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的传统文化习俗 20
正文100字左右,范围至少3个方面,最好是节日...需要另副较详细的资料...上课要随机提问,用5分钟介绍后老师还会问其中的详细.注意是英格兰(打错了不要怪我...)...
正文100字左右,范围至少3个方面,最好是节日...
需要另副较详细的资料...
上课要随机提问,用5分钟介绍后老师还会问其中的详细.
注意是英格兰(打错了不要怪我...) 展开
需要另副较详细的资料...
上课要随机提问,用5分钟介绍后老师还会问其中的详细.
注意是英格兰(打错了不要怪我...) 展开
展开全部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展开全部
英格兰(England),一译“英吉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因此习惯上英格兰一词也泛指英国。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南方,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还包括怀特岛、锡利群岛和沿岸各小岛,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部分。历史上跟苏格兰以哈德良长城为界。 英格兰这个名字源自“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的简写,他们是继维京人和凯尔特人之后来到这个地方的日耳曼民族。人口4,684.5万(1983),集中了英国本土人口的83%。人口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359人,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区之一。城市人口占80%。奔宁山脉纵贯北部和中部,平均海拔200-500米,山地两侧有煤、铁资源。东南部为起伏不大的平原。气候温暖湿润。主要河流有泰晤士、塞文和特伦特河等。是英国主要的工业、农业区。重要工业有采煤、钢铁、机械、炼油、化工、纺织、医药等。奔宁山两侧煤田附近为旧工业区,伦敦及其周围为新工业区,炼油和石油化工偏重在沿海港口。重要农畜产品有小麦、大麦、甜菜、马铃薯、蔬菜和牛、猪等。英格兰东南部为主要耕作区。重要的大城市和良港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设菲尔德、利兹、南安普敦和普利茅斯等。
英格兰文化习俗
三个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舞会上怎样不失礼
英国大型舞会一般在晚间10时左右开始。舞会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饭店举行。主人邀请客人应事先寄送请柬,并注意邀请的客人男女数目要大致相当;如不等,可使男子多于女子。按照习惯,主人请人参加舞会,有时也设晚宴;有时光请跳舞而不设晚宴;而有的则请参加舞会的客人中少数人吃晚饭,饭后跳舞;其他人只能参加舞会而不能吃饭。所以,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字样,以免使主人难堪。舞会上,主人备有夜宵,也可能只备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时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话的。遇到重大喜庆节日,一个人如同时接到两份请柬,那么可参加一个舞会,提前退场后再赶另一个舞会,因为按习惯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不算失礼。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
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在通常情况下,英国人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如男女一起进房间,男的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开车门或做其他效劳。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如今世风已不如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 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看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饭菜简单,但是吃饭的规矩复杂。