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第一,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
第二,教育、医疗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养老双轨制的问题。
第四,生态环境问题。
第五,政府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还不足。
解决措施:
一、高度关注,不忘初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改革发展为人民、靠人民,发展成果给人民,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的生计和生活当作国家大事,做到“民生问题无小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目前应突出解决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养老难等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做到人民满意,群众放心。
二、观念引导,树立信心。随着时代进步,贫富差距的存在,部分群众的观念出现单一化和庸俗化,生出“要么有权,要么有钱”的想法。他们认为,没钱没权注定是底层,努力无用,只能等待国家的慰问和安抚。这样的观念最终产生强烈的“弱势心态”和“被剥夺感”,心生不满和怨怼。
党和国家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用正确价值观引导群众,净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让群众知道:梦想要有,努力和奋斗也要有,精彩人生要靠汗水打拼而不是靠国家救济。
扩展资料
其他措施
一、要完善保障,配置资源。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必须严格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日益舒适幸福。
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适当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科学调整资源配置。
二、要持续改革,高效发展。改革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民生促发展,发展救民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持续做大“蛋糕”,优化经济结构,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解放思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抓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改革发展民生是落脚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唐任伍:我国民生领域改革需解决五个突出问题
改善民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人民群众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参与性、选择性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由此,民生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
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只有切实做到执政为民,才能使我们党永远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力量。只有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化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只有始终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稳固。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对群众有感情、动真情,做到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服务群众。
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关心每个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个人的利益需求,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通过民主法治建设,完善民主权力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要营造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的制度环境,通过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解各种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