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着眼实践,用科学的方法,创新共青团工作
团区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牢固树立和坚持“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共青团工作。
(一)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着力解决团组织覆盖面和辐射力不强的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团区委认为,如何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就要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不健全、团员青年流动加快、团干部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团组织。针对基层团组织不健全这一问题,团区委根据城市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召开了“全区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基层团建工作。目前,全区53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团组织。大力实施“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团组织帮扶活动,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团建工程全面进步。二是加强流动团员管理。以西关市场为试点,深入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百街千居”城市团建调研活动,成功地总结出了“以联促管”的网格化管理流动团员新模式,《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团省委、团市委、区委各级领导对流动团员管理这一新模式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实行团干部直选。团区委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通过民主程序,在山东荣马实业集团、西关社区等非公有制企业、社区扎实开展了团干部直选,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善于做青年工作的优秀年轻党团员,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四是拓宽团的工作领域。为更好地团结联系广大青年,团区委于4月24日成立了兰山区青年联合会,团的工作领域得到全面拓宽。
二是着力解决服务青少年能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共青团服务体系。团区委在学习活动中认为,在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功能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就要找准服务青少年的切入点,从青年创业指导、志愿者活动、希望工程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青春创业行动。在学习活动中,团区委立足兰山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青年增收成才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等,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青年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办“青春创业大课堂”16期、聘请青年创业致富导师21名,培训青年5万余人次,提供就业信息6万余条,扶持青年成功就业4千余人,劳务输出青年1万余人。在团市委的领导与支持下,启动了“企农共建”帮扶活动,帮助6000名农村青年靠科技走上了致富道路。同时,团区委积极建设“学士后流动站”和“青年创业示范园”,为青年创业搭建舞台。此外,团区委还积极联合区农村合作银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青年创业。二是全面启动志愿者行动。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团区委以“弘扬沂蒙精神、构建和谐兰山”为主题,积极推动志愿者公益服务活动的开展。3万余名注册志愿者,2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成为和谐兰山建设的新亮点和重要力量。先后开展了 “群众所需、学生可为”、“争当志愿者、建设新农村”、“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弘扬志愿精神 共迎和谐奥运”等一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青年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维护社会治安、清扫街道卫生、捐献书籍报刊,为文明城市创建出力献策。三是深化希望工程工作。在学习活动中,团区委以贫困、残疾、失足等弱势青少年群体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帮贫助学献爱心”、“爱心手拉手”、“希望兰山——爱心助学行动”、“寒门学子圆梦行动”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不断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使全区400余名贫困青少年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弱势青少年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团区委认为,弱势青少年群体是整个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弱势青少年服务。团区委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社区青少年维权站、开通了青少年法律咨询热线,成立了心理咨询志愿者队,定期进入社区、学校开展心理讲座。联合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建立了青少年维权岗,抽调人员定期值班,接待青少年来访咨询。联合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劳动局、区电台等开展“呵护青春·重燃希望”——“爱在职教”公益活动,向困难的弱势青少年群体提供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技能。与区关工委、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联合开展了“帮扶帮教弱势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根据弱势青少年的不同情况,进行帮扶帮教,截止目前,已成功解救弱势青少年600余人,大大减少了弱势青少年的犯罪率。
三、着眼实用,用科学的制度,巩固共青团工作的成果
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探索,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够活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针对基层团组织建设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团区委经过深入分析调研,将其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硬指标来完成。积极开展了创建“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不断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做到党团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表彰,使团建在党建带动下稳步发展。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建带团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团员入党“推优”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团建设的有效途径,阶段性地推进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
(二)完善教育服务青少年机制。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团区委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教育服务青少年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健全符合青少年特点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青少年“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团校、青年中心、网上阵地等的作用,开展主题教育、团队日活动、18岁成人仪式、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大力实施青年增收成才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企农共建”帮扶活动等,完善了“学士后流动站”和“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为青年创业搭建平台,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竞展风流。三是落实“进城务工青年援助发展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做实事。与青年人才交流中心签订合同,团员可持团员证免费进入人才交流洽谈会进行双向选择,运用中介手段,积极为青年与市场、项目的结合牵线搭桥,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完善团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完善以理论基础、党性锻炼、规则意识和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逐步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建立健全团干部参观学习、挂职交流、岗位轮换等机制,不断丰富知识阅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健全“高进、严管、优出”的团干部管理机制。
(四)完善共青团联系机制。健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联系服务青少年的制度机制。巩固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年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为依托的工作体系,支持它们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工作。加强青年社团和青年公益性机构建设,建立起触角更为广泛,结构更加合理的共青团外围组织体系。
