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没有明确薪资有法律效力吗
展开全部
劳动合同上没有明确薪资没有法律效力。
大部分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示工资的具体数额,公司以保密、工资会调整等为借口,不在合同上写明工资,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另外没有工资的合同,等同于无效合同。
一、自离自辞有工资么
职工进入企业工作的时候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而当员工离职的时候,也会签订其他的协议来解除这种关系。那么,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自动离职有没有工资呢?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对应报酬不应被剥夺。若用人单位有条件支付剩余工资的,如员工的银行卡并未销毁,应及时足额支付。但是这并不是说员工可以随时自离,《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内部仲裁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故对不辞而别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要有员工造成损失的证据。
二、事假怎么扣工资公式
没有规定,属于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可以协商,事假没有工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请事假单位可以扣除该日工资。至于单位扣工资是否合理,提供如下计算方法供参考:一、日工资数:日工资计算方式为:基本工资/21.75,可以算你每天的实际工资数。基本工资是你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不是当月拿到的实际工资。月计薪天数为21.75,而不是21.16.二、应得工资数:基本工资减加上你的加班费、津贴、补助就是你的实际应得工资数。三、实得工资数:应得工资扣除去请事假天数的工资、社会保险数额、个人所得税(如果有的话),剩余的就是你是的工资数。
三、没有签合同旷工三天自动离职有工资吗
没有工资。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由于个人原因旷工三天以上,这样的行为作两个解读:与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这个事件中,用人单位存在法律过失,未及时与员工签订合同,员工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进行双倍薪酬的支付的;旷工三天以上这个事件本身是不符合企业利益的,如果公司在员工手册做了明确规定,旷工多少天以上算是自动离职,且不进行工资发放,这个在法律上是有依据支持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大部分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示工资的具体数额,公司以保密、工资会调整等为借口,不在合同上写明工资,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另外没有工资的合同,等同于无效合同。
一、自离自辞有工资么
职工进入企业工作的时候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而当员工离职的时候,也会签订其他的协议来解除这种关系。那么,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自动离职有没有工资呢?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对应报酬不应被剥夺。若用人单位有条件支付剩余工资的,如员工的银行卡并未销毁,应及时足额支付。但是这并不是说员工可以随时自离,《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内部仲裁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故对不辞而别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要有员工造成损失的证据。
二、事假怎么扣工资公式
没有规定,属于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可以协商,事假没有工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请事假单位可以扣除该日工资。至于单位扣工资是否合理,提供如下计算方法供参考:一、日工资数:日工资计算方式为:基本工资/21.75,可以算你每天的实际工资数。基本工资是你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不是当月拿到的实际工资。月计薪天数为21.75,而不是21.16.二、应得工资数:基本工资减加上你的加班费、津贴、补助就是你的实际应得工资数。三、实得工资数:应得工资扣除去请事假天数的工资、社会保险数额、个人所得税(如果有的话),剩余的就是你是的工资数。
三、没有签合同旷工三天自动离职有工资吗
没有工资。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由于个人原因旷工三天以上,这样的行为作两个解读:与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这个事件中,用人单位存在法律过失,未及时与员工签订合同,员工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进行双倍薪酬的支付的;旷工三天以上这个事件本身是不符合企业利益的,如果公司在员工手册做了明确规定,旷工多少天以上算是自动离职,且不进行工资发放,这个在法律上是有依据支持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