最主要的是坐直,学别人的样,吃饭的时候不准高高兴兴地问别人,并和别人不停地交谈。每个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盘上。汤匙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汤时最好不弄出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剩的汤全喝光。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别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没有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但从不再多加。不能在别人面前打饱嗝。端上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烟。吃完饭,客人要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男士们要帮女士们挪开椅子。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餐后,客人要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向主人道别。
小费与习俗
送礼物和给小费
西方人不兴送厚礼,这是西方文化中优于东方文化的地方。但是,西方盛行给小费的不良习惯就大不如东方了。
在英国,仅限于给侍者和出租车司机小费,在饭钱和车费之外多付1/10或1/8的钱。当然,旅店的侍从或铁路搬运工为你服务之后,你也要付少量小费。除这些特殊情况外,用钱送礼应该慎重,因为这么一来会使别人的善意之举看上去有图财动机。假如某一善意的行为确实涉及到费用,按劳付酬也就理所当然,但大多数英国人认为对好心的回报只应是感激,而不是金钱。因此,无须付钱给让你搭便车的司机,无须付钱给停下来帮你修补车胎或帮助急救的人。当然,如果你非常感激他们,你可以买些香烟、饮料或其他小礼物以表谢意。像帮别人找到工作或救起溺水者这些比较重大的事,企求别人用钱来作回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婚礼与结婚纪念日
英国大斋节前夕是情人们举行婚礼的盛季。在这传统的“迎亲节”里,许多男青年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带着威士忌和鲜花,兴高采烈地到女方家,相约去教堂。向新婚夫妇收“通行税”是英国盛行的古老风俗,人们在路上放置着鲜花、青藤和长绳,表示对新郎新娘的祝贺,新婚夫妇走过的时应当撒钱致谢。英国不同民族间的男女通婚,还要先付“罚金”,才能拿走分隔他俩的绳索。这种“罚金”活动,往往在教堂广场上进行。教堂走廊上竖着一块“接吻石”,两个陌生青年站在新娘旁边,表示要从她的头顶跳过去,与她接吻。仪式要求新娘劝阻他们的行动,同时新郎要把钱送给那些跃跃欲试的青年。
在英国的约克市,还有一种通过不同颜色来表达爱慕之情的习俗。女子穿上绿色的紧身衣,即表示“来吧”;穿黄色则表示“可能会有一半成功的机会”;若穿上红色的衣服,那么男子就别去碰她。有的地方还保留着新郎考验新娘的传统习俗,在中世纪英国教堂里,摆着一只沉得的木箱,未来的新娘必须当众用一只手把这只箱子提起来,如果提不起来,新娘就与她解除婚约,提得起来,就表明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
英国传统认为夫妻“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是幸福婚姻的标志,所以对结婚纪念日比较重视,并分别有不同的称呼。婚后1周年纪念为“纸婚”;5年为“木婚”;10年为“锡婚”;12年为“皮革婚”;20年为“瓷婚”;25年为“银婚”;30年为“象牙婚”;40年为“绒毛婚”;45年为“丝绸婚”;50年为“金婚”;75年为“钻石婚”。但是,那么多纪念日中真正作为纪念日来庆祝的只是“银婚”和“金银”。由于人的寿命和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能庆祝“金婚”的并不太多,能庆祝“钻石婚”的更是凤毛麟角。庆祝“银婚”时,一般要举行宴会和招待会,邀请亲友参加。被邀请参加宴会和招待会的客人中,尽量包括当年参加二人婚礼的人。被邀客人应尽量参加,并携礼祝贺。
葬礼与丧葬习俗
