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道教武术一般广义的称为道家武术。中华武术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而道教对中华武术的发展,贡献尤大。武术本为竞技和防身之用,殷周时期的竞技和角斗,当为中华武术之先河。秦汉以来的方仙道有墨侠之遗风,为道教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室独尊儒术,名门缙绅子弟重文轻武,惟以五经猎取官禄,视武术兵法为 “不急之末学”(《抱朴子外篇·自叙》)。而隐士、道士独处山林,既无意于功名,又易为盗贼猛兽所伤,故不得不习武防身,从而刺激了武术在道教徒中的发展。况且,习武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神清气足,才能臻于至境,世俗之人多累于名利,忧生惧死,且情欲伤身,难以在武术上有所成就,因而自古武林高手,多出于方外之人。武功出众的道士,传艺授徒,强身护法,也有利于道教威望的提高和教团的生存发展。据史料记载,道家武术的成熟期约当魏晋之初。《抱朴子外篇· 自叙》:“少尝学射,但力少不能挽强,若颜高之弓耳。意为射既在六艺,又可以御寇辟劫,及取鸟兽,是以习之。昔在军旅,曾手射追骑,应弦而倒,杀二贼一马,遂得以免死。又曾受刀盾及单刀双戟,皆有口诀要求,以待取人,乃有秘法,其巧入神。若以此道与不晓者对,便可以当全独胜,所向无前矣.晚又学七尺杖术,可以入白刃,取大戟。”可见,道教武术在魏晋时已成套路。元明时期,是道教武术流派纷呈的全盛期。明代道士张三丰创立的武当山内家拳术,将道教气功与武术融为一体,形成同外家少林拳术风格迥异的道教武术流派。道家武术以太极拳、武当剑、形意拳、大成拳等为代表,属内家武术。现武当山、崂山等道教宫观仍有流传。道家武术以道教哲学及道教理论为指导,结合道教医学、内丹学、养生学的成果,将武术技击和健身术融为一体,讲究经络穴道,以炼好坚实内功为根基,以气发力,借力打力,擅长以柔克刚,具有刚柔相济,技巧性强、以静制动、避实击虚、灵活圆转等特点。习道教武术者外能技击抗敌以自保,内能强身健体以养生,可兼得技击和养生之效。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顺、桓之际,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道教还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一带,甚至还远渡重洋,传到南北美洲。道教思想源流众多:有古代的鬼神思想,如殷商的鬼神崇拜;有巫术和神仙方术;有纤纬神学和黄(黄帝)老(老子)之学。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成仙永生为极乐、重生恶死的宗教,长生久视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道教主张和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双重的:一是在现实的世界上建立一个和平公平的世界,无灾难、无战争、无疫病;另一是得道成仙进入仙境。宗教一般都认为人的寿命皆由天定,而道教却认为人的寿命决定于自己。魏晋时出现的道教经典《西升经》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是道教异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征。
道教徒们一辈接一辈地研究、实践长生不死之术,研究多种修炼精神和形体的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道教方术。道功指的是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坐忘、守一、养性、存思等。道术指的是修命固形的方术,如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辟谷、药饵等。这些道功道术对气功、健身术和养生等有一定价值。
道教的这些求长生的修炼方法,有许多为武术所吸收。如武术中广泛使用的“丹田”之说,则源于道教的守一术;而武术的呼吸方法及气血之说,则来自道教吐纳之术。至于武术所强调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中的精、气、神,是中国多种文化形式中所共有的,也同道教思想有关。
武术与道教同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环境,因此,道教对武术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宗教,道教的宗教精神、理论和修炼方法被融摄于武术文化之中。道教在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先秦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老子关于无为、贵柔、尚雌、崇阴、法水、主静等思想被道教转化为自我的宗教精神与原则。这种精神和观念与中国武术文化相融摄,形成了一种武术技术指导思想和理论,其核心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以柔克刚”。内家拳的实践原则和理论即来自道教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概念,自汉以后,主要为道教所吸收并加以发展。道教为了建立自己的“天人合一”的神学体系及神仙修炼体系,创立了以黄老学说为指导,以“易”理为基本结构的内、外丹修炼方法体系。这种理论方法体系为武术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宋明之时以道家贵柔持静为原则,以阴阳、五行、八封、太极等“易”理为指导的内家拳的出现,同道教理论实践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道在养生”是道教的基本追求,因而“重生”、“全生”等养生思想观念亦深刻地影响了武术文化。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受道教思想影响的拳术都极鲜明地突出了养生价值。总之,道教文化的渗透使武术发展为合养生、技击为一体的武术实践体系。
道教文化亦融摄于武术技术之中。武术的动作、招式、套路、技击应用等都属于武术的技术文化层次,道教的精神、观念、思想等在武术的技术文化层次亦有表现,它的气功特别是内丹功广泛运用于武术技能之中。
正宗道家内丹功
一、筑基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肾为-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生成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肾气不足,在于壮年人房事耗精过多。壮年人应当至少隔7天才**一次,要珍惜精水;老年人要下决心断绝**;以上为储精。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
炼精的方法是,外阳举起时,立即闭目内视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吸气,用意念相引,将气从尾闾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不论旋转多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丹经上称作"采小药"(精为药),"采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温养,谨固牢藏",才能炼精化气。《道乡集》说:"小药为外药采于外,用有为有作之法采之"。
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
《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可见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断绝**。可是梦中**,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二、炼精化气
在空闲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膝盖上,把双眼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目珠尽量保持不动,摄取阳光补我元气,待杂念基本肃清,心身安泰后,感觉眼珠发胀,好像有气充实时,即可慢慢地收回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内气充盈,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内视腹中-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凝神也应如是。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朗照力在静功中具有夺天地造化的巨大作用,是练功的总枢。故《阴符经》说:"机在于目"。如失去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初学练功的人,每次练坐凝神气入15分钟,即目光、意念均凝于气穴,则呼吸之气亦自然归于气穴。神意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息息归根,就不从鼻孔呼吸了,能做到如是练功,练习日久,能坐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照射,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静极生动,微队萌生。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后化成的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
发现微阳萌生景象以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仍以目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 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是,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加紧练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真是"二十六宫都是春"了。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四肢温暖,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同,上升脑中;略停一会,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这炼精化气,属小周天。这时内气呼吸是一升一降,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
三、炼气化神
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行周天火候了。以下是采大药。
什么是大药?就是炼气化尽,结成内气一团,伏于气穴,蟠聚不动,采而后生。怎样采而后生?小周天停炼后,仍要凝两目之光,朗照脐下腹中,静等大药活动,不可少离, 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下丹田)。应以内气呼吸聚散法,促其活动。具体方法是:用意念呼吸,呼气使扩散,吸气使聚敛的功法,使其愈动愈旺,迨至静观七天,眼前又现闪光.这是采大药的时间已到。忽觉内气团(大药)大动起来,上下涌动,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感觉两肾热如汤煎,口齿叩动,身涌鼻搐,显此景象,要用采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急摄谷道(肛门),意守尾闾,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道乡集》说:大药为内药,采于内,采而后生,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
过关服食的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冲过尾闾,上升于脑。这时舌舐上鄂,静守一会儿,内气团降入口中、要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的景象,以下练大周天通运。
在一意静守中,忽觉有两道动气,从两脚心同时上升,至尾闾穴合成一团,升至夹脊,停止不动,一意静守,待其动机。当动过夹脊,动气分两道,沿两上肢,流入两个掌心,停止片到,回升至玉枕,合成一团,再升至泥九(脑中),复降入中丹田。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大周天通运的景象。
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形与神俱;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焉得不病。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寿敝天地,
不杀生,要护生,倡放生。不吃荤,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不抽烟,不赌博,不贪财,不图名,不邪恶,不发怒,日三省,高标准,要重德,要有德,多积德,莫停息,多实践,少空谈!!!少言多炼真聪慧,口若悬河实可悲;玄机点破三两言,看君用功有多深!!!
