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一些问题
结课论文,6选4作答晚上7点半之前回答的追加50分字数不要太多吧,尽量言简意赅1、钱钟书围城的人物众生相2、重读朱自清的散文后与中学时代的认识有何不同3、学了中国现当代文...
结课论文,6选4作答
晚上7点半之前回答的追加50分
字数不要太多吧,尽量言简意赅
1、钱钟书围城的人物众生相
2、重读朱自清的散文后与中学时代的认识有何不同
3、学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后对文学审美(或文学)有什么认识
4、结合鲁迅作品(一至两部)谈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5、论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主要人物祥子和虎妞的性格特点
6、介绍巴金的寒夜主要内容及作品所挖掘出的人性秘密 展开
晚上7点半之前回答的追加50分
字数不要太多吧,尽量言简意赅
1、钱钟书围城的人物众生相
2、重读朱自清的散文后与中学时代的认识有何不同
3、学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后对文学审美(或文学)有什么认识
4、结合鲁迅作品(一至两部)谈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5、论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主要人物祥子和虎妞的性格特点
6、介绍巴金的寒夜主要内容及作品所挖掘出的人性秘密 展开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在写《人·兽·鬼》的时候,钱钟书似乎还是着迷于讽刺嘲笑,着迷于妙语连珠,着迷于意蕴题旨,人物形象却都还模模糊糊。而《围城》则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经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几笔却给人深刻印象的漫画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视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这两个独特的人物。
方鸿渐被有些批评家称为“围城人”。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
就像一无用处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几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围城》中最好的人——或许除掉唐晓芙。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无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个幻象。而但凡有真实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方鸿渐优于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乱世是英雄或枭雄的天下,懦弱者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世无补的方鸿渐,是注定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对比。
但《围城》人物谱里更有独特意义的是孙柔嘉。这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这个小鸟依人地交付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中国道家文化中的所谓“阴柔”,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所谓“权谋”,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钱锺书之前,甚至之后,似乎还没有人写出来过。但她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复杂性的人,当她掌控一切后,婚姻、生活和命运,却又似乎全都失控了,这个转折表达了另一个层面的“围城”困境,也使我们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这个人,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说不尽的一样,她也是说不尽的。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方鸿渐作为《围城》的主人公,也是唯一一个贯穿全篇的人物,当然就应该是研究《围城》人物形象的最佳切入点。对于方鸿渐这一艺术形象的把握和评价,《围城》评论者们看法不一,有的说方鸿渐是一个被作者嘲讽的对象,是一个中国式的‘多余人’ ”,是“一个连牢骚也懒得发的玩世不恭的怠惰者”;有的说他是被作者同情的对象,是“一个处于中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带有浓厚‘过渡’色彩的知识分子典型”.应当说,这些观点都有相当水平的见地,甚至有的已基本上走进了“围城”,观察和探寻到了其艺术的真谛。但是,笔者认为,就作品中的基调而言还不是对方鸿渐一味讽刺,方鸿渐还不完全是作者“嘲讽的对象”,而是同情多于讽刺。至于以“多余人”来对照方鸿渐也未免有点牵强,尽管称他是“中国式的”,因为方鸿渐毕竟还是“这一个”艺术形象。再者,说方鸿渐“玩世不恭”,也没有抓到这一形象主旨,还没有观察出作者描写他陷入人生的“围城”中奋力挣扎的情景,更没触及到他在人生的“围城”中被围困被折磨的痛苦心境,毕竟他是困苦的,是在不断挣扎的,而不是一味的“玩世不恭”。至于用“过渡色彩”来模模糊糊地概括方鸿渐,就更不能准确评价这一艺术形象了。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倾注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解读作品主旨的关键,对人物形象的定位要忠实于小说的文本,而不能先入为主式地在作品中寻找证据,研究小说中的人物贯穿全篇的基本活动内容是必要的。就让我们随着方鸿渐的经历走入《围城》吧.