过去,英国人对丧事是要大操大办的,认为这样做才能对得起死者。体面的丧事,要动用几匹全身披着长可及地的黑丝绒外套的高头大马,拉着装饰一新、插着黑色鸵鸟羽毛的丧车,走过长街闹市。办这样规模的丧事对于丧家是个沉重的负担,有些丧家往往因办一件丧事而倾家荡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风气的改变,英国的丧仪越来越简单化,对丧葬的看法已经有了变化。大肆操办,反而觉得有失体面。如今在英国,家中有人去世,随即与当地教堂商量安排举力丧礼的时间、地点和程序,然后在报上登个小启事。一旦见报或得到消息,亲友们就应该马上写封短信,或在自己的名片上写着“深表悼念”的字样,亲自送给死者最亲近的人,如死者的妻子、丈夫、母亲等,表示慰问,但按习俗不能进入死者家中。除特殊情况外,亲友们应尽量前往参加葬礼。参加葬礼的亲友一般只送鲜花和用鲜花制作的花圈,但如果在启事中写有“鲜花敬辞”的字样,亲友们就要尊重死者亲属的意愿,不要送花和花圈。
葬礼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在教堂由牧师主持追思礼拜。死者的姓名、丧事日期、丧礼的程序等已先由丧事承办人印在一张纸单上,在礼拜开始前放在来宾座位上。参加葬礼的人按照纸单上事先安排好的程序唱圣诗、赞诗、祷告等,乐队也按程序奏哀乐。葬礼的下一步在墓地举行。按照习俗,参加墓地葬礼的人只是死者的家属、最亲近的亲戚和朋友。一般的朋友就不参加了。英国人对遗体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土葬。葬时,死者要面向东方,表示迎接日出与复活之意。也有采用火葬的。进行火葬时,与进行土葬时一样,一般亲戚与友人在参加教堂仪式后就不去火葬场了。近年来,火葬在英国有新的发展。
参加葬礼时,有一定的着服规定。要求参加葬礼的人无论男女都要穿黑色或其他暗淡颜色的服装。男子最好系花黑领带。绝对不能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在举行葬礼的过程中,要保持肃穆,任何人不可大声说笑。
皇家卫队换岗仪式
伦敦所保留的旧仪式中,声势最大的是皇家卫队换岗仪式。
换岗仪式每天11点30分在英王宫—白金汉宫前广场上举行。如果看到金碧辉煌的王宫屋顶上飘扬着英国王室的旗帜,那标志着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此刻正在宫中居住和从事国事活动。女王在宫中时,参加仪式卫兵人数要多于她不在的时候。
参加换岗的卫兵选自女王的“御林军”—“禁卫旅”。这个旅共有5个团,其中有掷弹兵禁卫军、冷溪禁卫军以及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禁卫团。
伴随着乐队,将要上岗的卫队士兵从惠灵顿或切尔西的军营出发,行进到白金汉宫。要换下来的卫队在女王卫队长的指挥下,在前院的南端列队,分两路横队立正。在接到稍息命令前,由值班的团旗参加阅旗。每个团都有两面旗—皇家旗和团旗。只有女王在家时才能看到皇家旗。旗帜有时饰着桂冠,表示该团曾参加过某次战斗的周年纪念。
新上岗的卫队由北门进入前院,接近时,老禁卫队全体立正。新禁卫队立定,排成纵列,慢步进入岗位。在此期间,乐队在王宫的前院奏起军乐,然后再把旧卫队引回军营。
禁卫兵们的制服特别惹眼。上仪式岗时穿腥红色的紧身短上衣、蓝裤,戴熊皮帽。除了苏格兰卫队,各团都有不同的羽毛装饰。仔细观察上衣钮扣的间距,很容易分辨出各团。最老的团掷弹兵卫队是单排钮扣;冷溪禁卫队是两个一组;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禁卫队分3个、4个、5个一组。
禁卫军的历史可追溯到1656年。当时英格兰的查尔斯二世流放荷兰,在那里募编了一小队护卫,后并入1660年复辟后征集的禁卫团。1661年圣瓦伦丁节,奥利佛·克伦威尔于1650年成立的原护国公禁卫兵团在伦敦塔山被改编为君王的“非常禁卫队”。由于队伍从特威德河畔贝里克附近的冷溪开来,便得了冷溪禁卫队的称号。它的座右铭是“无与匹敌”,这足以表明它无视第一禁卫团—掷弹兵禁卫团的优先地位。
第一禁卫团建立过光辉的战绩,曾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了拿破仑的掷弹禁卫军,从此戴上了熊皮头饰。不过后来整个禁卫旅全都戴上了熊皮头饰。
苏格兰燧发枪手禁卫团于1661年首次被称为苏格兰禁卫队,1707年取得与其他两个禁卫团相同的编制。
1900年,维多利亚女王看到爱尔兰几个团在南非战争中英勇善战,大为高兴,降旨建立爱尔兰禁卫队。
1915年,禁卫旅中又增加了威尔士禁卫队,从而具有了全国各地区的代表。
禁卫旅是英王的私人卫队。当女王在白金汉宫中时,设4名哨兵;不在伦敦时,只有两名岗哨。女王住温莎宫时,每天上午10时要在那里的四方院另外举行一个禁卫队的换岗仪式。
军旗礼分列式
