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肝阳化风证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的关系。方法 证候积分采用本所研究制订的证候分级计分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标准;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计分法。三者积分采用相关分析。结果 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呈正相关,而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呈负相关(r=0.89,-0.81,P<0.01)。结论 证候积分可以作为脑梗死肝阳化风证的中医临床辨证标准。
【关键词】脑梗死;肝阳化风证;证候积分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以下简称脑梗死)为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缺血性中风中占25%[1]。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肝阳化风证是中医中风病早期主要证型。笔者通过调查60例脑梗死肝阳化风证患者的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进一步探讨肝阳化风证辨证标准的客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本院中医科、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共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0~87(中位年龄为65)岁,50岁以上占90%,病程2-14d。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且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的标准【3】,包括意识水平、水平凝视、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等进行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计分量表【4】,分为10项,包括10种常生活活动能力,共计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
1.2.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采用本所经过鉴定的肝阳化风辨证标准[5]。肝风主症:眩晕,肢体麻木,震颤,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阳亢主症:头痛,面部烘热,烦躁易怒。主脉:弦脉。主舌:舌体颤动歪斜。诊断标准:具有任何肝风主症2项、加阳亢主症1项,并符合本证任何舌像、脉象之一者。证候分级计分见表1。
表1 证候分级计分表
症状 零 轻 中 重 严重
主症
语言蹇涩 无 偶发,轻 常发,能继续表达 不能准确表达 不能表达或舌强不语
肢体麻木 无 偶发,轻 常发,轻 常发麻木难忍 终日麻木 活动不利
震颤 无 偶发,轻 常发,部分肢体震颤 常发全身震颤 持续全身震颤不能自理
半身不遂 无 偶发,轻 持拐杖行走 需扶行 完全不能活动需卧床
眩晕 无 偶发,轻 常发,轻 常有,较重,不能坚持工作 眩晕欲倒必须卧床
次症
头痛 无 偶有,轻 常有,轻 频发,影响睡眠 剧烈难忍须服止痛药
烦躁易怒 无 偶有情绪波动 常有情绪波动 易怒,常与人争吵 烦躁如狂不能自控
面部烘热 无 数日1次 每日1-3次 每日4-5次 每日6次以上欲去衣被
脉象 小弦(1分)弦脉(2分)
舌像 颤动(1分)歪斜(1分)颤动歪斜(2分)
注:主症按零(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严重(4分)评分,次症按零(0分)、轻(0.5分)、中(1分)、重(1.5分)、严重(2分)评分,四项的总和即为症候积分。
1•3 研究方法 入选病例逐例进行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的调查,登记,然后进行三者相关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
2 结果
将6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及证候积分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见表2。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正相关,而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负相关(r=0.89,-0.81,P<0.01)。见图1和图2。
表2 3种评分结果 (x(—)±s)
项目 病例数(n) 分数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60 21.6±4.1
日常生活能力积分 60 60.3±9.3
证候积分 60 16.6±3.2
图1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之间的相关关系
图2 证候积分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相关关系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肝阳化风证多由肝阳上亢发展而来,唐宋以前倡“外风”学说,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清代叶天士创“肝阳化风”学说,叶氏强调指出“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肝藏血,主疏泄,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木喜舒畅条达,易郁结,肝木易犯脾土肝阳化风证多见于脑梗死的急性期。肝阳化风证包括肝风证和阳亢证。
证候是辨证论治的前提和基础,证候标准的规范化和定量化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所对肝脏象证候进行了多年深入研究,1994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肝阳化风等5类肝证辨证规范化,标准研究经历了初试、深入研究、验证三阶段;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是:(1)采用主症辨证法,选择出现率50%以上的症状、舌像、脉象为主症。(2)主症评分的主要依据: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患者对主症的耐受程度。主症分为零、轻、中、重、严重5级,本文进一步验证肝阳化风证临床辨证标准的客观性。
本研究采用病证结合选择研究对象,调查脑梗死肝阳化风证病例60例,分析中医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标之间的关系。神经功能缺损反映了脑梗塞的严重程度;Barthel测定法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预后,与功能独立性有很高的一致性。笔者的研究显示: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呈正相关(r=0.89,p<0.01),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负相关(r= -0.81,p<0.01),即证候积分大者病损程度也大,而生活能力越差。总之,证候积分具有一定客观性,并可以考虑进一步建立含有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在内的的证候诊疗标准。