首先方鸿渐是生活的失败者。他是江南某县一个大绅士的儿子,是一个包办婚姻的幸运儿— 她素未谋面的未婚妻因病早逝了,但他的“准岳父”还是慷慨解囊(当然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打算),送他到欧洲留学。在欧洲,方鸿渐四年换了三所大学,临近毕业,迫于家庭的压力,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正当日寇的侵略日渐深入内地之时,他怀揣着这张假文凭坐船回到了“外患内乱”的祖国。小说的记述从此开始。
方鸿渐回国后,无论是在情场上、事业上还是家庭关系的处理上都无所建树,先后失败,甚至在不少时空中都痛苦不堪。
在情场上,先是在回国的轮船上被鲍小姐所勾引,从发现鲍小姐对自己的态度判若两人时才知道被戏弄,后来他热烈地追求唐晓芙却不能如愿,而他所不爱的苏小姐却竭力追求他。最后和孙柔嘉结了婚,实际上是事业失败的打击令他想找一个感情的依靠而已。在事业上,方鸿渐曾经热心向往的三间大学,也不是他施展才干大干事业的场所,在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他彻头彻尾的噩梦。情场失意,事业失败,方鸿渐想在家庭关系中寻找温暖和感情的慰籍。在家庭关系中,也是痛苦的.方鸿渐一结婚,就进入了“金漆的鸟笼”,被亲戚看不起,被太太那无聊的唠叨、不休的吵闹所苦恼和困扰。小说用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描写方鸿渐家庭的矛盾,形象地表现了方鸿渐深陷婚姻“围城”的痛苦。
这是方鸿渐在小说中的经历,也是《围城》情节发展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中,方鸿渐处处碰壁,又无可奈何,充分显示出人物自身的一些缺陷。
通观作品,方鸿渐在他对生活道路的每一次选择中,都是被迫的、无奈的,
2,原来的不深刻
3,人文类课程。通过选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10位著名作家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莎菲女士的日记》、《沉沦》、《家》、《骆驼祥子》、《边城》、《小二黑结婚》、《金粉世家》、《围城》、《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经典小说,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了解现代各个时期重要作家及作品,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文艺理论知识,分析、鉴赏现代各类文学作品。本课程教学目标:讲清现代文学史发展;着重分析、鉴赏现代各类文学作品,使学生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运用讲授法,适当采用讨论法,讲读法等方法。
4,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五号《新青年》杂志上,第一次出现的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这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五号《新青年》杂志责编是钱玄同先生。那一期重头的文章是一组斥《灵学丛志》的随笔,读者一翻开杂志,似乎就可以感受到编辑的意图。文章的辛辣与冲动,是颇为痛快的。那时的《新青年》是每每以言论的自由、犀利为特色的,文学的创作,尚无实绩。但这一期杂志第一次出现的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却远出编者的预料,给读者以意外的奇喜:原来还有这样的小说!作品仿佛暗夜里涌动的岩浆,照亮着周围的一切。许多年后,一位文学批评家描述《狂人日记》时说:中国的新文学从这里诞生,也在这里成熟。真是精妙之论。
也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5,》。《骆驼祥子》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到车厂老板的盘剥。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祥子在经历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地丧失。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成了彻头彻尾的“刺儿头”,逐步滑向堕落的深渊,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诱惑,得了一身脏病。