英国女王被赋予英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头衔。作为一种仪式,每年6月在庆贺她生辰(官方诞辰而不是生日,一般安排在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时候,她身着禁卫军红色军装,身佩绶带、勋章,以娴熟的骑术侧身骑在高头大马上,检阅威武雄壮的御林军。这项仪式每年一次,前往围观的群众十分踊跃。
“军旗礼分列式”上午1时15分左右开始。这是少见的辉煌庆典,禁卫旅的人马身穿礼仪制服,排成密集队形,等候女王策马步入禁卫军广场检阅。整整20分钟整个受阅队全一动不动地立正,让女王检阅。然后行军旗礼,接着是著名的禁卫军分列式,有密集的乐队伴奏,女王回报以敬礼。仪式以女王率禁卫队返回白金汉宫告终。严格轮替入选的护旗队接着在宫中上岗。
在国事活动中,英国国王在进入伦敦城时,会在表示城界的庙栏原址受到伦敦市长的迎接。市长首先颠倒宝剑和权杖,然后把本城的珍珠剑交出来,象征君王的统治权。
城剑是头朝下拿的。君王碰一下剑柄,然后立刻归还宝剑。市长收回后便当着君王的面佩戴上它,然后圣驾队伍开始进入城区。
这个习俗可追溯到1588年,当时伊丽莎白女王前往老圣保罗教堂,对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表示感谢。
禁卫骑兵上岗仪式
白厅的“禁卫骑兵上岗”仪式的壮丽场面也常常会吸引许多观光客。周一到周六每天上午11时、星期日上午10时可以看到这一场面。
卫兵由英王禁卫骑兵队、皇家骑兵部队(称为“蓝衣卫”)以及护命卫队(有时称为“锡衣卫”)的士兵组成。
护命卫队穿腥红色制服,戴白色金属盔,上插白色马鬃羽饰,用白色羊皮鞍。皇家骑兵穿青色紧身短上装,也戴白色金属盔,上插红色马鬃羽饰,用黑色羊皮鞍。两者都披挂着钢制铠甲,齐腰的背片扣在一起,据说许多铠甲还保留着著名的滑铁卢之战中留下的疤痕。制服由鹿皮马裤、黑高统靴和踢马刺配套组成。如果女王在伦敦时,仪式的内容更多,所谓的“长禁卫队”也参加上岗仪式。该禁卫队有一名军官,指挥16名骑兵、一名骑兵班长、一名军干长和一名号兵。号兵骑青马,其余的人骑黑战马。队伍要举队旗,但女王不在伦敦就不举,举时,也没有军官指挥。
仪式开始后首先解散老卫队,在面对白厅的前院整队。新卫队开到时,号兵吹起嘹亮的军号,两名军官行军礼,换岗时两列骑兵并成一队。仪式以老卫队回营结束。
最古老的钥匙典礼
这项仪式没有前两项仪式那么隆重壮观,但却是伦敦城最古老的传统仪式,从中也许可以看出英国人的一种精神。
每晚9时53分,伦敦塔门卫看守队队长点燃蜡烛灯笼后朝白塔走去。他的护卫们在拱道里迎接。卫队长手拿钥匙与护卫们一起直奔西门,将门销插好,护卫们同时“举枪致敬”,然后再将中塔和边塔锁好。
随后,这帮人回到白塔拱道,哨兵喝令其站住,然后喝问,“什么人?”卫队长回答:“钥匙。”哨兵问:“谁的?”“伊丽莎白女王的”,卫队长答道。“前进,伊丽莎白女王的钥匙,一切正常”。哨兵下令道。
接到通过拱道的许可后,这帮人面对塔楼主哨列队。指挥官传令“举枪致敬”。卫队长摘去都铎式无边帽,高呼“上帝保佑伊丽莎白女王”,“阿门”,主哨和护卫们应道。晚上10时,号兵吹夜点名号。卫队长来到女王殿,把钥匙交给常驻总管和少校监护。
钥匙仪式已有700年历史,其间夜夜不断,即使是在“二战”中伦敦遭到猛烈空袭时也是如此。在1941年4月16日的一个不凡之夜,轰炸打乱了仪式,震昏了几名护卫和仪仗门卫,尽管如此,任务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每晚只有一部分游客有幸参加这一仪式,而且至少须提前48小时去塔内城堡主办公室申请。获准的游客晚9时40分放入,10时离开。
蓟 据说,苏格兰之所以能够免遭北欧野蛮部落的袭击,全是托了蓟的福。当时,以夜间偷袭见长的那些侵略者们,打算乘着夜幕在苏格兰登陆。但他们的赤足踩在蓟的刺上,痛得大喊大叫,被苏格兰军队发现,最终夜袭失败,连城边都没靠近便铩羽而归。
从那以后,蓟花便作为苏格兰国花被装饰在各种物品上,直至今日。您在苏格兰城市的街上,经常可见到蓟花,这种花给人以正直、忠诚的印象,就像苏格兰一样。
风笛 利用羊皮缝制的气袋作成的这种乐器,其特征便是音色充满哀愁。可以说,风笛便是苏格兰的象征。
风笛演奏难度频大,但在苏格兰各地,您都会不时看到被称为风笛乐队的乐团,身着传统服装边吹奏边行进的精采表演。
格子布 苏格兰另一种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便是这种格子布裙的鲜艳色彩了。其格子式样及颜色依部族而不同,并得以代代相传。
格子布服装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狩猎穿着的狩猎服,另一种是典礼、宴会上穿着的华丽礼服。
作为苏格兰的名产,这种格子纹样的帽子、围巾等已得以普及。各位男士趁着身处苏格兰的机会,不想穿上格子裙试试吗?
