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课后题的答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1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臿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2课
[课中思考题]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提示:直接后果是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遭受剥削,导致农民经济状况恶化。土地兼并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为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由此,过度的土地兼并导致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明清时期农业雇工与佃农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
提示:①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到了明清时期雇工和佃农在法律上已享有与地主平等的身份,没有主仆之分。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反抗斗争促成这一变化;这一变化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我测评]
1.井田制中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区别?
提示:“公田”是贵族占有的田地;“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即原有村社农民的土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
提示: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提示:战国以前主要是土地国有制,战国以后20印多年主要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4.概述租佃制产生、发展的过程,简析它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提示:租佃制产生于我国战国时期,到宋代日益普遍,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租佃关系下,国家、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租佃制下,主佃双方订立契约,分成租、定额租以及货币地租的纳租形式,佃农获得永久租佃权利等都有助于提高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上述因素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商品化发展。
第3课
阅读与思考
古代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人们自发的迁移到相对稳定的地方去;今天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为加强经济建设开发西部和边疆地区,有组织的引导东部人口流动;二是农村人口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需求,满足自己致富的愿望,自发的移向城市。
自我测评:
1、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江南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畜牧业或者是半农半牧区。
2、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发生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第三次南迁高潮。
第4课课后习题答案 2009-02-24 17:18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课中思考题]
1.比较各种衣被原料,你能说出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
提示:(教师讲完丝织业、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后,参照文字阅读框所引《柳南续笔》的史料,提出此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从丝、麻、”棉等衣被原料及成品的特点人手,可得出: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欢迎的衣着衣料和御寒品;二是从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技术改进以及与植棉地区扩大的关系人手,可参看本课“教材分析”相关部分。
2.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
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新石器时代所达到韵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先民们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定居生活;③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用火的经验,了解到火不但能御寒、驱走野兽、烧烤食物,还能改变物质的性能,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控制火。
3.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
提示: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影响。
[阅读与思考]
想一想,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①原因:小农经济及农耕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等等。②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但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说,它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我测评]
1.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
提示:参见本课教材内容。
2.总结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各自的经营特点。
提示:①历程: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后来出现了从征役制向雇募制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明中叶以后,在许多部门里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②经营特点:参见本课“教学过程建议”中的图表
第5课课后习题答案
第5课课后习题答案 2009-02-25 14:50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课中思考题]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①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②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给商业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2.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不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瓦子)等具备多种商业功能的专业场所。②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
3.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
提示:有一定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何在?
提示: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赞扬了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向统治阶级提出了如何管理工商业的方法。司马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在正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环境中,表达了自己对商业及有关政策的不同看法,肯定了商业的价值和商人的地位,这就是《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
[解析与探究]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提示:①材料一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本业”,商业是“末业”,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并且驱使原来从事商业的人都从事农业。材料二认为,商业也是“本业”,世人认为商业是“末业”的看法是错误的。②材料一的理由是:人们生产的产品有限,如果消费没有节制的话,就会产生匮乏。从事商业的人不直接从事生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们都从事农业生产,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那么社会产品就会很充足,社会自然也会稳定了。材料二的理由是:工商业本来也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正当行业之一,商人只是实现古代圣王的愿望的人,所以工商业也是“本业”。③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讨论此问,答案不求唯一。
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这一政策在农耕时代初期,对当时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起了积极作用。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它有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面,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愈来愈严重,成为我国农耕社会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自我测评]
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
提示:①商业发展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较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中国商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由于受此影响,古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文明。②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商业繁荣总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农耕时代的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突破限制、斗直向前的趋势,这与商业发展大势是相吻合的。其特色之二,就是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具体内容参见教材)。
第6课课后习题答案 2009-03-02 15:28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阅读与思考
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在专制体制和传统纲常礼教维护下,农村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族血缘关系强化,阻碍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自我整合能力强,不断化解变革因素,完善自身体制,成为严重阻碍近代化的障碍;人口压力大、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被农村包围牵制。
解析与探究
信息:明朝中期,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机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计日受值;苏州的丝织业发达,内部分工十分细密;苏州形成了固定的劳务市场等。能,因为机户与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自我测评
1.
