝不能强迫。当孩子4岁左右时,他们偶尔愿意分享,但对于公共物品仍不清楚归属。直到5岁以后,孩子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 当孩子开始有物权意识时,这意味着他们正在向分享迈出第一步,同时也表示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增强。孩子开始明白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不愿分享时,我们应该感到高兴。 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例如,两岁半的乐乐和三岁半的琪琪在公园玩耍。起初他们玩得很开心,但不久乐乐一把抢过琪琪的玩具,无论如何都不放手。虽然乐乐年纪小但力气大,琪琪无法抢回玩具,于是开始哭泣。 琪琪的妈妈赶紧过来劝她,“琪琪,你是姐姐,弟弟还小,你要让着弟弟。让弟弟玩一会儿。”这种做法可能很常见,但对琪琪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这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委屈,还可能伤害她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可能会选择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或置之不理。但这对于正在建立物权意识的孩子来说并不可行。
# 谦让 ## 是美德,但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适用 ### 乐乐和琪琪的例子 - 两岁半的乐乐和三岁半的琪琪在公园里偶遇 - 两个小家伙一起玩得很开心 - 乐乐一把抢过琪琪的玩具,不肯撒手 - 琪琪抢不过,开始大声哭 - 琪琪的妈妈:让弟弟玩一会儿 ### 这种做法对姐姐不公平 - 会让孩子觉得委屈,伤害心理健康 - 有些父母让孩子自己解决或置之不理,对孩子不好 ### 正确做法 - 琪琪的妈妈:尝试正面积极地引导乐乐 - 乐乐的妈妈:转移乐乐的注意力 ###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示不想让是正常反应 - 如果成人总是用谦让分享的方式要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 甚至产生错误认识:别人来抢我就应该让 - 影响孩子物权意识的建立 - 物权意识不好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出现偷东西、老好人等方面 ### 让应该是自愿的,前提是快乐 - 如果孩子不快乐,强迫谦让没有意义 - 我们强迫孩子谦让,其实是怕自己没面子,而孩子并没有这样的生活阅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