我觉得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正是通过祥子的悲剧,老舍爷爷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这篇小说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比如说像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大胆泼辣而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离死亡只有一步的老马,小马祖孙两代,诈骗祥子的孙侦探,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等等,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在《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的肖像描写,又有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夕,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篇小说除了塑造祥子的形象外,还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刻画了虎妞的形象。虎妞在小说中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祥子虽然千方百计地摆脱与虎妞发生关系,然而虎妞的存在还是成了冥冥之中主宰祥子或生或灭的神秘人物。老舍爷爷把虎妞放到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她的性格特点,她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同时也是她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牺牲品。老舍爷爷对虎妞的刻画非常到位。寥寥数语,既表明了祥子与虎妞的关系,又鲜明地反映了虎妞直爽泼辣的性格。虎妞勾引祥子,又在怀里揣了个枕头假装怀孕,以此来要挟祥子和刘四,既表现了她的心机,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急于嫁人的老闺女的形象。
在《骆驼祥子》当中还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他们的际遇虽然各不相同,然而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
我的感觉是:祥子所生活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灾难深重,混乱不堪,这正是祥子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沉沦的过程。
6,1937年夏,上海。
热血青年汪文宣满怀着崇高理想,准备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与同样学教育的曾树生热烈地相爱着。树生的同学陈奉雅的哥哥——留洋回来的陈奉光,也在拼命地追求着树生。文宣的母亲来信催他回乡与自小时候订了娃娃亲的玫完婚。树生陪文宣一起回去,却遭封建势力的重重打击,只得离开是非之地,回沪举行婚礼。汪母带着玫赶到,事情顿成僵局。日本帝国主义的炸弹,让人们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局势。汪母将玫认作干女儿,带着她一起跟着儿子媳妇踏上了逃难的历程。文宣应友人之推荐前往武汉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善良的还带上了他自幼失怙的学生如烟如雨,以及他们的监护人远房舅舅张华飞一家四口。自私自利的张华飞一家自己开后门弄到车票远走高飞,奉光好意替滞留途中的文宣他们弄到了船票,却被汪母不近人情地回绝了。树生差点遭到败兵的强暴,汪母归咎为她的招风引蝶。婆媳之间终于暴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汪母一气之下带着玫跟一位同乡田秉业的船去武汉。文宣他们赶到武汉,才发现那里几成空城。他们给汪母她们留下讯息,准备去大后方重庆。途中,树生在罗军官他们的帮助下,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产下一名男婴小宣。日本鬼子杀害了如雨,受伤倒地醒来后的树生发现小宣不见了。他们几经磨难,终于到达重庆,因文宣找不到工作而艰苦度日。在一次大轰炸中,文宣意外救了一名报馆的老板而获得了编辑的工作。小广场举行抗日宣传演出,文宣他们终于在这里和母亲重逢了。喜上加喜的是汪母和玫在长沙附近拣到并收养的男婴正是文宣他们的亲骨肉小宣。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搬到一处生活。可是,小宣不肯跟树生亲近以及汪母和树生之间因观念不同而屡起争执,使得文宣左右为难。善良的玫总是一再两面调停。树生外出寻找教职,屡屡碰壁,最后在一家布店当起了女店员。文宣工作的报馆因为发表了针砭时弊的文章而触怒了当局,正直的他为了报馆不致被封门毅然将责任一肩扛下而丢了饭碗。为了替玫看病并且赎回被当掉的手风琴,树生答应奉光去他任职信贷部主任的银行工作当内勤。报馆老板因对文宣心存愧疚而推荐他去书局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华横溢的文宣被莅临参加庆典的副部长“钦点”为编辑室副主任,招致了不学无术的同事张华飞的嫉妒。陪都副市长柳公权的女儿莎莎一心追求奉光,屡碰软钉子而誓不罢休。她安插了远房表弟秦风在奉光身边监视他。仍然爱着树生的奉光对她的照顾引致其他同事的不满,倔强的树生决定要努力作出一番成绩。她上了秦风的圈套,差点酿成大祸。是文宣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矛盾而求助奉光才化险为夷。文宣对书局内溜须拍马的风气很是看不惯。他因拒绝写违心的文字又一次失去了工作。