四、炼神还虚
在寂照大定中,显出雪花纷飞,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炼神还虚的具体方法是:把意守部位迁到上丹田(祖窍穴),与中下二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存养全体。无人我之相,也无大地山川之形。纯观无相,与太虚浑为一体,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只昭昭一灵,超绝万古。
五、注意事项
1,炼到小周天内气成形时,脐下腹中有个气丘,越炼越旺,口中津液增多,在练功时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唇,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
2,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疴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成,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
3,练气功要按阶段次序进行,每个阶段有显景,不见显景,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因此,显景是阶段功夫成就的标志。早则不及,迟则过之.
4,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
5,练功忌昏睡.昏睡则气散。每遇昏睡时,要停功睡觉,睡足神清时,再静坐练功。先令神蛰于内,不使目光泄 于外,自然清虚之气氤氲于内。如此凝神,白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6,练功忌着相落空。入坐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属于孤阴,没有造化之机。练功虽重视无为,而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这就是无力中而有为。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霭,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
7,练功忌急躁,心躁则生火,火燥则水沸。或谓之神不可躁,躁则水枯。
8,练功忌烟酒,烟不可吸,邪火扰乱真气,酒不可饮,酒气伤人性情。
9,微阳初动,万勿搬运周天。微阳是内气的嫩芽,尚无结丹,要知升降周天有一定的时节,早则不及,迟则过之,使神气充足,自有天然之机,上升三关,以成自然妙运。如冬至阳生,虽欲其不生行吗?明白此理,还丹可结。
10,气穴就是下丹田,也叫气海、气根、精室;还有称作火炉的,它的部位是在脐肾相对的中间,膻中穴就是中丹田,也叫黄庭,它的部位在心窝里边。祖窍穴就是上丹田,也叫印堂、山根,还有称作鼎的,它的部位是在两眉中间。
11,我练的静功,先用目光摄取天空阳光之气,反回目中,辐射腹中,点化体内阴质,资养元阳之气,则内气生发得快。因此练功必须在阳光明亮之处,夜间练功必须在灯光明朗之处,禁忌在阴暗地方练功,因为这对温养元阳之气没有帮助。
附一 炼内丹的火候运用
古代丹书有内丹火候之说,我的练功体验,确实也有火候的运用。不知火候运用,任意瞎练,就出偏差。
人体内有三种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气动之火。古人称为"三昧真火"。这三种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视不离,叫做武火;意念轻松,似有似无,叫做文火。练功到什么阶段,运用什么样的火,就称为火候。怎样运用呢?人体分两个区域,横隔膜以上,属于阳气区域;横隔膜以下,属于阴气区域。在阳气区域的穴位,宜用文火来锻炼,如意守祖窍、膻中,要似守非守,轻松自如,若是加重意念守窍,气聚血涌,火上加火,就会出偏,如头痛、目眩等。在阴气区域的穴位,当用武火烹炼,如气海、会阴、涌泉,守窍的时候,要意念加重,凝视不离,把阴气化开。这些都是练功的真诀窍。在气通小周天时,后三关尾间、夹脊、玉枕,都是骨质的结构。内气到此停止不动时,必须用三种火一起烧叮���跗��拍芡ü�H缬靡庖��闱抗�兀�癯刍鹕ⅲ��灰淄ü��够岢銎�9χ?阳萌生,是内气的嫩芽,更要用三种火锻炼;炼到一阳大动时,还要用三种火锻炼。若发觉周身如酒醉,眼帘有光闪、耳内有鸣声,这是内气旺盛,达到高峰的景象,火候到,才能进行小周天冲关,若是未到高峰火候,急于求通,强行搬运,就出偏差。切记切记!
值得注意的是,小周天气通以后的练功,仍要意守气海,目光凝视气海穴,鼻息也归于气海,神、意、气三家归到一处,进行武火烧炼,形成了内气呼吸,一呼一吸,在肚脐和下丹田中升降。下田为气根,故古人叫做"息息归根"。此际练功,鼻息自断,恢复到在母腹中的呼吸,故叫做"胎息"。在胎息中,做到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极生动,方有小周天的自然运动。从督脉上升于脑,称为进阳火;沿任脉下降于下田,称为退阴符。也就是补阳气退阴气。在我的体验中,补阳气退阴气适用于素体伯冷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阴盛阳衰。还有从任脉上升于脑,沿督脉下降于会阴的运行法,古人称为进阴火退阳符。此法适用于体质怕热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阳盛阴衰。还有从左边上升、右边下降,从右边上升、左边下降的运气法、这些都是小周天火候炼丹的方法,练到阳光二现、小周天停运的火候已到,练功要进行内气聚散呼吸,以巩固内气团的的壮大成长,练到阳光三现,是 进行大周天运转的火候已到,紧接着内气团大动,上下冲动,肾间热如汤煎,身涌鼻搐,耳内有鸣,这是内气团旺盛的景象,即当用意念急守尾闾,紧缩肛门,向上提起。内气团冲过尾闾,上升于脑,静守一会儿,舌舐上鄂,降入口中,紧缩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咽人中田。气满中田,-意静守,忽觉有两道动气,从脚心同时上升,到尾闾合成一团,上升夹脊,停止不功;动过夹脊,分开两道动气,沿上肢流至两掌心;停止片刻,回升玉枕,合成一团,升至脑海,略一停止,降入口中,复降入中田,充满中、下二田。至此完成了大周天的运动,古人叫做"过关服食运周天"。
以上谈的后天火候,是用意念有为之火,以下练功。以中田和下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也就是以文火温养为主。寂照至极处,转入先天火候,有自然的运动,这巳不是有意念而为的火候,而是按大自然火候规律运动的,不神驭,不息吹,如同大地之气,运转不息-样。不再叙述,是否正确,请气功同仁斧正。 "
附二 玄珠成象法
我认为气功中产生粟米玄珠的形象和作用是很重要,故本人想来谈谈在练功初级阶段中,如何产牛粟米、玄珠及其 作用。
粟米的产生部位,在两眉中间明堂穴(上丹田), 古称开天目, 又叫练慧眼。具体练法:以坐练为主,张开双眼,向前平视,目光凝视一个中心点,眼珠尽量保持不动。感觉眼珠发胀时,目光凝聚一团,慢慢回收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明堂穴,意想这地方有一只眼,用它内视穴中空虚。炼到穴中发胀,如含有气球,即是粟米的产生。它的属性阳中阴,就是《易经》中说的离卦,藏之干心,发之于目。它的作用,性光强大,照射力无量,不离本位旋转着,扫除杂念,凝视气穴,化精为气,生发阳气,使身躯变成纯阳体质。如同天空的太阳。外阳中间有些黑点,光照全球,化生万物-样。玄珠的产生部化,在脐下气海穴(下丹田),古称玄关窍,又叫祖气根、炼丹处。具体炼法:用粟米之光.向下照射气海穴,静观气海穴的虚空境界。要朗彻其光,把性光凝于气海穴,把意念定于气海穴,呼吸之气自然归于气海穴。性光、意念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胎息。肾脏功能坚固如切的人,就能把精炼成气,积气成团,就是玄珠的产生。肾脏功能已亏的入,玄珠难以露相,必须固精不外泄,增强肾脏功能,有精可炼,积气成形,才能炼出玄珠。它的属性阴中阳,就是《易经》中说的坎卦,藏之于肾,发之于气海穴。它的作用大则充盈全身,小则流串全身经络,活泼血脉,化阴气为阳气,抵抗百疴不生。
《大成捷要》说:"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此即所谓先修性,炼出性光,凝光于气海穴,形成了修命炼玄珠。这就是太阳移在月明中,也就是心肾相交,坎离交媾,炼的玄关窍开,促成-阳初动,产生玄珠,冲开后三和前三关,运行于周天。如同天地间的太阳,照射大地,吸引着地球围着太阳旋转-样。
根据我练功三十余年的体验,玄珠的产生,是在精液充盈条件下孕育中形成的,所以它难求的关键,以精液强弱为标准。青年未破过身的人,玄珠露相就快,若是固不住精,也是枉然。老年肾脏功能亏损的人,就是炼功三年五载,玄珠也难露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年气血已衰,无精可炼,内气难以产生,若是坚持不懈的练功,何时把肾脏功能增强起来,能固住精不外泄,才能有精炼成气,气足自然结聚成珠。因为有这些难做到的条件,所以难求了。这是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广大练功者体验吧!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顺、桓之际,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道教还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一带,甚至还远渡重洋,传到南北美洲。道教思想源流众多:有古代的鬼神思想,如殷商的鬼神崇拜;有巫术和神仙方术;有纤纬神学和黄(黄帝)老(老子)之学。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成仙永生为极乐、重生恶死的宗教,长生久视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道教主张和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双重的:一是在现实的世界上建立一个和平公平的世界,无灾难、无战争、无疫病;另一是得道成仙进入仙境。宗教一般都认为人的寿命皆由天定,而道教却认为人的寿命决定于自己。魏晋时出现的道教经典《西升经》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是道教异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征。
