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接受角度论述文学经典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13
从文学接受角度论述文学经典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 文学接受史:文学经典的形成史 文学接受史本质上乃是文学经典的形成史,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接受过程的梳理和分析,找到某部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所以,接受史的研究在选点上特别重要,它所选择的作品是否具有经典性,直接影响着接受史研究自身的价值。 但是,何谓经典?这本身就是一个在理论上缠绕不休、意见纷纭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经典也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史经典,一类是文学阅读经典。 ## 文学史经典 文学史经典往往是指那些在文学历史发展中做出过杰出贡献、在文学史的演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它们有的具有广泛的阅读面,但有的也许渐渐退出了文学阅读的现场,而成为历史的化石。譬如胡适的《尝试集》就属于这一类的作品。 ## 文学阅读经典 另一类作品自诞生以来一直被人们阅读吟咏,不仅在民族文学场域内传诵,有的甚至走向了异域。譬如鲁迅的《阿Q正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等等,可以说是这种阅读经典的代表作。 但不管是史的经典,还是读的经典,评价它们是否经典,有两个标准是必须坚持的:一个是恒久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一个是时代性与个体性的融合。恒久性不仅是指普遍人性的表达,而且也包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时代性是指特定时代精神的体现,个体性则是指个体生命经验的呈现。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这三者互相牵连,缺一不可。文学接受史的研究,无疑也应该包括恒久性、时代性和个体性这三个维度。在接受的视野下,关注文学作品传播的民族文化心理定势,追踪文学作品流布的时代推手,发掘文学作品影响人心的内在的生命力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