树生和奉光终于遭到了秦风的陷害。奉光应允与莎莎结婚,才保住了两人的工作。此后,借着“黄金涨价消息泄露案”一事,奉光帮自己和树生赚了钱,而让秦风被判刑入狱,莎莎彻底疯了。文宣回到书局当了一名校对,同事们发现原来意气风发的他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地,谨小慎微且沉默寡言。玫嫁给了落入江中死里逃生的同乡田秉业,跟他去了云南。始终在积极追求树生的奉光邀请她跟自己一起跳槽去兰州工作。文宣帮主任的儿子补习功课,却因此事反而得罪了主任。嫁给财政部秘书的奉雅一直生活在抑郁的情绪当中,终于在她心爱的小狗走失后自杀身亡。文宣的肺病日趋加重,终于遭到书局的解雇。汪母和树生婆媳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着并日益严重。为家庭生计,也为避开这没有生气的家,树生决定去兰州工作。她和文宣在黎明前黑暗的街上深情拥吻,依依不舍地话别。到了兰州,她不断寄钱回家,但文宣的病并无起色。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文宣却在母亲和小宣的哭声中永远闭上了眼睛。树生后悔抛下重病的丈夫来到兰州。奉光将文宣誉为“时代的英雄”,树生也终于明白了文宣的伟大之处。她赶回重庆,得知文宣去世,而婆婆和儿子已不知去向。她只能孤独地步入远处茫茫的寒雾之中
方鸿渐被有些批评家称为“围城人”。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
就像一无用处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几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围城》中最好的人——或许除掉唐晓芙。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无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个幻象。而但凡有真实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方鸿渐优于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乱世是英雄或枭雄的天下,懦弱者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世无补的方鸿渐,是注定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对比。
但《围城》人物谱里更有独特意义的是孙柔嘉。这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这个小鸟依人地交付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中国道家文化中的所谓“阴柔”,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所谓“权谋”,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钱锺书之前,甚至之后,似乎还没有人写出来过。但她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复杂性的人,当她掌控一切后,婚姻、生活和命运,却又似乎全都失控了,这个转折表达了另一个层面的“围城”困境,也使我们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这个人,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说不尽的一样,她也是说不尽的。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方鸿渐作为《围城》的主人公,也是唯一一个贯穿全篇的人物,当然就应该是研究《围城》人物形象的最佳切入点。对于方鸿渐这一艺术形象的把握和评价,《围城》评论者们看法不一,有的说方鸿渐是一个被作者嘲讽的对象,是一个中国式的‘多余人’ ”,是“一个连牢骚也懒得发的玩世不恭的怠惰者”;有的说他是被作者同情的对象,是“一个处于中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带有浓厚‘过渡’色彩的知识分子典型”.应当说,这些观点都有相当水平的见地,甚至有的已基本上走进了“围城”,观察和探寻到了其艺术的真谛。但是,笔者认为,就作品中的基调而言还不是对方鸿渐一味讽刺,方鸿渐还不完全是作者“嘲讽的对象”,而是同情多于讽刺。至于以“多余人”来对照方鸿渐也未免有点牵强,尽管称他是“中国式的”,因为方鸿渐毕竟还是“这一个”艺术形象。再者,说方鸿渐“玩世不恭”,也没有抓到这一形象主旨,还没有观察出作者描写他陷入人生的“围城”中奋力挣扎的情景,更没触及到他在人生的“围城”中被围困被折磨的痛苦心境,毕竟他是困苦的,是在不断挣扎的,而不是一味的“玩世不恭”。至于用“过渡色彩”来模模糊糊地概括方鸿渐,就更不能准确评价这一艺术形象了。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倾注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解读作品主旨的关键,对人物形象的定位要忠实于小说的文本,而不能先入为主式地在作品中寻找证据,研究小说中的人物贯穿全篇的基本活动内容是必要的。就让我们随着方鸿渐的经历走入《围城》吧.