道教徒们一辈接一辈地研究、实践长生不死之术,研究多种修炼精神和形体的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道教方术。道功指的是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寡欲、坐忘、守一、养性、存思等。道术指的是修命固形的方术,如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辟谷、药饵等。这些道功道术对气功、健身术和养生等有一定价值。
道教的这些求长生的修炼方法,有许多为武术所吸收。如武术中广泛使用的“丹田”之说,则源于道教的守一术;而武术的呼吸方法及气血之说,则来自道教吐纳之术。至于武术所强调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中的精、气、神,是中国多种文化形式中所共有的,也同道教思想有关。
武术与道教同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环境,因此,道教对武术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宗教,道教的宗教精神、理论和修炼方法被融摄于武术文化之中。道教在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先秦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老子关于无为、贵柔、尚雌、崇阴、法水、主静等思想被道教转化为自我的宗教精神与原则。这种精神和观念与中国武术文化相融摄,形成了一种武术技术指导思想和理论,其核心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以柔克刚”。内家拳的实践原则和理论即来自道教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概念,自汉以后,主要为道教所吸收并加以发展。道教为了建立自己的“天人合一”的神学体系及神仙修炼体系,创立了以黄老学说为指导,以“易”理为基本结构的内、外丹修炼方法体系。这种理论方法体系为武术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宋明之时以道家贵柔持静为原则,以阴阳、五行、八封、太极等“易”理为指导的内家拳的出现,同道教理论实践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道在养生”是道教的基本追求,因而“重生”、“全生”等养生思想观念亦深刻地影响了武术文化。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受道教思想影响的拳术都极鲜明地突出了养生价值。总之,道教文化的渗透使武术发展为合养生、技击为一体的武术实践体系。
道教文化亦融摄于武术技术之中。武术的动作、招式、套路、技击应用等都属于武术的技术文化层次,道教的精神、观念、思想等在武术的技术文化层次亦有表现,它的气功特别是内丹功广泛运用于武术技能之中。
正宗道家内丹功
一、筑基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肾为-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生成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肾气不足,在于壮年人房事耗精过多。壮年人应当至少隔7天才**一次,要珍惜精水;老年人要下决心断绝**;以上为储精。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
炼精的方法是,外阳举起时,立即闭目内视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吸气,用意念相引,将气从尾闾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不论旋转多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丹经上称作"采小药"(精为药),"采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温养,谨固牢藏",才能炼精化气。《道乡集》说:"小药为外药采于外,用有为有作之法采之"。
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
《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可见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断绝**。可是梦中**,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二、炼精化气
在空闲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膝盖上,把双眼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目珠尽量保持不动,摄取阳光补我元气,待杂念基本肃清,心身安泰后,感觉眼珠发胀,好像有气充实时,即可慢慢地收回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内气充盈,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内视腹中-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凝神也应如是。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朗照力在静功中具有夺天地造化的巨大作用,是练功的总枢。故《阴符经》说:"机在于目"。如失去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初学练功的人,每次练坐凝神气入15分钟,即目光、意念均凝于气穴,则呼吸之气亦自然归于气穴。神意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息息归根,就不从鼻孔呼吸了,能做到如是练功,练习日久,能坐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照射,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静极生动,微队萌生。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后化成的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
发现微阳萌生景象以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仍以目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 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是,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加紧练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真是"二十六宫都是春"了。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四肢温暖,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同,上升脑中;略停一会,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这炼精化气,属小周天。这时内气呼吸是一升一降,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
三、炼气化神
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行周天火候了。以下是采大药。
什么是大药?就是炼气化尽,结成内气一团,伏于气穴,蟠聚不动,采而后生。怎样采而后生?小周天停炼后,仍要凝两目之光,朗照脐下腹中,静等大药活动,不可少离, 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下丹田)。应以内气呼吸聚散法,促其活动。具体方法是:用意念呼吸,呼气使扩散,吸气使聚敛的功法,使其愈动愈旺,迨至静观七天,眼前又现闪光.这是采大药的时间已到。忽觉内气团(大药)大动起来,上下涌动,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感觉两肾热如汤煎,口齿叩动,身涌鼻搐,显此景象,要用采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急摄谷道(肛门),意守尾闾,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道乡集》说:大药为内药,采于内,采而后生,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
过关服食的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冲过尾闾,上升于脑。这时舌舐上鄂,静守一会儿,内气团降入口中、要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的景象,以下练大周天通运。
在一意静守中,忽觉有两道动气,从两脚心同时上升,至尾闾穴合成一团,升至夹脊,停止不动,一意静守,待其动机。当动过夹脊,动气分两道,沿两上肢,流入两个掌心,停止片到,回升至玉枕,合成一团,再升至泥九(脑中),复降入中丹田。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大周天通运的景象。
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形与神俱;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焉得不病。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寿敝天地,
不杀生,要护生,倡放生。不吃荤,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不抽烟,不赌博,不贪财,不图名,不邪恶,不发怒,日三省,高标准,要重德,要有德,多积德,莫停息,多实践,少空谈!!!少言多炼真聪慧,口若悬河实可悲;玄机点破三两言,看君用功有多深!!!
