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回答
展开全部
陋室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陋室铭(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8)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6)
注解
(1)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
(2)灵:灵异,有灵气。
(3)斯:指示代词,此,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由于。
(5)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6)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7)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8)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0)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乱耳:扰乱,使……烦乱。
(12)案牍:公文,文书。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7)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记录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激励袭戚辩自己的文字。
(1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仔燃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平民。可以弹素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使我的耳朵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拍缺"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陋室铭(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8)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无案牍(12)之劳形(13)。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6)
注解
(1)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
(2)灵:灵异,有灵气。
(3)斯:指示代词,此,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由于。
(5)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6)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7)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8)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0)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乱耳:扰乱,使……烦乱。
(12)案牍:公文,文书。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7)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记录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激励袭戚辩自己的文字。
(1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仔燃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平民。可以弹素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使我的耳朵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拍缺"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展开全部
苔痕上阶绿,曹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简乎正从“掬水”拦悔、“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顷改一当十。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最后,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简乎正从“掬水”拦悔、“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顷改一当十。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最后,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王蓝田性急
性急
本文是一篇刻画人物性格的精品。仅五十余字便将人物急躁无比的性格活画了出来,使人过目难忘。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突出其性格的“急躁”。首句既以“王蓝田坦洞腊性急”点明中心。选取的只是生活中吃鸡蛋的一件小事,但极为典型。吃鸡蛋如此,做其他事可想而知。作者妙用动词“刺、掷、蹍、啮、吐”,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怒、瞋”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留颤神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从本文可得到启示:写作文要抓本质,写特征;抓典型,写细节。
王蓝田性格:过于性急
道理:1.心让滑急吃不了热豆腐。
2.欲速则不达。
3.不能过于性急
性急
本文是一篇刻画人物性格的精品。仅五十余字便将人物急躁无比的性格活画了出来,使人过目难忘。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突出其性格的“急躁”。首句既以“王蓝田坦洞腊性急”点明中心。选取的只是生活中吃鸡蛋的一件小事,但极为典型。吃鸡蛋如此,做其他事可想而知。作者妙用动词“刺、掷、蹍、啮、吐”,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怒、瞋”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留颤神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从本文可得到启示:写作文要抓本质,写特征;抓典型,写细节。
王蓝田性格:过于性急
道理:1.心让滑急吃不了热豆腐。
2.欲速则不达。
3.不能过于性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06-14
展开全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