比较项目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传统官办手工工场
民间小手工作坊
生产目的
购买劳动力,为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
只供官府和贵族消费
自给自足
生产组织
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
分工细致、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效率低下。
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
劳动关系
自由雇佣关系
隶属关系
2.(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明代和清初都曾实施“海禁”,并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清统治者还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以避免“为农者相率面趋于工矣”。这种把大量过剩劳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大大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本低廉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长期滞存,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也迫使一些商人和工场主转而投入“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之中,从而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阅读与思考
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在专制体制和传统纲常礼教维护下,农村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族血缘关系强化,阻碍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自我整合能力强,不断化解变革因素,完善自身体制,成为严重阻碍近代化的障碍;人口压力大、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被农村包围牵制。
2.(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明代和清初都曾实施“海禁”,并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清统治者还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以避免“为农者相率面趋于工矣”。这种把大量过剩劳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大大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本低廉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长期滞存,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也迫使一些商人和工场主转而投入“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之中,从而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第7课课后习题答案
知识链接
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美洲是由哥伦布发现的,但哥伦布一生都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新大陆的发现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举动,它加强了美洲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但是也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阅读与思考
病菌在大量消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土著居民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它使以美洲为代表的殖民者所到之处,原有的生态环境被改变,土著居民无力抵御病菌的侵入,造成种族大量灭绝,从而大大便利了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
解析与探究
腓尼基人的远航,是为了满足个别统治者的好奇心;爱尔兰水手则是无意发现了法罗群岛。他们的远航没有找到直接通达亚洲的新航路,也没有为支持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不是在商品经济推动下的殖民活动。而达·伽马、哥伦布的远航不但有着诸种复杂的社会背景,而且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自我测评
世界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第尸次开辟新航路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印度
开辟东西方最短且 首次到印度的航线、获利丰厚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洲
发现了新大陆
1519~1522年
麦哲伦及其船队
葡萄牙
西班牙
向西
环球航行
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
活动建议
结果
意义
郑和下西洋
远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不计经济效益的航海给明朝带来沉重负担,随后悄然结束远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不计经济效益的航海给明朝带来沉重负担,随后悄然结束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但远航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哥伦布远航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但远航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新航路,随后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
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大量财富涌入欧洲,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第8课课后习题 2009-03-09 15:39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第8课课后习题
知识链接
这段材料介绍了荷兰早期商业公司的特点:带有垄断性的股份公司;享有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特权。
阅读与思考
英荷之间的三次战争是因为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海上贸易、亚洲、美洲的殖民地和奴隶贸易,即荷兰的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威胁到英国的利益。
荷兰被打败后,在欧洲和海上与英国争霸的只剩法国这个劲敌了,于是英国发动了对法国的多年战争,终于打败法国。可见,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是殖民战争的根源。
解析与探究
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是进行工业革命必备的条件。印度的棉纺织品,质优价廉,在欧洲市场上颇受欢迎,从而使经营棉纺织品的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棉纺织品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为满足市场的需要,棉纺织业资本家必然会想尽办法更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说棉织品“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自我测评
1.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主要凭借其强大的商船队,垄断海上贸易和建立商业垄断公司,发展银行信贷。英国:①积极进行海外贸易。②进行海盗式的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③17世纪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到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主要途径: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武力威逼。
第9课课后习题 2009-03-09 15:41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阅读与思考
主要分析汽车流水线的问世,降低了产品成本,销售价格随之下降,使汽车等新兴工业产品能够进人大众生活,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虽然这没有从根本上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但使严格的社会等级差别有所降低和弱化,使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深人人心和社会,这是社会的进步。
解析与探究
地位: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其他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消耗它们的原料,在全世界占有工业垄断地位。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占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广阔。
自我测评
1.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城市兴起;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间的联系。
2.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特点;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量生产,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企业。特点‘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欧美工业国的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10课课后习题 2009-03-09 15:44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阅读与思考
日本生丝出口增长迅速,挤占了中国在美国的生丝市场。主要原因:中国观念陈旧,技术设备落后,并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势力的双重压迫,处境艰难。日本政府却大力扶植,如资金支持、引进技术、鼓励妇女学习丝织技术等,日本政府还注重产品质量检测,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解析与探究
同意第一种观点可举出以下理由:西方列强的入侵除带来了先进技术外,还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
同意第二种观点可提出以下理由;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在使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也打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商业,于是曾经在手工业和商业里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
自我测评
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工业,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它们的创立既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一批有识之士对客观局势的认识,也在实践中起到了分洋企之利、促进民族工业产生的作用。虽然它未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并推动了其发展。
3.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只有前半本书的,请多见谅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臿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2课
[课中思考题]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提示:直接后果是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遭受剥削,导致农民经济状况恶化。土地兼并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为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由此,过度的土地兼并导致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明清时期农业雇工与佃农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
提示:①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到了明清时期雇工和佃农在法律上已享有与地主平等的身份,没有主仆之分。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反抗斗争促成这一变化;这一变化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我测评]
1.井田制中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区别?