团区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牢固树立和坚持“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共青团工作。
(一)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着力解决团组织覆盖面和辐射力不强的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团区委认为,如何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就要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不健全、团员青年流动加快、团干部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团组织。针对基层团组织不健全这一问题,团区委根据城市社区建设的新形势,召开了“全区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基层团建工作。目前,全区53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团组织。大力实施“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团组织帮扶活动,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团建工程全面进步。二是加强流动团员管理。以西关市场为试点,深入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百街千居”城市团建调研活动,成功地总结出了“以联促管”的网格化管理流动团员新模式,《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团省委、团市委、区委各级领导对流动团员管理这一新模式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实行团干部直选。团区委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通过民主程序,在山东荣马实业集团、西关社区等非公有制企业、社区扎实开展了团干部直选,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善于做青年工作的优秀年轻党团员,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四是拓宽团的工作领域。为更好地团结联系广大青年,团区委于4月24日成立了兰山区青年联合会,团的工作领域得到全面拓宽。
二是着力解决服务青少年能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共青团服务体系。团区委在学习活动中认为,在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功能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就要找准服务青少年的切入点,从青年创业指导、志愿者活动、希望工程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青春创业行动。在学习活动中,团区委立足兰山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青年增收成才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等,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青年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办“青春创业大课堂”16期、聘请青年创业致富导师21名,培训青年5万余人次,提供就业信息6万余条,扶持青年成功就业4千余人,劳务输出青年1万余人。在团市委的领导与支持下,启动了“企农共建”帮扶活动,帮助6000名农村青年靠科技走上了致富道路。同时,团区委积极建设“学士后流动站”和“青年创业示范园”,为青年创业搭建舞台。此外,团区委还积极联合区农村合作银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青年创业。二是全面启动志愿者行动。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团区委以“弘扬沂蒙精神、构建和谐兰山”为主题,积极推动志愿者公益服务活动的开展。3万余名注册志愿者,2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成为和谐兰山建设的新亮点和重要力量。先后开展了 “群众所需、学生可为”、“争当志愿者、建设新农村”、“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弘扬志愿精神 共迎和谐奥运”等一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青年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维护社会治安、清扫街道卫生、捐献书籍报刊,为文明城市创建出力献策。三是深化希望工程工作。在学习活动中,团区委以贫困、残疾、失足等弱势青少年群体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帮贫助学献爱心”、“爱心手拉手”、“希望兰山——爱心助学行动”、“寒门学子圆梦行动”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不断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使全区400余名贫困青少年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弱势青少年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团区委认为,弱势青少年群体是整个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弱势青少年服务。团区委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社区青少年维权站、开通了青少年法律咨询热线,成立了心理咨询志愿者队,定期进入社区、学校开展心理讲座。联合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建立了青少年维权岗,抽调人员定期值班,接待青少年来访咨询。联合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劳动局、区电台等开展“呵护青春·重燃希望”——“爱在职教”公益活动,向困难的弱势青少年群体提供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技能。与区关工委、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联合开展了“帮扶帮教弱势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根据弱势青少年的不同情况,进行帮扶帮教,截止目前,已成功解救弱势青少年600余人,大大减少了弱势青少年的犯罪率。
三、着眼实用,用科学的制度,巩固共青团工作的成果
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探索,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够活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针对基层团组织建设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团区委经过深入分析调研,将其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硬指标来完成。积极开展了创建“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不断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做到党团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表彰,使团建在党建带动下稳步发展。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建带团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团员入党“推优”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团建设的有效途径,阶段性地推进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
(二)完善教育服务青少年机制。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团区委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教育服务青少年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健全符合青少年特点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青少年“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团校、青年中心、网上阵地等的作用,开展主题教育、团队日活动、18岁成人仪式、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大力实施青年增收成才行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企农共建”帮扶活动等,完善了“学士后流动站”和“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为青年创业搭建平台,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竞展风流。三是落实“进城务工青年援助发展计划”,为进城务工青年做实事。与青年人才交流中心签订合同,团员可持团员证免费进入人才交流洽谈会进行双向选择,运用中介手段,积极为青年与市场、项目的结合牵线搭桥,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完善团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完善以理论基础、党性锻炼、规则意识和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逐步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建立健全团干部参观学习、挂职交流、岗位轮换等机制,不断丰富知识阅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健全“高进、严管、优出”的团干部管理机制。
(四)完善共青团联系机制。健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联系服务青少年的制度机制。巩固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年联合会、少年先锋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为依托的工作体系,支持它们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工作。加强青年社团和青年公益性机构建设,建立起触角更为广泛,结构更加合理的共青团外围组织体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