英格兰文化习俗
三个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舞会上怎样不失礼
英国大型舞会一般在晚间10时左右开始。舞会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饭店举行。主人邀请客人应事先寄送请柬,并注意邀请的客人男女数目要大致相当;如不等,可使男子多于女子。按照习惯,主人请人参加舞会,有时也设晚宴;有时光请跳舞而不设晚宴;而有的则请参加舞会的客人中少数人吃晚饭,饭后跳舞;其他人只能参加舞会而不能吃饭。所以,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字样,以免使主人难堪。舞会上,主人备有夜宵,也可能只备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时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话的。遇到重大喜庆节日,一个人如同时接到两份请柬,那么可参加一个舞会,提前退场后再赶另一个舞会,因为按习惯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不算失礼。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
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在通常情况下,英国人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如男女一起进房间,男的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开车门或做其他效劳。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如今世风已不如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 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看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饭菜简单,但是吃饭的规矩复杂。最主要的是坐直,学别人的样,吃饭的时候不准高高兴兴地问别人,并和别人不停地交谈。每个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盘上。汤匙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汤时最好不弄出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剩的汤全喝光。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别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没有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但从不再多加。不能在别人面前打饱嗝。端上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烟。吃完饭,客人要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男士们要帮女士们挪开椅子。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餐后,客人要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向主人道别。
小费与习俗
送礼物和给小费
西方人不兴送厚礼,这是西方文化中优于东方文化的地方。但是,西方盛行给小费的不良习惯就大不如东方了。