提示:“公田”是贵族占有的田地;“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即原有村社农民的土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
提示: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提示:战国以前主要是土地国有制,战国以后20印多年主要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4.概述租佃制产生、发展的过程,简析它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提示:租佃制产生于我国战国时期,到宋代日益普遍,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租佃关系下,国家、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租佃制下,主佃双方订立契约,分成租、定额租以及货币地租的纳租形式,佃农获得永久租佃权利等都有助于提高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上述因素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商品化发展。
第3课
阅读与思考
古代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人们自发的迁移到相对稳定的地方去;今天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为加强经济建设开发西部和边疆地区,有组织的引导东部人口流动;二是农村人口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需求,满足自己致富的愿望,自发的移向城市。
自我测评:
1、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江南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畜牧业或者是半农半牧区。
2、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发生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第三次南迁高潮。
第4课课后习题答案 2009-02-24 17:18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课中思考题]
1.比较各种衣被原料,你能说出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
提示:(教师讲完丝织业、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后,参照文字阅读框所引《柳南续笔》的史料,提出此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从丝、麻、”棉等衣被原料及成品的特点人手,可得出: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欢迎的衣着衣料和御寒品;二是从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技术改进以及与植棉地区扩大的关系人手,可参看本课“教材分析”相关部分。
2.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
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新石器时代所达到韵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先民们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定居生活;③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用火的经验,了解到火不但能御寒、驱走野兽、烧烤食物,还能改变物质的性能,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控制火。
3.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
提示: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影响。
[阅读与思考]
想一想,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①原因:小农经济及农耕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等等。②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但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说,它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我测评]
1.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
提示:参见本课教材内容。
2.总结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各自的经营特点。
提示:①历程: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后来出现了从征役制向雇募制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明中叶以后,在许多部门里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②经营特点:参见本课“教学过程建议”中的图表
第5课课后习题答案
第5课课后习题答案 2009-02-25 14:50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课中思考题]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①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②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给商业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2.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不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瓦子)等具备多种商业功能的专业场所。②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
3.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
提示:有一定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何在?
提示: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赞扬了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向统治阶级提出了如何管理工商业的方法。司马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在正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环境中,表达了自己对商业及有关政策的不同看法,肯定了商业的价值和商人的地位,这就是《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
[解析与探究]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提示:①材料一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本业”,商业是“末业”,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并且驱使原来从事商业的人都从事农业。材料二认为,商业也是“本业”,世人认为商业是“末业”的看法是错误的。②材料一的理由是:人们生产的产品有限,如果消费没有节制的话,就会产生匮乏。从事商业的人不直接从事生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们都从事农业生产,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那么社会产品就会很充足,社会自然也会稳定了。材料二的理由是:工商业本来也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正当行业之一,商人只是实现古代圣王的愿望的人,所以工商业也是“本业”。③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讨论此问,答案不求唯一。
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这一政策在农耕时代初期,对当时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起了积极作用。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它有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面,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愈来愈严重,成为我国农耕社会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自我测评]
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
提示:①商业发展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较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中国商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由于受此影响,古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文明。②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商业繁荣总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农耕时代的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突破限制、斗直向前的趋势,这与商业发展大势是相吻合的。其特色之二,就是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具体内容参见教材)。
第6课课后习题答案 2009-03-02 15:28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阅读与思考
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在专制体制和传统纲常礼教维护下,农村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族血缘关系强化,阻碍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自我整合能力强,不断化解变革因素,完善自身体制,成为严重阻碍近代化的障碍;人口压力大、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被农村包围牵制。
解析与探究
信息:明朝中期,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机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计日受值;苏州的丝织业发达,内部分工十分细密;苏州形成了固定的劳务市场等。能,因为机户与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自我测评
1.