四、炼神还虚
在寂照大定中,显出雪花纷飞,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炼神还虚的具体方法是:把意守部位迁到上丹田(祖窍穴),与中下二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存养全体。无人我之相,也无大地山川之形。纯观无相,与太虚浑为一体,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只昭昭一灵,超绝万古。
五、注意事项
1,炼到小周天内气成形时,脐下腹中有个气丘,越炼越旺,口中津液增多,在练功时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唇,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
2,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疴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成,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
3,练气功要按阶段次序进行,每个阶段有显景,不见显景,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因此,显景是阶段功夫成就的标志。早则不及,迟则过之.
4,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
5,练功忌昏睡.昏睡则气散。每遇昏睡时,要停功睡觉,睡足神清时,再静坐练功。先令神蛰于内,不使目光泄 于外,自然清虚之气氤氲于内。如此凝神,白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6,练功忌着相落空。入坐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属于孤阴,没有造化之机。练功虽重视无为,而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这就是无力中而有为。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霭,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
7,练功忌急躁,心躁则生火,火燥则水沸。或谓之神不可躁,躁则水枯。
8,练功忌烟酒,烟不可吸,邪火扰乱真气,酒不可饮,酒气伤人性情。
9,微阳初动,万勿搬运周天。微阳是内气的嫩芽,尚无结丹,要知升降周天有一定的时节,早则不及,迟则过之,使神气充足,自有天然之机,上升三关,以成自然妙运。如冬至阳生,虽欲其不生行吗?明白此理,还丹可结。
10,气穴就是下丹田,也叫气海、气根、精室;还有称作火炉的,它的部位是在脐肾相对的中间,膻中穴就是中丹田,也叫黄庭,它的部位在心窝里边。祖窍穴就是上丹田,也叫印堂、山根,还有称作鼎的,它的部位是在两眉中间。
11,我练的静功,先用目光摄取天空阳光之气,反回目中,辐射腹中,点化体内阴质,资养元阳之气,则内气生发得快。因此练功必须在阳光明亮之处,夜间练功必须在灯光明朗之处,禁忌在阴暗地方练功,因为这对温养元阳之气没有帮助。
附一 炼内丹的火候运用
古代丹书有内丹火候之说,我的练功体验,确实也有火候的运用。不知火候运用,任意瞎练,就出偏差。
人体内有三种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气动之火。古人称为"三昧真火"。这三种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视不离,叫做武火;意念轻松,似有似无,叫做文火。练功到什么阶段,运用什么样的火,就称为火候。怎样运用呢?人体分两个区域,横隔膜以上,属于阳气区域;横隔膜以下,属于阴气区域。在阳气区域的穴位,宜用文火来锻炼,如意守祖窍、膻中,要似守非守,轻松自如,若是加重意念守窍,气聚血涌,火上加火,就会出偏,如头痛、目眩等。在阴气区域的穴位,当用武火烹炼,如气海、会阴、涌泉,守窍的时候,要意念加重,凝视不离,把阴气化开。这些都是练功的真诀窍。在气通小周天时,后三关尾间、夹脊、玉枕,都是骨质的结构。内气到此停止不动时,必须用三种火一起烧叮���跗��拍芡ü�H缬靡庖��闱抗�兀�癯刍鹕ⅲ��灰淄ü��够岢銎�9χ?阳萌生,是内气的嫩芽,更要用三种火锻炼;炼到一阳大动时,还要用三种火锻炼。若发觉周身如酒醉,眼帘有光闪、耳内有鸣声,这是内气旺盛,达到高峰的景象,火候到,才能进行小周天冲关,若是未到高峰火候,急于求通,强行搬运,就出偏差。切记切记!
