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6-02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有“首”“第一”的意思,正月十五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也叫作“夕”,隋以后称正月十五为元夕或元夜,唐末开始称“元宵节”,宋又称“灯夕”,清朝也称“灯节“,在国外称The Lantern Festival。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始于西汉,经历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时期,元宵节开始由宗教性的节日逐渐演变成为娱乐性的狂欢会,活动达到极盛。五代、宋、明、清延续了这种狂欢。宋朝的欢庆日子从三天延至五天、六天,明朝延至十天。清时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依然热闹,时间缩减为四至五天。至今元宵节仍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关于元宵节的来源有许多传说,最早的记载是祭祀太乙说,流传较广的是道教"三元"说,根据这个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有很多习俗,主要习俗有开灯祈福、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吃元宵、放烟花、祭门、祭户、合家团聚等活动。此外,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元宵节活动各有特色,如有游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走百病、迎紫姑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东南亚等华语地区每年元宵节也会举行庆祝活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