在英国,仅限于给侍者和出租车司机小费,在饭钱和车费之外多付1/10或1/8的钱。当然,旅店的侍从或铁路搬运工为你服务之后,你也要付少量小费。除这些特殊情况外,用钱送礼应该慎重,因为这么一来会使别人的善意之举看上去有图财动机。假如某一善意的行为确实涉及到费用,按劳付酬也就理所当然,但大多数英国人认为对好心的回报只应是感激,而不是金钱。因此,无须付钱给让你搭便车的司机,无须付钱给停下来帮你修补车胎或帮助急救的人。当然,如果你非常感激他们,你可以买些香烟、饮料或其他小礼物以表谢意。像帮别人找到工作或救起溺水者这些比较重大的事,企求别人用钱来作回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婚礼与结婚纪念日
英国大斋节前夕是情人们举行婚礼的盛季。在这传统的“迎亲节”里,许多男青年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带着威士忌和鲜花,兴高采烈地到女方家,相约去教堂。向新婚夫妇收“通行税”是英国盛行的古老风俗,人们在路上放置着鲜花、青藤和长绳,表示对新郎新娘的祝贺,新婚夫妇走过的时应当撒钱致谢。英国不同民族间的男女通婚,还要先付“罚金”,才能拿走分隔他俩的绳索。这种“罚金”活动,往往在教堂广场上进行。教堂走廊上竖着一块“接吻石”,两个陌生青年站在新娘旁边,表示要从她的头顶跳过去,与她接吻。仪式要求新娘劝阻他们的行动,同时新郎要把钱送给那些跃跃欲试的青年。
在英国的约克市,还有一种通过不同颜色来表达爱慕之情的习俗。女子穿上绿色的紧身衣,即表示“来吧”;穿黄色则表示“可能会有一半成功的机会”;若穿上红色的衣服,那么男子就别去碰她。有的地方还保留着新郎考验新娘的传统习俗,在中世纪英国教堂里,摆着一只沉得的木箱,未来的新娘必须当众用一只手把这只箱子提起来,如果提不起来,新娘就与她解除婚约,提得起来,就表明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
英国传统认为夫妻“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是幸福婚姻的标志,所以对结婚纪念日比较重视,并分别有不同的称呼。婚后1周年纪念为“纸婚”;5年为“木婚”;10年为“锡婚”;12年为“皮革婚”;20年为“瓷婚”;25年为“银婚”;30年为“象牙婚”;40年为“绒毛婚”;45年为“丝绸婚”;50年为“金婚”;75年为“钻石婚”。但是,那么多纪念日中真正作为纪念日来庆祝的只是“银婚”和“金银”。由于人的寿命和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能庆祝“金婚”的并不太多,能庆祝“钻石婚”的更是凤毛麟角。庆祝“银婚”时,一般要举行宴会和招待会,邀请亲友参加。被邀请参加宴会和招待会的客人中,尽量包括当年参加二人婚礼的人。被邀客人应尽量参加,并携礼祝贺。
葬礼与丧葬习俗
过去,英国人对丧事是要大操大办的,认为这样做才能对得起死者。体面的丧事,要动用几匹全身披着长可及地的黑丝绒外套的高头大马,拉着装饰一新、插着黑色鸵鸟羽毛的丧车,走过长街闹市。办这样规模的丧事对于丧家是个沉重的负担,有些丧家往往因办一件丧事而倾家荡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风气的改变,英国的丧仪越来越简单化,对丧葬的看法已经有了变化。大肆操办,反而觉得有失体面。如今在英国,家中有人去世,随即与当地教堂商量安排举力丧礼的时间、地点和程序,然后在报上登个小启事。一旦见报或得到消息,亲友们就应该马上写封短信,或在自己的名片上写着“深表悼念”的字样,亲自送给死者最亲近的人,如死者的妻子、丈夫、母亲等,表示慰问,但按习俗不能进入死者家中。除特殊情况外,亲友们应尽量前往参加葬礼。参加葬礼的亲友一般只送鲜花和用鲜花制作的花圈,但如果在启事中写有“鲜花敬辞”的字样,亲友们就要尊重死者亲属的意愿,不要送花和花圈。
葬礼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在教堂由牧师主持追思礼拜。死者的姓名、丧事日期、丧礼的程序等已先由丧事承办人印在一张纸单上,在礼拜开始前放在来宾座位上。参加葬礼的人按照纸单上事先安排好的程序唱圣诗、赞诗、祷告等,乐队也按程序奏哀乐。葬礼的下一步在墓地举行。按照习俗,参加墓地葬礼的人只是死者的家属、最亲近的亲戚和朋友。一般的朋友就不参加了。英国人对遗体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土葬。葬时,死者要面向东方,表示迎接日出与复活之意。也有采用火葬的。进行火葬时,与进行土葬时一样,一般亲戚与友人在参加教堂仪式后就不去火葬场了。近年来,火葬在英国有新的发展。