值得注意的是,小周天气通以后的练功,仍要意守气海,目光凝视气海穴,鼻息也归于气海,神、意、气三家归到一处,进行武火烧炼,形成了内气呼吸,一呼一吸,在肚脐和下丹田中升降。下田为气根,故古人叫做"息息归根"。此际练功,鼻息自断,恢复到在母腹中的呼吸,故叫做"胎息"。在胎息中,做到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极生动,方有小周天的自然运动。从督脉上升于脑,称为进阳火;沿任脉下降于下田,称为退阴符。也就是补阳气退阴气。在我的体验中,补阳气退阴气适用于素体伯冷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阴盛阳衰。还有从任脉上升于脑,沿督脉下降于会阴的运行法,古人称为进阴火退阳符。此法适用于体质怕热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阳盛阴衰。还有从左边上升、右边下降,从右边上升、左边下降的运气法、这些都是小周天火候炼丹的方法,练到阳光二现、小周天停运的火候已到,练功要进行内气聚散呼吸,以巩固内气团的的壮大成长,练到阳光三现,是 进行大周天运转的火候已到,紧接着内气团大动,上下冲动,肾间热如汤煎,身涌鼻搐,耳内有鸣,这是内气团旺盛的景象,即当用意念急守尾闾,紧缩肛门,向上提起。内气团冲过尾闾,上升于脑,静守一会儿,舌舐上鄂,降入口中,紧缩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咽人中田。气满中田,-意静守,忽觉有两道动气,从脚心同时上升,到尾闾合成一团,上升夹脊,停止不功;动过夹脊,分开两道动气,沿上肢流至两掌心;停止片刻,回升玉枕,合成一团,升至脑海,略一停止,降入口中,复降入中田,充满中、下二田。至此完成了大周天的运动,古人叫做"过关服食运周天"。
以上谈的后天火候,是用意念有为之火,以下练功。以中田和下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也就是以文火温养为主。寂照至极处,转入先天火候,有自然的运动,这巳不是有意念而为的火候,而是按大自然火候规律运动的,不神驭,不息吹,如同大地之气,运转不息-样。不再叙述,是否正确,请气功同仁斧正。 "
附二 玄珠成象法
我认为气功中产生粟米玄珠的形象和作用是很重要,故本人想来谈谈在练功初级阶段中,如何产牛粟米、玄珠及其 作用。
粟米的产生部位,在两眉中间明堂穴(上丹田), 古称开天目, 又叫练慧眼。具体练法:以坐练为主,张开双眼,向前平视,目光凝视一个中心点,眼珠尽量保持不动。感觉眼珠发胀时,目光凝聚一团,慢慢回收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明堂穴,意想这地方有一只眼,用它内视穴中空虚。炼到穴中发胀,如含有气球,即是粟米的产生。它的属性阳中阴,就是《易经》中说的离卦,藏之干心,发之于目。它的作用,性光强大,照射力无量,不离本位旋转着,扫除杂念,凝视气穴,化精为气,生发阳气,使身躯变成纯阳体质。如同天空的太阳。外阳中间有些黑点,光照全球,化生万物-样。玄珠的产生部化,在脐下气海穴(下丹田),古称玄关窍,又叫祖气根、炼丹处。具体炼法:用粟米之光.向下照射气海穴,静观气海穴的虚空境界。要朗彻其光,把性光凝于气海穴,把意念定于气海穴,呼吸之气自然归于气海穴。性光、意念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胎息。肾脏功能坚固如切的人,就能把精炼成气,积气成团,就是玄珠的产生。肾脏功能已亏的入,玄珠难以露相,必须固精不外泄,增强肾脏功能,有精可炼,积气成形,才能炼出玄珠。它的属性阴中阳,就是《易经》中说的坎卦,藏之于肾,发之于气海穴。它的作用大则充盈全身,小则流串全身经络,活泼血脉,化阴气为阳气,抵抗百疴不生。
《大成捷要》说:"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此即所谓先修性,炼出性光,凝光于气海穴,形成了修命炼玄珠。这就是太阳移在月明中,也就是心肾相交,坎离交媾,炼的玄关窍开,促成-阳初动,产生玄珠,冲开后三和前三关,运行于周天。如同天地间的太阳,照射大地,吸引着地球围着太阳旋转-样。
根据我练功三十余年的体验,玄珠的产生,是在精液充盈条件下孕育中形成的,所以它难求的关键,以精液强弱为标准。青年未破过身的人,玄珠露相就快,若是固不住精,也是枉然。老年肾脏功能亏损的人,就是炼功三年五载,玄珠也难露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年气血已衰,无精可炼,内气难以产生,若是坚持不懈的练功,何时把肾脏功能增强起来,能固住精不外泄,才能有精炼成气,气足自然结聚成珠。因为有这些难做到的条件,所以难求了。这是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广大练功者体验吧!
2006-07-25
展开全部
道教武功
太极拳
来 源 : 远 在 南 北 朝 时 期 就 已 出 现 了 内 功 太 极 学 拳 。 明 代 武 当 道 士 张 三 丰 创 太 极 拳 十 三 势 , 被 后 人 奉 为 太 极 拳 始 祖 。 到 了 清 代 , 山 西 武 术 家 王 宗 岳 用 《 易 经 》 中 太 极 阴 阳 的 哲 理 来 解 释 拳 经 , 写 成 《 太 极 拳 论 》 , 从 此 太 极 拳 正 式 定 名 。 太 极 拳 来 源 有 三 : 1 . 综 合 吸 收 明 代 各 家 拳 法 , 特 别 是 三 十 二 势 长 拳 。 2 . 结 合 道 家 的 导 引 , 吐 纳 之 术 以 及 道 医 的 经 络 学 说 。 3 . 运 用 道 教 的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以 及 道 教 内 丹 的 易 学 思 想 来 解 释 拳 理 。
特 点 : 太 极 拳 分 陈 式 、 杨 式 、 武 式 、 吴 式 、 孙 式 五 派 。 无 论 哪 一 派 都 具 有 以 下 特 点 : 1 . 静 心 用 意 , 身 随 意 迁 。 呼 吸 与 动 作 紧 密 配 合 , 呼 吸 平 稳 , 深 均 自 然 。 2 . 中 正 安 舒 , 柔 和 缓 慢 。 轻 灵 沉 著 , 刚 柔 相 济 。 3 . 动 作 弧 形 , 圆 活 不 滞 。 连 贯 协 调 , 虚 实 分 明 。
思 想 : 太 极 拳 中 蕴 含 有 丰 富 的 道 家 哲 学 思 想 。 认 为 练 拳 之 人 始 终 处 於 太 极 阴 阳 的 转 换 变 动 之 中 。 同 时 太 极 拳 中 还 存 在 著 刚 柔 , 虚 实 , 动 静 , 快 慢 , 开 合 , 屈 伸 等 阴 阳 对 立 统 一 关 系 。
内 容 : 从 广 义 上 讲 , 太 极 拳 除 了 拳 以 外 还 包 括 太 极 刀 , 太 极 剑 , 太 极 枪 , 以 及 太 极 推 手 等 多 方 面 内 容 。
形意拳
形 意 拳 , 原 作 「 心 意 拳 」 , 乃 以 心 行 意 之 义 , 后 讹 为 「 形 意 拳 」 , 相 传 创 自 岳 飞 。 该 拳 以 五 行 、 十 二 形 体 , 以 展 、 截 、 裹 、 跨 、 挑 、 顶 、 云 、 领 八 字 为 用 。 其 基 本 功 为 站 桩 与 盘 根 。 形 意 桩 要 诀 为 : 「 头 项 、 项 竖 、 肩 垂 、 抱 胯 、 前 膊 、 裹 肘 、 提 膝 、 提 肛 、 手 心 回 缩 。 」 包 括 五 形 拳 ( 一 劈 、 二 ( 手 + 崩 ) 、 三 攒 、 四 潧 、 五 横 之 法 , 分 金 木 水 火 土 ) 、 十 二 形 拳 ( 龙 、 虎 、 猴 、 马 騹 、 鸡 、 燕 、 鹞 、 蛇 ( 鸟 + 台 ) 、 鹰 、 熊 ) 和 进 退 连 环 拳 。 推 之 为 剑 术 、 枪 术 。 此 拳 起 于 明 劲 、 次 用 暗 劲 、 终 于 化 劲 , 使 气 力 达 于 四 梢 。 后 继 有 发 展 , 综 合 诸 家 之 长 , 蔚 为 大 观 。
