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 五子棋。
我的象棋下的很差,一点战术都不会。几乎每盘都是输。而我的五子棋下的很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没有学过五子棋,每次下五子棋输的都很少。我想问一下,是不是我的能力有问题,还是...
我的象棋下的很差, 一点战术都不会。 几乎每盘都是输。
而我的五子棋下的很好,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没有学过五子棋, 每次下五子棋输的都很少。
我想问一下, 是不是我的能力有问题, 还是有什么差异。
象棋和五子棋为什么一个下很差,一个下的很好。
我想听听专业棋手的分析和解释。 是不是我哪里不什么不一样。
我的象棋 也是一点都不懂。 和别人下棋。 到那都是输。我好像对中国象棋, 就是天生的白痴。
我的五子棋 也是没有学过, 无论下 有禁手,还无禁手。 几乎都能赢。
我想知道, 这两个棋,有什么不一样。 我哪里的能力有问题, 对我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展开
而我的五子棋下的很好,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没有学过五子棋, 每次下五子棋输的都很少。
我想问一下, 是不是我的能力有问题, 还是有什么差异。
象棋和五子棋为什么一个下很差,一个下的很好。
我想听听专业棋手的分析和解释。 是不是我哪里不什么不一样。
我的象棋 也是一点都不懂。 和别人下棋。 到那都是输。我好像对中国象棋, 就是天生的白痴。
我的五子棋 也是没有学过, 无论下 有禁手,还无禁手。 几乎都能赢。
我想知道, 这两个棋,有什么不一样。 我哪里的能力有问题, 对我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展开
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象棋更具全局性 局势更加不明朗 暗招明招相结合
前期多下,有益提高
中期打棋谱,研究妙手,学习基本死活棋,基础要扎实
后期就是找老师和高手专门切磋研究了
当然打比赛对心理素质的锻炼是很好的
我以前开始打比赛,十分不习惯,发挥很差
但是习惯了以后,一场能和别人耗2个小时没问题,局局耗到用表
前期多下,有益提高
中期打棋谱,研究妙手,学习基本死活棋,基础要扎实
后期就是找老师和高手专门切磋研究了
当然打比赛对心理素质的锻炼是很好的
我以前开始打比赛,十分不习惯,发挥很差
但是习惯了以后,一场能和别人耗2个小时没问题,局局耗到用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也是这样的。。。。。。。。。。。象棋至今未赢过 五子棋一直赢 于是同学都改下象棋了`````````````````````
思维方式不一样的``````````
五子棋是黑白 三个子两头堵 不是这头就是那头 做杀只要推理就可以 一般只要看到5步以后基本可以在普通人中赢的 五子棋比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象棋更像是打魔兽``````其实都是必须要下多了才可以有技巧 你主要是没有积累起象棋的思维模式 ````````这个很重要````````经常在莫名其妙的时候被将死```````````战争要有取舍````````````````````
思维方式不一样的``````````
五子棋是黑白 三个子两头堵 不是这头就是那头 做杀只要推理就可以 一般只要看到5步以后基本可以在普通人中赢的 五子棋比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象棋更像是打魔兽``````其实都是必须要下多了才可以有技巧 你主要是没有积累起象棋的思维模式 ````````这个很重要````````经常在莫名其妙的时候被将死```````````战争要有取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干什么的会什么,下象棋不会设计航天飞机,设计航天飞机的下象棋不赢特大。一码归一码,你还真想学会一个就天下智慧技巧无所不包的掌握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风马牛不相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五子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纯策略型棋类游戏,通常双方分别使用黑白两色的棋子,下在棋盘直线与横线的交叉点上,先形成5子连线者获胜。
棋具与围棋通用,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华人和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以及欧美一些地区。
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已在各个游戏平台有应用。
五子棋,日文亦有“连五子、五子连、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五法、五联、京棋”等多种称谓,英文则称之为“FIR(Five In A Row的缩写)、Gomoku(日语“五目”的罗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捷克语piskvorky,韩语omok……
许多国家的人对五子棋都有不同的爱称,例如,韩国人把五子棋称为“情侣棋”,暗示情人之间下五子棋有利于增加情感的交流;欧洲人称其为“绅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风度胜似绅士;日本人则称其为“中老年棋”,说明五子棋适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思维方式。
起源
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无意之中画下了十七条横线十七条竖线,这无意中的发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来烧制五子棋盘了。千百年来,人们用各种材质来制造围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玛瑙、铜等等。
古代五子棋棋盘与围棋棋盘是通用的,汉魏时为十七路(17×17)棋盘,至南北朝时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盘,直至1931年,才出现所谓五子棋专用棋盘,如图所示,为十五路(15×15)棋盘,形状近于正方形,平面上画横竖各15条平行线,线路为黑色,构成225个交叉点,邻近两个交点的距离纵线约为2.5厘米,横线约为2.4厘米。棋盘正中一点为“天元”。棋盘两端的横线称端线,棋盘左右最外边的两条纵线称边线。从两条端线和两条边线向正中发展而纵横交叉在第四条线形成的四个点称为“星”。天元和星应在棋盘上用直径约为0.5厘米的实心小圆点标出。