【关键词】脑梗死;肝阳化风证;证候积分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以下简称脑梗死)为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缺血性中风中占25%[1]。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肝阳化风证是中医中风病早期主要证型。笔者通过调查60例脑梗死肝阳化风证患者的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进一步探讨肝阳化风证辨证标准的客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本院中医科、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共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0~87(中位年龄为65)岁,50岁以上占90%,病程2-14d。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且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研究组的标准【3】,包括意识水平、水平凝视、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等进行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计分量表【4】,分为10项,包括10种常生活活动能力,共计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
1.2.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采用本所经过鉴定的肝阳化风辨证标准[5]。肝风主症:眩晕,肢体麻木,震颤,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阳亢主症:头痛,面部烘热,烦躁易怒。主脉:弦脉。主舌:舌体颤动歪斜。诊断标准:具有任何肝风主症2项、加阳亢主症1项,并符合本证任何舌像、脉象之一者。证候分级计分见表1。
表1 证候分级计分表
症状 零 轻 中 重 严重
主症
语言蹇涩 无 偶发,轻 常发,能继续表达 不能准确表达 不能表达或舌强不语
肢体麻木 无 偶发,轻 常发,轻 常发麻木难忍 终日麻木 活动不利
震颤 无 偶发,轻 常发,部分肢体震颤 常发全身震颤 持续全身震颤不能自理
半身不遂 无 偶发,轻 持拐杖行走 需扶行 完全不能活动需卧床
眩晕 无 偶发,轻 常发,轻 常有,较重,不能坚持工作 眩晕欲倒必须卧床
次症
头痛 无 偶有,轻 常有,轻 频发,影响睡眠 剧烈难忍须服止痛药
烦躁易怒 无 偶有情绪波动 常有情绪波动 易怒,常与人争吵 烦躁如狂不能自控
面部烘热 无 数日1次 每日1-3次 每日4-5次 每日6次以上欲去衣被
脉象 小弦(1分)弦脉(2分)
舌像 颤动(1分)歪斜(1分)颤动歪斜(2分)
注:主症按零(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严重(4分)评分,次症按零(0分)、轻(0.5分)、中(1分)、重(1.5分)、严重(2分)评分,四项的总和即为症候积分。
1•3 研究方法 入选病例逐例进行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的调查,登记,然后进行三者相关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
2 结果
将6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及证候积分进行正态性检验,发现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见表2。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正相关,而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负相关(r=0.89,-0.81,P<0.01)。见图1和图2。
表2 3种评分结果 (x(—)±s)
项目 病例数(n) 分数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60 21.6±4.1
日常生活能力积分 60 60.3±9.3
证候积分 60 16.6±3.2
图1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之间的相关关系
图2 证候积分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相关关系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肝阳化风证多由肝阳上亢发展而来,唐宋以前倡“外风”学说,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清代叶天士创“肝阳化风”学说,叶氏强调指出“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肝藏血,主疏泄,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木喜舒畅条达,易郁结,肝木易犯脾土肝阳化风证多见于脑梗死的急性期。肝阳化风证包括肝风证和阳亢证。
证候是辨证论治的前提和基础,证候标准的规范化和定量化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所对肝脏象证候进行了多年深入研究,1994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肝阳化风等5类肝证辨证规范化,标准研究经历了初试、深入研究、验证三阶段;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是:(1)采用主症辨证法,选择出现率50%以上的症状、舌像、脉象为主症。(2)主症评分的主要依据: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患者对主症的耐受程度。主症分为零、轻、中、重、严重5级,本文进一步验证肝阳化风证临床辨证标准的客观性。
本研究采用病证结合选择研究对象,调查脑梗死肝阳化风证病例60例,分析中医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标之间的关系。神经功能缺损反映了脑梗塞的严重程度;Barthel测定法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预后,与功能独立性有很高的一致性。笔者的研究显示: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呈正相关(r=0.89,p<0.01),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负相关(r= -0.81,p<0.01),即证候积分大者病损程度也大,而生活能力越差。总之,证候积分具有一定客观性,并可以考虑进一步建立含有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在内的的证候诊疗标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