武当八卦掌
武 当 八 卦 掌 是 一 种 把 攻 防 招 术 和 导 引 方 法 融 合 于 绕 圆 走 转 之 中 的 拳 术 。 原 名 " 转 掌 " , 后 称 " 八 卦 掌 " 、 也 称 " 八 卦 转 掌 " 、 " 游 身 八 卦 掌 " 、 " 阴 阳 八 卦 掌 " 、 " 八 卦 连 环 掌 " 等 。 后 世 传 习 者 多 以 转 掌 的 走 圈 似 循 八 个 方 位 的 连 线 。 其 技 法 讲 究 纵 横 交 错 、 随 走 随 变 ; 其 击 法 讲 究 临 机 应 变 , 以 变 应 变 , 合 于 〈 周 易 〉 中 " 刚 柔 相 摩 、 八 卦 相 荡 " , 运 动 不 息 、 变 化 不 止 之 理 , 而 惯 称 为 八 卦 掌 。 关 于 此 掌 的 起 源 , 传 说 不 一 , 据 考 证 为 清 咸 同 时 河 北 文 安 朱 家 务 董 海 川 所 创 。 此 掌 系 以 极 似 道 教 " 转 天 尊 " 的 绕 圆 走 圈 导 引 术 和 武 术 攻 防 方 法 融 合 成 基 本 运 动 形 式 , 采 用 " 易 理 " 论 述 拳 术 运 动 规 律 , 形 成 " 以 动 为 本 、 以 变 为 法 " 的 基 本 拳 理 。 武 当 八 卦 掌 以 站 桩 和 行 步 为 基 本 功 , 以 绕 圆 走 圈 为 基 本 运 动 形 式 。 走 转 的 足 迹 路 线 分 为 走 阴 阳 鱼 、 走 八 卦 图 、 走 九 宫 等 , 它 充 分 发 挥 掌 比 拳 和 勾 长 的 优 势 , 以 掌 代 拳 施 捶 打 之 能 , 以 掌 代 勾 行 拔 掳 之 巧 , 形 成 了 该 掌 系 手 法 几 乎 全 是 掌 法 的 特 点 。 八 卦 掌 不 仅 是 一 门 技 击 术 , 也 是 一 门 健 身 术 。 据 研 究 表 明 , 经 常 练 习 武 当 八 卦 掌 , 能 改 善 各 自 体 系 统 的 机 能 , 取 得 健 身 延 年 的 效 益 。 武 当 八 卦 掌 是 道 教 武 功 之 结 晶 。
武当太乙五行拳
原 名 为 「 太 乙 五 行 擒 扑 二 十 三 式 」 。 此 拳 本 为 武 当 山 秘 而 不 传 之 拳 技 , 1 9 8 0 年 金 子 弢 ( 1 9 0 4 - 1 9 8 5 ) 在 山 西 太 原 所 举 办 之 全 国 武 术 观 摩 交 流 大 会 中 表 演 , 震 惊 四 座 , 因 而 公 之 于 世 。 此 拳 亦 从 此 简 名 为 「 武 当 太 乙 五 行 拳 」 。 金 子 弢 后 被 邀 返 回 武 当 山 , 传 赵 剑 英 , 剑 英 传 现 任 武 当 拳 术 教 练 钟 云 龙 道 长 。
金 子 弢 , 原 名 爱 新 觉 罗 · 溥 儇 , 为 清 皇 室 子 弟 , 宣 统 溥 仪 乃 其 长 兄 。 金 子 弢 于 1 9 2 9 年 上 武 当 山 随 李 合 林 学 此 拳 , 一 直 秘 练 不 传 , 直 至 1 9 8 0 年 才 公 开 表 演 。
此 套 路 技 巧 高 , 拳 理 深 , 一 直 被 视 为 武 当 山 「 镇 山 之 宝 」 , 即 使 现 今 武 当 弟 子 , 能 得 学 此 拳 者 寥 寥 无 几 , 非 有 为 之 道 徒 不 得 其 传 。
此 拳 为 明 朝 龙 门 第 八 代 张 守 性 所 创 , 由 于 他 根 据 张 三 丰 「 太 极 十 三 式 」 发 挥 而 成 , 所 以 此 拳 路 极 关 注 八 方 , 善 窜 走 腾 挪 , 声 东 击 西 , 甚 适 合 群 斗 。 其 步 法 身 法 , 均 贵 柔 而 用 刚 , 朴 实 而 无 华 。 其 技 击 方 面 则 注 重 擒 拿 , 包 括 锁 颈 、 封 马 、 擒 臂 、 脱 腕 等 技 法 。 又 善 用 「 插 捶 」 , 即 以 第 二 指 关 节 击 打 , 并 用 身 法 步 法 增 强 其 击 打 威 力 ; 其 特 色 是 入 马 封 锁 敌 人 前 锋 脚 , 进 而 摆 膝 跪 压 敌 方 小 腿 , 轻 则 封 腿 令 其 动 弹 不 得 , 重 则 断 其 胫 腓 , 又 上 下 相 随 , 同 时 间 施 以 缠 丝 劲 使 出 插 捶 , 击 打 敌 人 肋 骨 。 另 外 , 其 掌 劲 多 沉 重 而 具 爆 炸 性 , 以 松 柔 为 基 , 劲 从 内 发 , 充 份 表 现 出 武 当 内 家 功 夫 之 特 色 。
武 当 太 乙 五 行 拳 之 拳 式 �
预 备 式 : 混 元 一 气 旋 转 干 坤
1. 白 猿 出 洞 双 峰 拜 日
2. 勒 马 悬 崖 海 底 顶 云
3. 蛟 龙 溟 蒙 雷 劈 山 洪
4. 犀 牛 望 月 转 身 托 天
5. 青 狮 抱 球 闪 耀 金 庭
6. 豹 子 含 美 仰 颈 惊 林
7. 大 鹏 展 翅 群 兽 震 惊
8. 花 鹿 采 芝 俯 饮 清 泉
9. 黄 蟒 吐 津 戏 引 蝼 群
10. 鲤 鱼 打 挺 波 浪 滔 天
11. 雄 鹰 探 山 双 擒 鸡 群
12. 仙 鹤 腾 空 飞 舞 风 云
13. 金 猴 窃 丹 炉 火 皆 平
14. 青 娥 探 月 波 平 浪 静
15. 黑 熊 反 掌 威 震 森 林
16. 金 蟾 得 度 醉 卧 瑶 池
17. 喜 鹊 登 枝 寒 立 梅 荫
18. 苍 龙 入 海 意 守 心 宁
19. 野 马 抖 鬃 烈 性 飞 腾
20. 神 猿 入 洞 性 归 心 田
21. 彩 凤 凌 空 百 鸟 齐 呜
22. 伏 虎 灵 台 永 守 黄 庭
23. 抱 元 守 一 正 气 长 存
收 式 : 动 静 结 合 反 转 乾 坤
太极拳
来 源 : 远 在 南 北 朝 时 期 就 已 出 现 了 内 功 太 极 学 拳 。 明 代 武 当 道 士 张 三 丰 创 太 极 拳 十 三 势 , 被 后 人 奉 为 太 极 拳 始 祖 。 到 了 清 代 , 山 西 武 术 家 王 宗 岳 用 《 易 经 》 中 太 极 阴 阳 的 哲 理 来 解 释 拳 经 , 写 成 《 太 极 拳 论 》 , 从 此 太 极 拳 正 式 定 名 。 太 极 拳 来 源 有 三 : 1 . 综 合 吸 收 明 代 各 家 拳 法 , 特 别 是 三 十 二 势 长 拳 。 2 . 结 合 道 家 的 导 引 , 吐 纳 之 术 以 及 道 医 的 经 络 学 说 。 3 . 运 用 道 教 的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以 及 道 教 内 丹 的 易 学 思 想 来 解 释 拳 理 。
特 点 : 太 极 拳 分 陈 式 、 杨 式 、 武 式 、 吴 式 、 孙 式 五 派 。 无 论 哪 一 派 都 具 有 以 下 特 点 : 1 . 静 心 用 意 , 身 随 意 迁 。 呼 吸 与 动 作 紧 密 配 合 , 呼 吸 平 稳 , 深 均 自 然 。 2 . 中 正 安 舒 , 柔 和 缓 慢 。 轻 灵 沉 著 , 刚 柔 相 济 。 3 . 动 作 弧 形 , 圆 活 不 滞 。 连 贯 协 调 , 虚 实 分 明 。
思 想 : 太 极 拳 中 蕴 含 有 丰 富 的 道 家 哲 学 思 想 。 认 为 练 拳 之 人 始 终 处 於 太 极 阴 阳 的 转 换 变 动 之 中 。 同 时 太 极 拳 中 还 存 在 著 刚 柔 , 虚 实 , 动 静 , 快 慢 , 开 合 , 屈 伸 等 阴 阳 对 立 统 一 关 系 。