比较项目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传统官办手工工场
民间小手工作坊
生产目的
购买劳动力,为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
只供官府和贵族消费
自给自足
生产组织
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
分工细致、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效率低下。
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
劳动关系
自由雇佣关系
隶属关系
2.(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明代和清初都曾实施“海禁”,并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清统治者还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以避免“为农者相率面趋于工矣”。这种把大量过剩劳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大大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本低廉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长期滞存,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也迫使一些商人和工场主转而投入“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之中,从而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阅读与思考
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在专制体制和传统纲常礼教维护下,农村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族血缘关系强化,阻碍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自我整合能力强,不断化解变革因素,完善自身体制,成为严重阻碍近代化的障碍;人口压力大、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被农村包围牵制。
2.(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明代和清初都曾实施“海禁”,并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清统治者还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以避免“为农者相率面趋于工矣”。这种把大量过剩劳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大大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本低廉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长期滞存,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也迫使一些商人和工场主转而投入“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之中,从而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第7课课后习题答案
知识链接
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美洲是由哥伦布发现的,但哥伦布一生都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新大陆的发现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举动,它加强了美洲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但是也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阅读与思考
病菌在大量消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土著居民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它使以美洲为代表的殖民者所到之处,原有的生态环境被改变,土著居民无力抵御病菌的侵入,造成种族大量灭绝,从而大大便利了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
解析与探究
腓尼基人的远航,是为了满足个别统治者的好奇心;爱尔兰水手则是无意发现了法罗群岛。他们的远航没有找到直接通达亚洲的新航路,也没有为支持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不是在商品经济推动下的殖民活动。而达·伽马、哥伦布的远航不但有着诸种复杂的社会背景,而且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自我测评
世界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第尸次开辟新航路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印度
开辟东西方最短且 首次到印度的航线、获利丰厚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洲
发现了新大陆
1519~1522年
麦哲伦及其船队
葡萄牙
西班牙
向西
环球航行
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
活动建议
结果
意义
郑和下西洋
远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不计经济效益的航海给明朝带来沉重负担,随后悄然结束远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不计经济效益的航海给明朝带来沉重负担,随后悄然结束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但远航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哥伦布远航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但远航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新航路,随后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
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大量财富涌入欧洲,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第8课课后习题 2009-03-09 15:39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第8课课后习题
知识链接
这段材料介绍了荷兰早期商业公司的特点:带有垄断性的股份公司;享有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特权。
阅读与思考
英荷之间的三次战争是因为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海上贸易、亚洲、美洲的殖民地和奴隶贸易,即荷兰的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威胁到英国的利益。
荷兰被打败后,在欧洲和海上与英国争霸的只剩法国这个劲敌了,于是英国发动了对法国的多年战争,终于打败法国。可见,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是殖民战争的根源。
解析与探究
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是进行工业革命必备的条件。印度的棉纺织品,质优价廉,在欧洲市场上颇受欢迎,从而使经营棉纺织品的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棉纺织品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为满足市场的需要,棉纺织业资本家必然会想尽办法更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说棉织品“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自我测评
1.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主要凭借其强大的商船队,垄断海上贸易和建立商业垄断公司,发展银行信贷。英国:①积极进行海外贸易。②进行海盗式的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③17世纪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到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主要途径: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武力威逼。
第9课课后习题 2009-03-09 15:41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阅读与思考
主要分析汽车流水线的问世,降低了产品成本,销售价格随之下降,使汽车等新兴工业产品能够进人大众生活,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虽然这没有从根本上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但使严格的社会等级差别有所降低和弱化,使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深人人心和社会,这是社会的进步。
解析与探究
地位: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其他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消耗它们的原料,在全世界占有工业垄断地位。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占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广阔。
自我测评
1.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城市兴起;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间的联系。
2.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特点;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量生产,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企业。特点‘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欧美工业国的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10课课后习题 2009-03-09 15:44
分类:历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阅读与思考
日本生丝出口增长迅速,挤占了中国在美国的生丝市场。主要原因:中国观念陈旧,技术设备落后,并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势力的双重压迫,处境艰难。日本政府却大力扶植,如资金支持、引进技术、鼓励妇女学习丝织技术等,日本政府还注重产品质量检测,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解析与探究
同意第一种观点可举出以下理由:西方列强的入侵除带来了先进技术外,还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
同意第二种观点可提出以下理由;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在使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也打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商业,于是曾经在手工业和商业里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
自我测评
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工业,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它们的创立既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一批有识之士对客观局势的认识,也在实践中起到了分洋企之利、促进民族工业产生的作用。虽然它未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并推动了其发展。
3.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只有前半本书的,请多见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