五子棋相传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可能早在“尧造围棋”之前,民间就已有五子棋游戏。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女娲造人,伏羲做棋”一说,《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曰:“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这段虽没明讲是何种棋类,但至少知道远古就以漂亮的石头为棋子。因而规则简单的五子棋也可能出自当时,并是用石子作棋子。《辞海》中亦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可见,五子棋颇有渊源。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辞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
发展
日本
据日本史料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高丽(今朝鲜),然后于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禄时代再从高丽传到日本,最初在皇宫和贵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禄末期,开始在民间盛行。1899年,对传统五子棋进行规则改良后,经过公开征名,“联珠”这一名称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取意于《汉书·律历志上》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一句。现写做“连珠”。
欧洲
20世纪初传统五子棋及连珠从日本传入欧洲。五子棋英译为“Five In A Row”(缩写为FIR),汉语拼音“wǔ zǐ qi”,同时根据日语的罗马拼音,把“五目、五目碰”英译为“Gomoku、Gobang”,“连珠”英译为“Renju”。
1958年以及1979年,瑞典和前苏联分别成立了连珠联盟。1988年,日本、前苏联以及瑞典三个国家的连珠组织在瑞典成立国际连珠联盟(Renju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简称RIF)。
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将传统五子棋引入“交换”等规则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系列的Gomoku新规则,中欧一些国家成立了Gomoku组织,并和六子棋共同成立了国际联盟(GCIF)。
21世纪初在举办世界连珠(renju)锦标赛的同时也举办世界Gomoku锦标赛(GT)及六子棋国际公开赛(CT)。
2009年8月在捷克共和国(CzechRepublic)帕尔杜比采市(Pardubice)将举行第11届世界连珠锦标赛和第3届世界Gomoku锦标赛。
中国
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2009版)
长久以来五子棋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棋院试办全国性五子棋比赛(更准确地说,这里的“五子棋”应该被称为“连珠五子棋”或“连珠棋”)。
2002年8月2-4日,中国棋院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邀请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了中国棋院审定的《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试行)(参考资料)和《中国五子棋段级位制》(试行)(参考资料)。
2006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对五子棋正式立项,作为围棋下的一个二级项目。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新的五子棋俱乐部。
2007年5月和10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8年6月和12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第二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9年5月和10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第三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9年11月,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将五子棋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参考资料)。
2010年6月14日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新创办全国五子棋公开赛。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 中国移动首届全国棋牌网络争霸赛设有五子棋。
2011年11月8日至18日 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五子棋增设女子团体项目。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全国网络智力运动会。
2013年4月1日正式启动第二届全国网络智力运动会。
针对先行必胜的改革
随着五子棋的发展,逐步发现先行优势非常大,最后得出“先行必胜”。五子棋要成为竞技运动,核心问题是怎样解决传统五子棋下法中“先行必胜”的问题。
“竞技五子棋”就是参赛双方以棋盘和棋子为介体,进行智力性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
“交换”思维
“交换”思维有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切蛋糕,一个人选蛋糕。即:一人开局,另一人选择黑方还是白方。此方法最为公平、最有效率,且最为简洁实用。不过此方法使开局者不走已知的必胜,把棋艺的较量演化为对局者开局的博弈,而“必胜开局”依然存在。
如:欧洲的Swap2、Swap1;中国的Swap3、一手交换规则等。
“禁手”思维
禁止以某种手段取胜。为了平衡先后手之间的差距,削弱先手优势,日本连珠提出“禁手”。后来连珠的发展证明禁手并不能平衡先后手之间的差距,依然是“先行必胜”。
“泡沫”原理
像泡沫一样会破灭。如“吃子”五子棋。连成5个后消失,同时拿掉对方一个棋子,自己再补一子。此原理的的特点是:把五子棋金球制改成了“进球制”,同时也最大效率地利用了棋盘和棋子,带来了全新的思维。问题是怎样计算胜负。
“井字游戏”原理
井字游戏又叫圈叉棋,圈叉棋是和棋,原因是空间很小。
通过缩小棋盘来抑制五子棋先行的优势。如:15路棋盘,13路棋盘等等。问题是多大的棋盘才能是和棋,知道和棋后还能成为竞技运动吗。
“跷跷板”原理
五子棋始终是先行领先一子。如果双方轮流领先一子呢?
