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30,815条结果
国旗国徽分别是谁设计的?
答:1949年8月5日,第6小组决定请徐悲鸿、梁思成、艾青三位专家为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顾问。8月24日,第6小组讨论国徽应征图稿,提出“收到的作品太少,且也无可采用者,已另请专家拟制,俟收到图案之后,再行提请决定。”9月14日,第6小组传达毛泽东对国旗、国徽设计的意见:“国旗上不一定要表明工农联盟,国徽上可以表明...
2011-05-28 回答者: csbls 4个回答 1
国徽设计者是哪三位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组的设计小组与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等人的设计小组集体创作。而国徽定型设计者是高庄。简介 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只有特定的国家重要文件才能盖上国徽大印,正式生效。国徽上通常...
2022-03-10 回答者: 太阳下的魔蝎 1个回答
国徽的设计者是谁?
答: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国徽图案通过后,由梁思成推荐,清华大学建筑系高庄规范并简化了国徽的几何设计图稿,于当年8月最终完成。1950年8月18日在政务院会议室召开的关于国徽使用、国旗悬挂、国歌奏唱办法及审查国徽...
2021-04-18 回答者: 哇哎西西 1个回答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谁设计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是一名来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公民。随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在2992幅(一说为3012幅 )应征国旗图案中,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38幅候选草图。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
2019-10-11 回答者: 他De生活 7个回答 84
国旗的设计者是谁
答:01、曾联松 中国国旗设计者是曾联松。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在2992幅应征国旗图案中,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38...
2023-12-22 回答者: 文暄生活科普 1个回答
设计中国国旗的人是不是浙江温州瑞安人呀
问:设计中国国旗的人是不是浙江温州瑞安人呀
答: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瑞安县小、瑞安中学。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
2009-10-02 回答者: 安东望 8个回答
国旗的来历50字要快,没时间了
问:国旗的来历,别太多,简而精
答: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政权覆灭.在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2018-09-24 回答者: cn#GukfBkBGkG 23个回答 1750
国旗是谁设计的?
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国内外来稿就达到近2000件,图案1922幅。寄来的稿件经过工作组的认真谨慎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了三十八幅图案,后将这三十八幅图案印发给了全国政协代表,让大家进行评议。这些关于国旗的方案各具特色,例如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总...
2023-06-22 回答者: 天蝎wuda 1个回答
国徽的主要设计者
答:国徽的主要设计者是清华大学的设计组。包括了梁思成、张仃、张光宇等当时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的设计师,以及贺嗣昌等工艺美术设计的新秀。这一凝结无数人心血的平面图案,要由高庄雕塑为国徽立体模型,这当然是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高庄接受任务后,首先对平面的国徽图案进行仔细研究,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2023-10-22 回答者: 神在碎碎念 1个回答
请问五星红旗和国徽是谁发明的呢?
答:8月24日,第6小组讨论国徽应征图稿,提出“收到的作品太少,且也无可采用者,已另请专家拟制,俟收到图案之后,再行提请决定。”9月14日,第6小组传达毛泽东对国旗国徽设计的意见:“国旗上不一定要表明工农联盟,国徽上可以表明。” 9月25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会议,协商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
2014-04-29 回答者: 345345819 5个回答 3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