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老师,化学中判断电负性的大小哪几种方法😃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我的答案是:
1. 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依次减少。
2. 周期表中,左下角的元素电负性最小,右上角的元素电负性最大。
3. 判断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进行电负性的判断,原子半径大的,电负性小;反之,亦然。
4. 氟的电负性最大,为4.0;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0.7。
5. 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对绝大部分元素来讲,元素周期表中越靠近左下角的元素电负性越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1-05
请问老师,化学中判断电负性的大小哪几种方法
1. 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
*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依次减少。
2. 周期表中,左下角的元素电负性最小,右上角的元素电负性最大。
3. 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进行电负性的判断:原子半径大的,电负性小;反之,亦然。
4. 氟的电负性最大,为4.0;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0.7。
5. 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对绝大部分元素来讲,元素周期表中越靠近左下角的元素电负性越小。
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有效核电荷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渐强,因而电负性值递增;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元素电负性值递减。
就总体而言:
* 周期表右上方的典型非金属元素都有较大电负性数值,氟的电负性值数最大(4.0)。
* 周期表左下方的金属元素电负性值都较小,铯和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
* 一般说来,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0,金属元素电负性小于2.0。
* 周期表中,往右走电负性增大,往下走电负性减小。
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电负性。
电负性值较大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由于对成键电子吸引较强,往往表现为负化合价;而电负性值较小者表现为正化合价。
在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偏移向电负性较强的原子而使键带有极性,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当化学键两端元素的电负性相差很大时(例如大于1.7)所形成的键则以离子性为主。
最关键的就是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
请问老师为什么,键能越大越容易成键
# 键能
- 键能指化学键形成所需要放出的能量,或者说破坏该化学键外界所需要施加的能量。
- 所以键能越大,则形成时释放的能量越多,则本身含有能量就小。
- 又由于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多,所以越稳定。
- 一句话,键能越大,本身具有的能量就越小,分子就越稳定。
键能表示化学键断裂所需要的能量。键能越大,断裂化学键所需能量越大,化学键就难以断裂,反过来就是这种物质自身很容易形成化学键。
键能越大,所以破坏该键需要的能量就大,不易被破坏,化学键很稳定,就很容易形成化学健
我怕我上面说的不是很清楚,我想最后再说一句:化学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然而键能越大, 形成键时放出能量越多,所以就是容易成键。
由于键能越大,物质越稳定,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的键能,故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的键能,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即更易生成氧化物。
不好意思久等了
C - H 键的键能大于 C - O 键, C - H 键比 C - O 键稳定,而 Si - H 键的键能却远小于 Si - O 键,所以 Si - H 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 Si - O 键。
简单来说是这样
请问老师,乙炔中碳为SP杂化s成分多,轨道重叠更充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乙炔分子 (C2H2) 中有碳碳叁键 (HC≡CH),激发态的 C 原子中 2s 和 2p 轨道形成 sp 杂化轨道。
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采用 SP 杂化,形成两个 SP 杂化轨道,以头碰头形式形成 σ 键,剩余的 P 轨道,以肩并肩的形式形成 2 个 π 键。
乙炔的 C 原子是 sp 杂化,s 成分多,而乙炔中碳与氢的杂化反应很充分,所以它们的原子轨道重叠得更多,因此产生更多的氢分子和碳原子组成的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