参加葬礼时,有一定的着服规定。要求参加葬礼的人无论男女都要穿黑色或其他暗淡颜色的服装。男子最好系花黑领带。绝对不能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在举行葬礼的过程中,要保持肃穆,任何人不可大声说笑。
皇家卫队换岗仪式
伦敦所保留的旧仪式中,声势最大的是皇家卫队换岗仪式。
换岗仪式每天11点30分在英王宫—白金汉宫前广场上举行。如果看到金碧辉煌的王宫屋顶上飘扬着英国王室的旗帜,那标志着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此刻正在宫中居住和从事国事活动。女王在宫中时,参加仪式卫兵人数要多于她不在的时候。
参加换岗的卫兵选自女王的“御林军”—“禁卫旅”。这个旅共有5个团,其中有掷弹兵禁卫军、冷溪禁卫军以及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禁卫团。
伴随着乐队,将要上岗的卫队士兵从惠灵顿或切尔西的军营出发,行进到白金汉宫。要换下来的卫队在女王卫队长的指挥下,在前院的南端列队,分两路横队立正。在接到稍息命令前,由值班的团旗参加阅旗。每个团都有两面旗—皇家旗和团旗。只有女王在家时才能看到皇家旗。旗帜有时饰着桂冠,表示该团曾参加过某次战斗的周年纪念。
新上岗的卫队由北门进入前院,接近时,老禁卫队全体立正。新禁卫队立定,排成纵列,慢步进入岗位。在此期间,乐队在王宫的前院奏起军乐,然后再把旧卫队引回军营。
禁卫兵们的制服特别惹眼。上仪式岗时穿腥红色的紧身短上衣、蓝裤,戴熊皮帽。除了苏格兰卫队,各团都有不同的羽毛装饰。仔细观察上衣钮扣的间距,很容易分辨出各团。最老的团掷弹兵卫队是单排钮扣;冷溪禁卫队是两个一组;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禁卫队分3个、4个、5个一组。
禁卫军的历史可追溯到1656年。当时英格兰的查尔斯二世流放荷兰,在那里募编了一小队护卫,后并入1660年复辟后征集的禁卫团。1661年圣瓦伦丁节,奥利佛·克伦威尔于1650年成立的原护国公禁卫兵团在伦敦塔山被改编为君王的“非常禁卫队”。由于队伍从特威德河畔贝里克附近的冷溪开来,便得了冷溪禁卫队的称号。它的座右铭是“无与匹敌”,这足以表明它无视第一禁卫团—掷弹兵禁卫团的优先地位。
第一禁卫团建立过光辉的战绩,曾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了拿破仑的掷弹禁卫军,从此戴上了熊皮头饰。不过后来整个禁卫旅全都戴上了熊皮头饰。
苏格兰燧发枪手禁卫团于1661年首次被称为苏格兰禁卫队,1707年取得与其他两个禁卫团相同的编制。
1900年,维多利亚女王看到爱尔兰几个团在南非战争中英勇善战,大为高兴,降旨建立爱尔兰禁卫队。
1915年,禁卫旅中又增加了威尔士禁卫队,从而具有了全国各地区的代表。
禁卫旅是英王的私人卫队。当女王在白金汉宫中时,设4名哨兵;不在伦敦时,只有两名岗哨。女王住温莎宫时,每天上午10时要在那里的四方院另外举行一个禁卫队的换岗仪式。
军旗礼分列式
英国女王被赋予英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头衔。作为一种仪式,每年6月在庆贺她生辰(官方诞辰而不是生日,一般安排在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时候,她身着禁卫军红色军装,身佩绶带、勋章,以娴熟的骑术侧身骑在高头大马上,检阅威武雄壮的御林军。这项仪式每年一次,前往围观的群众十分踊跃。
“军旗礼分列式”上午1时15分左右开始。这是少见的辉煌庆典,禁卫旅的人马身穿礼仪制服,排成密集队形,等候女王策马步入禁卫军广场检阅。整整20分钟整个受阅队全一动不动地立正,让女王检阅。然后行军旗礼,接着是著名的禁卫军分列式,有密集的乐队伴奏,女王回报以敬礼。仪式以女王率禁卫队返回白金汉宫告终。严格轮替入选的护旗队接着在宫中上岗。
