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敦煌文物早期流散情况1500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 敦煌文物指的藏于敦煌莫高窟及敦煌地区所出土、发现的古代文物,最早的出土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一直到现代都有新的发现和保护。然而敦煌文物早期流散的情况也备受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敦煌文物早期流散的情况。一、早期流散情况的重要原因在探究早期敦煌文物流散情况的原因之前,我们必须理解莫高窟发现的时代背景。莫高窟始建于西晋,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明等时期,大多数壁画及文物都来自唐代及五代由而衰的阳关道沿线出家道 观和佛 教 寺 庙以及隋唐晚期渐成规模的千 佛 洞、敦煌县城南墙等地,这是悠久历史、文化繁荣的结果。然而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文化历史的认知及价值的差异,敦煌文物流散问题就随之产生了。敦煌文物早期流散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下面的几个方面:1、王朝政治和社会的变迁唐朝的统一,引起了一波宏大的文化热潮,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迎来了黄金时期。此时,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物被认为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唐朝的衰落,引发了北方民族的侵略,这些人也不乏对敦煌文物的贪念。敦煌地处偏僻,唐朝政 府的收缴之力也不够强劲,于是一些人就通过各种途径,将文物流出敦煌。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3-06-24
简述敦煌文物早期流散情况1500字
敦煌文物指的藏于敦煌莫高窟及敦煌地区所出土、发现的古代文物,最早的出土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一直到现代都有新的发现和保护。然而敦煌文物早期流散的情况也备受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敦煌文物早期流散的情况。一、早期流散情况的重要原因在探究早期敦煌文物流散情况的原因之前,我们必须理解莫高窟发现的时代背景。莫高窟始建于西晋,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明等时期,大多数壁画及文物都来自唐代及五代由而衰的阳关道沿线出家道 观和佛 教 寺 庙以及隋唐晚期渐成规模的千 佛 洞、敦煌县城南墙等地,这是悠久历史、文化繁荣的结果。然而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文化历史的认知及价值的差异,敦煌文物流散问题就随之产生了。敦煌文物早期流散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下面的几个方面:1、王朝政治和社会的变迁唐朝的统一,引起了一波宏大的文化热潮,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迎来了黄金时期。此时,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物被认为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唐朝的衰落,引发了北方民族的侵略,这些人也不乏对敦煌文物的贪念。敦煌地处偏僻,唐朝政 府的收缴之力也不够强劲,于是一些人就通过各种途径,将文物流出敦煌。
2、盗墓活动的高涨在唐朝的时候,盗墓已经成为一种猖獗的社会问题,唐人杜甫写下了“盗尽茅店不偷锦,但窃竹编何似盗”的时代名句。这也许是解释了玄奘路途中不敢带太多的文物回去,而是带回了佛 教 经典。宋代时期,由于经济的飞跃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提高,更多的人参与到盗墓行列中来。此时盗墓家族甚至成为了一个职业,他们通过掘墓、打洞、挖矿等方式获取文物,控制了文物的流通渠道。当然,盗墓家族的存在也加剧了敦煌文物的流散。3、外来侵略的影响除了王朝政治和社会的变迁以及盗墓活动的高涨,外地入侵也是敦煌文物流散的原因之一。史书记载,元朝统治时期,胡、汉、藏等民族并存,因其地理环境特殊,使得敦煌地区向外来势力的扩张处于一个相对无阻碍的状态。古代的著名游牧民族胡人也曾深入到敦煌地区,他们认为莫高窟中的文物并不是宝贵的贡品,因此到了当时的金朝、元朝等时期,敦煌文物大量外流。
4、文化意识的缺失敦煌文物早期流散情况的根本原因,仍在于文化意识的缺失。历史证明,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历经艰难曲折之后才有所增强和肯定的。早期的时候我们发展经济、开拓领土、征服敌人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自身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上显然掌握得不够好。在这个背景下,敦煌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被忽视,也缺乏对文化传承和骨董文化等方面的重视。这就使得许多文物被人们随意买卖、流失海外,从而形成了早期敦煌文物流散的现象。二、敦煌文物早期流散的具体情况1.文物流向中国内地早期敦煌文物向中国内地流失,数量极为可观。据记载在唐代之前,敦煌就已经成为一个繁华的贸易城市,这里的官商和寺庙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唐代以后,由于敦煌与内地间的文化交流更是频繁,敦煌文物的传播也随之更为广泛。著名的藏经洞就是一例。它是由唐代三位匠人所开凿,容万余卷经,当时称之为“凿空千仞绝壁,镌刻万卷佛经”。宋代时期,佛 经 渐减,殿 堂却变为文物收藏的储藏室,一些名家书法的真迹和唐、五代青白瓷器、金银器 皿 都流入了洞内。现在的敦煌研究所和等昌府汉墓 博物馆等地中,可以看到浮雕门窗、石雕佛像、宝瓶、铜鼓、铜驼、佛
像、袈裟 和户外的石刻等文物,其中大部分可以追溯到唐朝还在敦煌时期,另一部分是元、明时期从敦煌转移到内地的。2.文物因战争、饥荒、水灾等原因流失除了历史的原因导致敦煌文物流失外,一些自然灾害和战争也使敦煌文物大量流失。明清时期,沿黄人口增加,农田面积也扩大,所以要调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工进行修堤,多方面要求导致成本提高,导致敦煌文物大量外流。例如:敦煌的玉门关就因降雨而破坏,狭窄的洞口不能抵挡洪峰,被冲出了一个大口子,文物外流猖狂。同时在明末清初,对付颇有成果的清军对准了敦煌。根据资料显示,清 廷 在征战中曾发表过一些官方文件,其中关于宝藏的记载比较多。较为可信的是明朝和清朝的大量文物都被外流,敦煌是中国古文化王国中的重镇,文物众多,非常适合当时的清军手握大权的官员和贵族进行抢 夺。
3.文物外流到海外敦煌文物早期流散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流入海外。早在唐代时期敦煌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中心与文化交流中心,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文物的贸易已经不只是在陆路上发生。唐、宋时期,西市镇口外的沙田(今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与敦煌长期有贸易往来关系,据传唐先天元年(公元天宝元年)大唐太宗年间,就有一位杨老板到沙田做生意,后留在当地定居。此后,来自敦煌的人们便陆续来到沙田,使沙田和敦煌之间的贸易相继加强,敦煌文物也随之南渗到南方。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由于中国近代史上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的原因及一些偶然的缘由,如:欧美各国的探险队、宣传人员等,使得一批敦煌文物被流入海外。比如1900年,德国人费勒伯格从美洲银器中心纽约来到闻名中国文物城市敦煌。
在这里他买走了许多文物和艺术品后,带回了德国。因此一些流失的文物被收入了欧洲和美国的博物馆,同时也有一些文物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无人知晓其所在去处。三、早期流散后敦煌文物的连接与保护1、红 十 字会安葬九世纪的敦煌文物20世纪末,一大批早期流散的敦煌文物被发现,有关部门开始积极追索敦煌文物回归祖国。1995年,一个神秘的中国商人把一具97个木匣制成的棺材运回了中国,并通过红十字会安 葬 在甘肃省敦煌市。这些木匣子内都装有十分贵重的佛 教 文物,其中的一些已经被 霉 细 菌 腐 蚀,但百分之五十的文物还保存完好。2、政 府 机构与文化机构共同保护敦煌文物敦煌文物早期流散在国内外的文物巡展和交换是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积极追索和回流流失文物,是一项重要的文物保护工作,为了防范流失文物带给我们的经济和政 治上的损失,政 府 机构和文化机构日益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