首先方鸿渐是生活的失败者。他是江南某县一个大绅士的儿子,是一个包办婚姻的幸运儿— 她素未谋面的未婚妻因病早逝了,但他的“准岳父”还是慷慨解囊(当然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打算),送他到欧洲留学。在欧洲,方鸿渐四年换了三所大学,临近毕业,迫于家庭的压力,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正当日寇的侵略日渐深入内地之时,他怀揣着这张假文凭坐船回到了“外患内乱”的祖国。小说的记述从此开始。
方鸿渐回国后,无论是在情场上、事业上还是家庭关系的处理上都无所建树,先后失败,甚至在不少时空中都痛苦不堪。
在情场上,先是在回国的轮船上被鲍小姐所勾引,从发现鲍小姐对自己的态度判若两人时才知道被戏弄,后来他热烈地追求唐晓芙却不能如愿,而他所不爱的苏小姐却竭力追求他。最后和孙柔嘉结了婚,实际上是事业失败的打击令他想找一个感情的依靠而已。在事业上,方鸿渐曾经热心向往的三间大学,也不是他施展才干大干事业的场所,在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他彻头彻尾的噩梦。情场失意,事业失败,方鸿渐想在家庭关系中寻找温暖和感情的慰籍。在家庭关系中,也是痛苦的.方鸿渐一结婚,就进入了“金漆的鸟笼”,被亲戚看不起,被太太那无聊的唠叨、不休的吵闹所苦恼和困扰。小说用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描写方鸿渐家庭的矛盾,形象地表现了方鸿渐深陷婚姻“围城”的痛苦。
这是方鸿渐在小说中的经历,也是《围城》情节发展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中,方鸿渐处处碰壁,又无可奈何,充分显示出人物自身的一些缺陷。
通观作品,方鸿渐在他对生活道路的每一次选择中,都是被迫的、无奈的,
2,原来的不深刻
3,人文类课程。通过选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10位著名作家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莎菲女士的日记》、《沉沦》、《家》、《骆驼祥子》、《边城》、《小二黑结婚》、《金粉世家》、《围城》、《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经典小说,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了解现代各个时期重要作家及作品,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文艺理论知识,分析、鉴赏现代各类文学作品。本课程教学目标:讲清现代文学史发展;着重分析、鉴赏现代各类文学作品,使学生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运用讲授法,适当采用讨论法,讲读法等方法。
4,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五号《新青年》杂志上,第一次出现的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这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五号《新青年》杂志责编是钱玄同先生。那一期重头的文章是一组斥《灵学丛志》的随笔,读者一翻开杂志,似乎就可以感受到编辑的意图。文章的辛辣与冲动,是颇为痛快的。那时的《新青年》是每每以言论的自由、犀利为特色的,文学的创作,尚无实绩。但这一期杂志第一次出现的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却远出编者的预料,给读者以意外的奇喜:原来还有这样的小说!作品仿佛暗夜里涌动的岩浆,照亮着周围的一切。许多年后,一位文学批评家描述《狂人日记》时说:中国的新文学从这里诞生,也在这里成熟。真是精妙之论。
也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5,》。《骆驼祥子》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到车厂老板的盘剥。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祥子在经历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地丧失。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成了彻头彻尾的“刺儿头”,逐步滑向堕落的深渊,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诱惑,得了一身脏病。
我觉得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正是通过祥子的悲剧,老舍爷爷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这篇小说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比如说像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大胆泼辣而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离死亡只有一步的老马,小马祖孙两代,诈骗祥子的孙侦探,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等等,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在《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的肖像描写,又有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夕,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篇小说除了塑造祥子的形象外,还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刻画了虎妞的形象。虎妞在小说中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祥子虽然千方百计地摆脱与虎妞发生关系,然而虎妞的存在还是成了冥冥之中主宰祥子或生或灭的神秘人物。老舍爷爷把虎妞放到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她的性格特点,她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同时也是她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牺牲品。老舍爷爷对虎妞的刻画非常到位。寥寥数语,既表明了祥子与虎妞的关系,又鲜明地反映了虎妞直爽泼辣的性格。虎妞勾引祥子,又在怀里揣了个枕头假装怀孕,以此来要挟祥子和刘四,既表现了她的心机,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急于嫁人的老闺女的形象。
在《骆驼祥子》当中还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他们的际遇虽然各不相同,然而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
我的感觉是:祥子所生活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灾难深重,混乱不堪,这正是祥子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沉沦的过程。
6,1937年夏,上海。