台湾教授发明的六子棋,就如“跷跷板”一样。先行先下一子,然后双方轮流下两子,先连成6子者胜利。六子棋为第11届奥林匹亚计算机游戏程序竞赛项目,验证其公平性与复杂性。
“连珠棋”原理
“禁手”思维+“交换”思维+“井字游戏”原理=连珠
如:RIF规则、Sakata规则、Yamaguchi规则Tarannikov规则等。
现状
五子棋、六子棋、连珠已经成为欧洲现代五子棋的组成部分,举行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赛,并且将三种棋的世界锦标赛联合举行。
中国的现代五子棋还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中国棋院《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参考了RIF规则,同时兼顾发展传统五子棋。
中国象棋
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项目之一。
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它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
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它难易适中,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变化丰富细腻,棋盘棋子文字都体现了中国文化。
起源定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
(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
(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
,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说苑》亦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意即劝孟,不妨也像“燕”国一样,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1]
象棋比赛现场讲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1]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1]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1]
五、起源于舜的时期,传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由他发明了象棋。
文物专家复原整套西夏文象棋:
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
因此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象棋也可能是因为棋子是由象牙制成而得名。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2]
历代发展
古代象棋具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
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
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即在使用带有九宫的棋盘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棋类的棋子种类并将其中三个兵升级成一个士及两个炮,以符合当时人的趣味。另外宋晁无咎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盘上有没有河界。宋、元期间的《事林广记》刊载了两局象棋的全盘着法。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2]
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面的“将”改为“帅”。另外明、清时期,棋书出版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适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晋桢的《橘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泉》和张乔栋的《竹香斋象戏谱》更为著名。
近代模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
现代象棋
如今,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棋具与围棋通用,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华人和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以及欧美一些地区。
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已在各个游戏平台有应用。
五子棋,日文亦有“连五子、五子连、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五法、五联、京棋”等多种称谓,英文则称之为“FIR(Five In A Row的缩写)、Gomoku(日语“五目”的罗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捷克语piskvorky,韩语omok……
许多国家的人对五子棋都有不同的爱称,例如,韩国人把五子棋称为“情侣棋”,暗示情人之间下五子棋有利于增加情感的交流;欧洲人称其为“绅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风度胜似绅士;日本人则称其为“中老年棋”,说明五子棋适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思维方式。
起源
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无意之中画下了十七条横线十七条竖线,这无意中的发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来烧制五子棋盘了。千百年来,人们用各种材质来制造围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玛瑙、铜等等。
古代五子棋棋盘与围棋棋盘是通用的,汉魏时为十七路(17×17)棋盘,至南北朝时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盘,直至1931年,才出现所谓五子棋专用棋盘,如图所示,为十五路(15×15)棋盘,形状近于正方形,平面上画横竖各15条平行线,线路为黑色,构成225个交叉点,邻近两个交点的距离纵线约为2.5厘米,横线约为2.4厘米。棋盘正中一点为“天元”。棋盘两端的横线称端线,棋盘左右最外边的两条纵线称边线。从两条端线和两条边线向正中发展而纵横交叉在第四条线形成的四个点称为“星”。天元和星应在棋盘上用直径约为0.5厘米的实心小圆点标出。
五子棋相传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可能早在“尧造围棋”之前,民间就已有五子棋游戏。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女娲造人,伏羲做棋”一说,《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曰:“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这段虽没明讲是何种棋类,但至少知道远古就以漂亮的石头为棋子。因而规则简单的五子棋也可能出自当时,并是用石子作棋子。《辞海》中亦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可见,五子棋颇有渊源。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辞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
发展
日本
据日本史料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高丽(今朝鲜),然后于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禄时代再从高丽传到日本,最初在皇宫和贵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禄末期,开始在民间盛行。1899年,对传统五子棋进行规则改良后,经过公开征名,“联珠”这一名称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取意于《汉书·律历志上》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一句。现写做“连珠”。
欧洲
20世纪初传统五子棋及连珠从日本传入欧洲。五子棋英译为“Five In A Row”(缩写为FIR),汉语拼音“wǔ zǐ qi”,同时根据日语的罗马拼音,把“五目、五目碰”英译为“Gomoku、Gobang”,“连珠”英译为“Renju”。
1958年以及1979年,瑞典和前苏联分别成立了连珠联盟。1988年,日本、前苏联以及瑞典三个国家的连珠组织在瑞典成立国际连珠联盟(Renju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简称RIF)。