内 容 : 从 广 义 上 讲 , 太 极 拳 除 了 拳 以 外 还 包 括 太 极 刀 , 太 极 剑 , 太 极 枪 , 以 及 太 极 推 手 等 多 方 面 内 容 。
形意拳
形 意 拳 , 原 作 「 心 意 拳 」 , 乃 以 心 行 意 之 义 , 后 讹 为 「 形 意 拳 」 , 相 传 创 自 岳 飞 。 该 拳 以 五 行 、 十 二 形 体 , 以 展 、 截 、 裹 、 跨 、 挑 、 顶 、 云 、 领 八 字 为 用 。 其 基 本 功 为 站 桩 与 盘 根 。 形 意 桩 要 诀 为 : 「 头 项 、 项 竖 、 肩 垂 、 抱 胯 、 前 膊 、 裹 肘 、 提 膝 、 提 肛 、 手 心 回 缩 。 」 包 括 五 形 拳 ( 一 劈 、 二 ( 手 + 崩 ) 、 三 攒 、 四 潧 、 五 横 之 法 , 分 金 木 水 火 土 ) 、 十 二 形 拳 ( 龙 、 虎 、 猴 、 马 騹 、 鸡 、 燕 、 鹞 、 蛇 ( 鸟 + 台 ) 、 鹰 、 熊 ) 和 进 退 连 环 拳 。 推 之 为 剑 术 、 枪 术 。 此 拳 起 于 明 劲 、 次 用 暗 劲 、 终 于 化 劲 , 使 气 力 达 于 四 梢 。 后 继 有 发 展 , 综 合 诸 家 之 长 , 蔚 为 大 观 。
武当八卦掌
武 当 八 卦 掌 是 一 种 把 攻 防 招 术 和 导 引 方 法 融 合 于 绕 圆 走 转 之 中 的 拳 术 。 原 名 " 转 掌 " , 后 称 " 八 卦 掌 " 、 也 称 " 八 卦 转 掌 " 、 " 游 身 八 卦 掌 " 、 " 阴 阳 八 卦 掌 " 、 " 八 卦 连 环 掌 " 等 。 后 世 传 习 者 多 以 转 掌 的 走 圈 似 循 八 个 方 位 的 连 线 。 其 技 法 讲 究 纵 横 交 错 、 随 走 随 变 ; 其 击 法 讲 究 临 机 应 变 , 以 变 应 变 , 合 于 〈 周 易 〉 中 " 刚 柔 相 摩 、 八 卦 相 荡 " , 运 动 不 息 、 变 化 不 止 之 理 , 而 惯 称 为 八 卦 掌 。 关 于 此 掌 的 起 源 , 传 说 不 一 , 据 考 证 为 清 咸 同 时 河 北 文 安 朱 家 务 董 海 川 所 创 。 此 掌 系 以 极 似 道 教 " 转 天 尊 " 的 绕 圆 走 圈 导 引 术 和 武 术 攻 防 方 法 融 合 成 基 本 运 动 形 式 , 采 用 " 易 理 " 论 述 拳 术 运 动 规 律 , 形 成 " 以 动 为 本 、 以 变 为 法 " 的 基 本 拳 理 。 武 当 八 卦 掌 以 站 桩 和 行 步 为 基 本 功 , 以 绕 圆 走 圈 为 基 本 运 动 形 式 。 走 转 的 足 迹 路 线 分 为 走 阴 阳 鱼 、 走 八 卦 图 、 走 九 宫 等 , 它 充 分 发 挥 掌 比 拳 和 勾 长 的 优 势 , 以 掌 代 拳 施 捶 打 之 能 , 以 掌 代 勾 行 拔 掳 之 巧 , 形 成 了 该 掌 系 手 法 几 乎 全 是 掌 法 的 特 点 。 八 卦 掌 不 仅 是 一 门 技 击 术 , 也 是 一 门 健 身 术 。 据 研 究 表 明 , 经 常 练 习 武 当 八 卦 掌 , 能 改 善 各 自 体 系 统 的 机 能 , 取 得 健 身 延 年 的 效 益 。 武 当 八 卦 掌 是 道 教 武 功 之 结 晶 。
武当太乙五行拳
原 名 为 「 太 乙 五 行 擒 扑 二 十 三 式 」 。 此 拳 本 为 武 当 山 秘 而 不 传 之 拳 技 , 1 9 8 0 年 金 子 弢 ( 1 9 0 4 - 1 9 8 5 ) 在 山 西 太 原 所 举 办 之 全 国 武 术 观 摩 交 流 大 会 中 表 演 , 震 惊 四 座 , 因 而 公 之 于 世 。 此 拳 亦 从 此 简 名 为 「 武 当 太 乙 五 行 拳 」 。 金 子 弢 后 被 邀 返 回 武 当 山 , 传 赵 剑 英 , 剑 英 传 现 任 武 当 拳 术 教 练 钟 云 龙 道 长 。
金 子 弢 , 原 名 爱 新 觉 罗 · 溥 儇 , 为 清 皇 室 子 弟 , 宣 统 溥 仪 乃 其 长 兄 。 金 子 弢 于 1 9 2 9 年 上 武 当 山 随 李 合 林 学 此 拳 , 一 直 秘 练 不 传 , 直 至 1 9 8 0 年 才 公 开 表 演 。
此 套 路 技 巧 高 , 拳 理 深 , 一 直 被 视 为 武 当 山 「 镇 山 之 宝 」 , 即 使 现 今 武 当 弟 子 , 能 得 学 此 拳 者 寥 寥 无 几 , 非 有 为 之 道 徒 不 得 其 传 。
此 拳 为 明 朝 龙 门 第 八 代 张 守 性 所 创 , 由 于 他 根 据 张 三 丰 「 太 极 十 三 式 」 发 挥 而 成 , 所 以 此 拳 路 极 关 注 八 方 , 善 窜 走 腾 挪 , 声 东 击 西 , 甚 适 合 群 斗 。 其 步 法 身 法 , 均 贵 柔 而 用 刚 , 朴 实 而 无 华 。 其 技 击 方 面 则 注 重 擒 拿 , 包 括 锁 颈 、 封 马 、 擒 臂 、 脱 腕 等 技 法 。 又 善 用 「 插 捶 」 , 即 以 第 二 指 关 节 击 打 , 并 用 身 法 步 法 增 强 其 击 打 威 力 ; 其 特 色 是 入 马 封 锁 敌 人 前 锋 脚 , 进 而 摆 膝 跪 压 敌 方 小 腿 , 轻 则 封 腿 令 其 动 弹 不 得 , 重 则 断 其 胫 腓 , 又 上 下 相 随 , 同 时 间 施 以 缠 丝 劲 使 出 插 捶 , 击 打 敌 人 肋 骨 。 另 外 , 其 掌 劲 多 沉 重 而 具 爆 炸 性 , 以 松 柔 为 基 , 劲 从 内 发 , 充 份 表 现 出 武 当 内 家 功 夫 之 特 色 。
武 当 太 乙 五 行 拳 之 拳 式 �
预 备 式 : 混 元 一 气 旋 转 干 坤
1. 白 猿 出 洞 双 峰 拜 日
2. 勒 马 悬 崖 海 底 顶 云
3. 蛟 龙 溟 蒙 雷 劈 山 洪
4. 犀 牛 望 月 转 身 托 天
5. 青 狮 抱 球 闪 耀 金 庭
6. 豹 子 含 美 仰 颈 惊 林
7. 大 鹏 展 翅 群 兽 震 惊
8. 花 鹿 采 芝 俯 饮 清 泉
9. 黄 蟒 吐 津 戏 引 蝼 群
10. 鲤 鱼 打 挺 波 浪 滔 天
11. 雄 鹰 探 山 双 擒 鸡 群
12. 仙 鹤 腾 空 飞 舞 风 云
13. 金 猴 窃 丹 炉 火 皆 平
14. 青 娥 探 月 波 平 浪 静
15. 黑 熊 反 掌 威 震 森 林
16. 金 蟾 得 度 醉 卧 瑶 池
17. 喜 鹊 登 枝 寒 立 梅 荫
18. 苍 龙 入 海 意 守 心 宁
19. 野 马 抖 鬃 烈 性 飞 腾
20. 神 猿 入 洞 性 归 心 田
21. 彩 凤 凌 空 百 鸟 齐 呜
22. 伏 虎 灵 台 永 守 黄 庭
23. 抱 元 守 一 正 气 长 存
收 式 : 动 静 结 合 反 转 乾 坤
参考资料: http://www.gb.taoism.org.hk/religious-activities%26rituals/taoist-kungfu/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正宗道家内丹功
一、筑基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肾为-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生成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肾气不足,在于壮年人房事耗精过多。壮年人应当至少隔7天才**一次,要珍惜精水;老年人要下决心断绝**;以上为储精。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