在国事活动中,英国国王在进入伦敦城时,会在表示城界的庙栏原址受到伦敦市长的迎接。市长首先颠倒宝剑和权杖,然后把本城的珍珠剑交出来,象征君王的统治权。
城剑是头朝下拿的。君王碰一下剑柄,然后立刻归还宝剑。市长收回后便当着君王的面佩戴上它,然后圣驾队伍开始进入城区。
这个习俗可追溯到1588年,当时伊丽莎白女王前往老圣保罗教堂,对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表示感谢。
禁卫骑兵上岗仪式
白厅的“禁卫骑兵上岗”仪式的壮丽场面也常常会吸引许多观光客。周一到周六每天上午11时、星期日上午10时可以看到这一场面。
卫兵由英王禁卫骑兵队、皇家骑兵部队(称为“蓝衣卫”)以及护命卫队(有时称为“锡衣卫”)的士兵组成。
护命卫队穿腥红色制服,戴白色金属盔,上插白色马鬃羽饰,用白色羊皮鞍。皇家骑兵穿青色紧身短上装,也戴白色金属盔,上插红色马鬃羽饰,用黑色羊皮鞍。两者都披挂着钢制铠甲,齐腰的背片扣在一起,据说许多铠甲还保留着著名的滑铁卢之战中留下的疤痕。制服由鹿皮马裤、黑高统靴和踢马刺配套组成。如果女王在伦敦时,仪式的内容更多,所谓的“长禁卫队”也参加上岗仪式。该禁卫队有一名军官,指挥16名骑兵、一名骑兵班长、一名军干长和一名号兵。号兵骑青马,其余的人骑黑战马。队伍要举队旗,但女王不在伦敦就不举,举时,也没有军官指挥。
仪式开始后首先解散老卫队,在面对白厅的前院整队。新卫队开到时,号兵吹起嘹亮的军号,两名军官行军礼,换岗时两列骑兵并成一队。仪式以老卫队回营结束。
最古老的钥匙典礼
这项仪式没有前两项仪式那么隆重壮观,但却是伦敦城最古老的传统仪式,从中也许可以看出英国人的一种精神。
每晚9时53分,伦敦塔门卫看守队队长点燃蜡烛灯笼后朝白塔走去。他的护卫们在拱道里迎接。卫队长手拿钥匙与护卫们一起直奔西门,将门销插好,护卫们同时“举枪致敬”,然后再将中塔和边塔锁好。
随后,这帮人回到白塔拱道,哨兵喝令其站住,然后喝问,“什么人?”卫队长回答:“钥匙。”哨兵问:“谁的?”“伊丽莎白女王的”,卫队长答道。“前进,伊丽莎白女王的钥匙,一切正常”。哨兵下令道。
接到通过拱道的许可后,这帮人面对塔楼主哨列队。指挥官传令“举枪致敬”。卫队长摘去都铎式无边帽,高呼“上帝保佑伊丽莎白女王”,“阿门”,主哨和护卫们应道。晚上10时,号兵吹夜点名号。卫队长来到女王殿,把钥匙交给常驻总管和少校监护。
钥匙仪式已有700年历史,其间夜夜不断,即使是在“二战”中伦敦遭到猛烈空袭时也是如此。在1941年4月16日的一个不凡之夜,轰炸打乱了仪式,震昏了几名护卫和仪仗门卫,尽管如此,任务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每晚只有一部分游客有幸参加这一仪式,而且至少须提前48小时去塔内城堡主办公室申请。获准的游客晚9时40分放入,10时离开。
蓟 据说,苏格兰之所以能够免遭北欧野蛮部落的袭击,全是托了蓟的福。当时,以夜间偷袭见长的那些侵略者们,打算乘着夜幕在苏格兰登陆。但他们的赤足踩在蓟的刺上,痛得大喊大叫,被苏格兰军队发现,最终夜袭失败,连城边都没靠近便铩羽而归。
从那以后,蓟花便作为苏格兰国花被装饰在各种物品上,直至今日。您在苏格兰城市的街上,经常可见到蓟花,这种花给人以正直、忠诚的印象,就像苏格兰一样。
风笛 利用羊皮缝制的气袋作成的这种乐器,其特征便是音色充满哀愁。可以说,风笛便是苏格兰的象征。
风笛演奏难度频大,但在苏格兰各地,您都会不时看到被称为风笛乐队的乐团,身着传统服装边吹奏边行进的精采表演。
格子布 苏格兰另一种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便是这种格子布裙的鲜艳色彩了。其格子式样及颜色依部族而不同,并得以代代相传。
格子布服装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狩猎穿着的狩猎服,另一种是典礼、宴会上穿着的华丽礼服。
作为苏格兰的名产,这种格子纹样的帽子、围巾等已得以普及。各位男士趁着身处苏格兰的机会,不想穿上格子裙试试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