热血青年汪文宣满怀着崇高理想,准备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与同样学教育的曾树生热烈地相爱着。树生的同学陈奉雅的哥哥——留洋回来的陈奉光,也在拼命地追求着树生。文宣的母亲来信催他回乡与自小时候订了娃娃亲的玫完婚。树生陪文宣一起回去,却遭封建势力的重重打击,只得离开是非之地,回沪举行婚礼。汪母带着玫赶到,事情顿成僵局。日本帝国主义的炸弹,让人们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局势。汪母将玫认作干女儿,带着她一起跟着儿子媳妇踏上了逃难的历程。文宣应友人之推荐前往武汉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善良的还带上了他自幼失怙的学生如烟如雨,以及他们的监护人远房舅舅张华飞一家四口。自私自利的张华飞一家自己开后门弄到车票远走高飞,奉光好意替滞留途中的文宣他们弄到了船票,却被汪母不近人情地回绝了。树生差点遭到败兵的强暴,汪母归咎为她的招风引蝶。婆媳之间终于暴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汪母一气之下带着玫跟一位同乡田秉业的船去武汉。文宣他们赶到武汉,才发现那里几成空城。他们给汪母她们留下讯息,准备去大后方重庆。途中,树生在罗军官他们的帮助下,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产下一名男婴小宣。日本鬼子杀害了如雨,受伤倒地醒来后的树生发现小宣不见了。他们几经磨难,终于到达重庆,因文宣找不到工作而艰苦度日。在一次大轰炸中,文宣意外救了一名报馆的老板而获得了编辑的工作。小广场举行抗日宣传演出,文宣他们终于在这里和母亲重逢了。喜上加喜的是汪母和玫在长沙附近拣到并收养的男婴正是文宣他们的亲骨肉小宣。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搬到一处生活。可是,小宣不肯跟树生亲近以及汪母和树生之间因观念不同而屡起争执,使得文宣左右为难。善良的玫总是一再两面调停。树生外出寻找教职,屡屡碰壁,最后在一家布店当起了女店员。文宣工作的报馆因为发表了针砭时弊的文章而触怒了当局,正直的他为了报馆不致被封门毅然将责任一肩扛下而丢了饭碗。为了替玫看病并且赎回被当掉的手风琴,树生答应奉光去他任职信贷部主任的银行工作当内勤。报馆老板因对文宣心存愧疚而推荐他去书局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华横溢的文宣被莅临参加庆典的副部长“钦点”为编辑室副主任,招致了不学无术的同事张华飞的嫉妒。陪都副市长柳公权的女儿莎莎一心追求奉光,屡碰软钉子而誓不罢休。她安插了远房表弟秦风在奉光身边监视他。仍然爱着树生的奉光对她的照顾引致其他同事的不满,倔强的树生决定要努力作出一番成绩。她上了秦风的圈套,差点酿成大祸。是文宣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矛盾而求助奉光才化险为夷。文宣对书局内溜须拍马的风气很是看不惯。他因拒绝写违心的文字又一次失去了工作。树生和奉光终于遭到了秦风的陷害。奉光应允与莎莎结婚,才保住了两人的工作。此后,借着“黄金涨价消息泄露案”一事,奉光帮自己和树生赚了钱,而让秦风被判刑入狱,莎莎彻底疯了。文宣回到书局当了一名校对,同事们发现原来意气风发的他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地,谨小慎微且沉默寡言。玫嫁给了落入江中死里逃生的同乡田秉业,跟他去了云南。始终在积极追求树生的奉光邀请她跟自己一起跳槽去兰州工作。文宣帮主任的儿子补习功课,却因此事反而得罪了主任。嫁给财政部秘书的奉雅一直生活在抑郁的情绪当中,终于在她心爱的小狗走失后自杀身亡。文宣的肺病日趋加重,终于遭到书局的解雇。汪母和树生婆媳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着并日益严重。为家庭生计,也为避开这没有生气的家,树生决定去兰州工作。她和文宣在黎明前黑暗的街上深情拥吻,依依不舍地话别。到了兰州,她不断寄钱回家,但文宣的病并无起色。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文宣却在母亲和小宣的哭声中永远闭上了眼睛。树生后悔抛下重病的丈夫来到兰州。奉光将文宣誉为“时代的英雄”,树生也终于明白了文宣的伟大之处。她赶回重庆,得知文宣去世,而婆婆和儿子已不知去向。她只能孤独地步入远处茫茫的寒雾之中
刊物投稿出版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在线投稿咨询,周期短,见刊快,赠样刊,加急通道!期刊投稿发表,主编专业服务,即投即审,发表无后顾之忧,1-3天审稿,最快30天见刊,1000家期刊社选择,付费投稿,全程服务欢迎咨询!...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刊物投稿出版提供
2012-11-18
展开全部
难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在写《人·兽·鬼》的时候,钱钟书似乎还是着迷于讽刺嘲笑,着迷于妙语连珠,着迷于意蕴题旨,人物形象却都还模模糊糊。而《围城》则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经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几笔却给人深刻印象的漫画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视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这两个独特的人物。
方鸿渐被有些批评家称为“围城人”。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 3,学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后对文学审美(或文学)有什么认识
4,谈论“国民性”,首先要提起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因为这篇小说是作者试图“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鲁迅语)。鲁迅的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引发了读者对国民性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作品情节的结构化分析,探寻国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一、有文化者和. 5,祥子的性格特点——两面性。 (1)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这都是劳动人民的美德。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 虎妞——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引起读者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6,《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汪文宣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知识分子。当年他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读大学时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改造社会,树有教育救国理想。