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书里为什么说当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时,意味着销售量大于生产...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LZ的问题来源于【宏微观概念的混淆】。宏观概念往往是针对整个市场或社会而言的LZ的总支出是指整个社会为了消费而作的支出,非微观中生产支出。暨购买这一行为。总供给是指整个社会产品的供给,暨生产这一行为。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4-08
宏观经济学书里为什么说当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时,意味着销售量大于生产...
LZ的问题来源于【宏微观概念的混淆】。宏观概念往往是针对整个市场或社会而言的LZ的总支出是指整个社会为了消费而作的支出,非微观中生产支出。暨购买这一行为。总供给是指整个社会产品的供给,暨生产这一行为。
这里的总支出应该是(意愿)总需求的意思,需求大于供给,需要扩大供给,即扩大生产
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产出——整个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总收入——整个社会的人民创造财富,包括税收。总支出——整个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被整个社会的人民创造财富所购买,形成了总支出。国民收入就是新创造的社会财富,等同于总产出。而收入是流量指标。扩展资料: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考虑一个等价的问题: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Y=C+I+G(三部门)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的均衡: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即Y=C+I+G。Y=C+I+G的两个含义。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也就是说,从事后的核算看,一国的总产出Y(也是总收入)按照支出的用途,总是被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三部分(封闭经济)。因为是事后,所以这里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都是实际消费,实际投资和实际政府购买。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一般说来,由于人们的理性,计划消费等于实际消费,计划政府购买等于实际政府购买,但没有什么能保证计划投资也等于实际投资。换句话说,家庭不会有非意愿消费,政府不会有非意愿购买,但企业却往往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所以,也没有什么能保证宏观经济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也就是说,Y=C+I+G作为均衡等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即企业不存在非意愿存货。例如,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那么从事后国民收入的核算看Y(100)=C(50)+I(40)+G(10)。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由于有非意愿存货,企业下一阶段的产量会减少,因此产出100不是均衡的国民产出
已赞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