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将传统五子棋引入“交换”等规则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系列的Gomoku新规则,中欧一些国家成立了Gomoku组织,并和六子棋共同成立了国际联盟(GCIF)。
21世纪初在举办世界连珠(renju)锦标赛的同时也举办世界Gomoku锦标赛(GT)及六子棋国际公开赛(CT)。
2009年8月在捷克共和国(CzechRepublic)帕尔杜比采市(Pardubice)将举行第11届世界连珠锦标赛和第3届世界Gomoku锦标赛。
中国
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2009版)
长久以来五子棋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棋院试办全国性五子棋比赛(更准确地说,这里的“五子棋”应该被称为“连珠五子棋”或“连珠棋”)。
2002年8月2-4日,中国棋院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邀请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了中国棋院审定的《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试行)(参考资料)和《中国五子棋段级位制》(试行)(参考资料)。
2006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对五子棋正式立项,作为围棋下的一个二级项目。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新的五子棋俱乐部。
2007年5月和10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8年6月和12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第二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9年5月和10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第三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9年11月,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将五子棋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参考资料)。
2010年6月14日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新创办全国五子棋公开赛。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 中国移动首届全国棋牌网络争霸赛设有五子棋。
2011年11月8日至18日 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五子棋增设女子团体项目。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全国网络智力运动会。
2013年4月1日正式启动第二届全国网络智力运动会。
针对先行必胜的改革
随着五子棋的发展,逐步发现先行优势非常大,最后得出“先行必胜”。五子棋要成为竞技运动,核心问题是怎样解决传统五子棋下法中“先行必胜”的问题。
“竞技五子棋”就是参赛双方以棋盘和棋子为介体,进行智力性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
“交换”思维
“交换”思维有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切蛋糕,一个人选蛋糕。即:一人开局,另一人选择黑方还是白方。此方法最为公平、最有效率,且最为简洁实用。不过此方法使开局者不走已知的必胜,把棋艺的较量演化为对局者开局的博弈,而“必胜开局”依然存在。
如:欧洲的Swap2、Swap1;中国的Swap3、一手交换规则等。
“禁手”思维
禁止以某种手段取胜。为了平衡先后手之间的差距,削弱先手优势,日本连珠提出“禁手”。后来连珠的发展证明禁手并不能平衡先后手之间的差距,依然是“先行必胜”。
“泡沫”原理
像泡沫一样会破灭。如“吃子”五子棋。连成5个后消失,同时拿掉对方一个棋子,自己再补一子。此原理的的特点是:把五子棋金球制改成了“进球制”,同时也最大效率地利用了棋盘和棋子,带来了全新的思维。问题是怎样计算胜负。
“井字游戏”原理
井字游戏又叫圈叉棋,圈叉棋是和棋,原因是空间很小。
通过缩小棋盘来抑制五子棋先行的优势。如:15路棋盘,13路棋盘等等。问题是多大的棋盘才能是和棋,知道和棋后还能成为竞技运动吗。
“跷跷板”原理
五子棋始终是先行领先一子。如果双方轮流领先一子呢?
台湾教授发明的六子棋,就如“跷跷板”一样。先行先下一子,然后双方轮流下两子,先连成6子者胜利。六子棋为第11届奥林匹亚计算机游戏程序竞赛项目,验证其公平性与复杂性。
“连珠棋”原理
“禁手”思维+“交换”思维+“井字游戏”原理=连珠
如:RIF规则、Sakata规则、Yamaguchi规则Tarannikov规则等。
现状
五子棋、六子棋、连珠已经成为欧洲现代五子棋的组成部分,举行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赛,并且将三种棋的世界锦标赛联合举行。
中国的现代五子棋还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中国棋院《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参考了RIF规则,同时兼顾发展传统五子棋。
中国象棋
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项目之一。
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它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
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它难易适中,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变化丰富细腻,棋盘棋子文字都体现了中国文化。
起源定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
(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
(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
,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说苑》亦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意即劝孟,不妨也像“燕”国一样,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1]
象棋比赛现场讲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1]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1]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1]
五、起源于舜的时期,传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由他发明了象棋。
文物专家复原整套西夏文象棋:
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
因此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象棋也可能是因为棋子是由象牙制成而得名。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2]
历代发展
古代象棋具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
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
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即在使用带有九宫的棋盘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棋类的棋子种类并将其中三个兵升级成一个士及两个炮,以符合当时人的趣味。另外宋晁无咎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盘上有没有河界。宋、元期间的《事林广记》刊载了两局象棋的全盘着法。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2]
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面的“将”改为“帅”。另外明、清时期,棋书出版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适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晋桢的《橘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泉》和张乔栋的《竹香斋象戏谱》更为著名。
近代模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
现代象棋
如今,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