之后他与同学曾树生恋爱、同居,可以想见他当年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礼俗的热情与勇敢。但是,现实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庸人。他的性格和心理已经具有了某种病态。他对周围世界充满惊惧,反应高度敏感,总是没有根据地胡思乱想和猜测。例如,他看见上级注视的目光,便疑心上司对他不满,听到上司说话,他也要琢磨半天,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同样,他对自己与妻子的感情也是充满了担心,时常为猜测所苦恼,但却没有勇气与妻子交流。当他发现妻子在跟一个年轻男子一起走进咖啡厅时,他想问个究竟,却又“不敢迎着他们走去”,想等他们出来再说,又怕妻子难堪,也使自己难堪,最后犹豫再三,“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巴金在《寒夜》中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的懦弱。巴金在《关于〈寒夜〉》一文中说:“关于《寒夜》,我过去已经谈得不少。这次在谈《激流》的回忆里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自己身上也发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写觉新……也在鞭挞自己。’那么在小职员汪文宣的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身上本来就有毛病。我几次校阅《激流》和《寒夜》,我越来越感到不舒服,好像我自己埋着头立在台上受批判一样。” 这种毛病是什么呢?他认为就是“作辑哲学”。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寒夜》继续着“五四”时代借描写爱情以思考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写作传统,深入探究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以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反观了“五四”新文化传统,显示了20世纪40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继承又超越“五四”的一面。
《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都是复制的,sorry)
方鸿渐被有些批评家称为“围城人”。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 3,学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后对文学审美(或文学)有什么认识
4,谈论“国民性”,首先要提起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因为这篇小说是作者试图“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鲁迅语)。鲁迅的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引发了读者对国民性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作品情节的结构化分析,探寻国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一、有文化者和. 5,祥子的性格特点——两面性。 (1)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这都是劳动人民的美德。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 虎妞——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引起读者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6,《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汪文宣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知识分子。当年他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读大学时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改造社会,树有教育救国理想。之后他与同学曾树生恋爱、同居,可以想见他当年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礼俗的热情与勇敢。但是,现实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庸人。他的性格和心理已经具有了某种病态。他对周围世界充满惊惧,反应高度敏感,总是没有根据地胡思乱想和猜测。例如,他看见上级注视的目光,便疑心上司对他不满,听到上司说话,他也要琢磨半天,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同样,他对自己与妻子的感情也是充满了担心,时常为猜测所苦恼,但却没有勇气与妻子交流。当他发现妻子在跟一个年轻男子一起走进咖啡厅时,他想问个究竟,却又“不敢迎着他们走去”,想等他们出来再说,又怕妻子难堪,也使自己难堪,最后犹豫再三,“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巴金在《寒夜》中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的懦弱。巴金在《关于〈寒夜〉》一文中说:“关于《寒夜》,我过去已经谈得不少。这次在谈《激流》的回忆里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自己身上也发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写觉新……也在鞭挞自己。’那么在小职员汪文宣的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身上本来就有毛病。我几次校阅《激流》和《寒夜》,我越来越感到不舒服,好像我自己埋着头立在台上受批判一样。” 这种毛病是什么呢?他认为就是“作辑哲学”。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寒夜》继续着“五四”时代借描写爱情以思考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写作传统,深入探究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以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反观了“五四”新文化传统,显示了20世纪40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继承又超越“五四”的一面。
《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都是复制的,sorry)
参考资料: 都是复制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对我来说有点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06-17
展开全部
我到是能回答,但是没有时间打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