炼精的方法是,外阳举起时,立即闭目内视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吸气,用意念相引,将气从尾闾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不论旋转多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丹经上称作"采小药"(精为药),"采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温养,谨固牢藏",才能炼精化气。《道乡集》说:"小药为外药采于外,用有为有作之法采之"。
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
《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可见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断绝**。可是梦中**,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二、炼精化气
在空闲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膝盖上,把双眼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目珠尽量保持不动,摄取阳光补我元气,待杂念基本肃清,心身安泰后,感觉眼珠发胀,好像有气充实时,即可慢慢地收回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内气充盈,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内视腹中-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凝神也应如是。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朗照力在静功中具有夺天地造化的巨大作用,是练功的总枢。故《阴符经》说:"机在于目"。如失去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初学练功的人,每次练坐凝神气入15分钟,即目光、意念均凝于气穴,则呼吸之气亦自然归于气穴。神意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息息归根,就不从鼻孔呼吸了,能做到如是练功,练习日久,能坐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照射,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静极生动,微队萌生。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后化成的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
发现微阳萌生景象以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仍以目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 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是,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加紧练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真是"二十六宫都是春"了。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四肢温暖,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同,上升脑中;略停一会,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这炼精化气,属小周天。这时内气呼吸是一升一降,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
三、炼气化神
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行周天火候了。以下是采大药。
什么是大药?就是炼气化尽,结成内气一团,伏于气穴,蟠聚不动,采而后生。怎样采而后生?小周天停炼后,仍要凝两目之光,朗照脐下腹中,静等大药活动,不可少离, 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下丹田)。应以内气呼吸聚散法,促其活动。具体方法是:用意念呼吸,呼气使扩散,吸气使聚敛的功法,使其愈动愈旺,迨至静观七天,眼前又现闪光.这是采大药的时间已到。忽觉内气团(大药)大动起来,上下涌动,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感觉两肾热如汤煎,口齿叩动,身涌鼻搐,显此景象,要用采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急摄谷道(肛门),意守尾闾,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道乡集》说:大药为内药,采于内,采而后生,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
过关服食的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冲过尾闾,上升于脑。这时舌舐上鄂,静守一会儿,内气团降入口中、要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的景象,以下练大周天通运。
在一意静守中,忽觉有两道动气,从两脚心同时上升,至尾闾穴合成一团,升至夹脊,停止不动,一意静守,待其动机。当动过夹脊,动气分两道,沿两上肢,流入两个掌心,停止片到,回升至玉枕,合成一团,再升至泥九(脑中),复降入中丹田。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大周天通运的景象。
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形与神俱;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焉得不病。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寿敝天地,
不杀生,要护生,倡放生。不吃荤,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不抽烟,不赌博,不贪财,不图名,不邪恶,不发怒,日三省,高标准,要重德,要有德,多积德,莫停息,多实践,少空谈!!!少言多炼真聪慧,口若悬河实可悲;玄机点破三两言,看君用功有多深!!!
四、炼神还虚
在寂照大定中,显出雪花纷飞,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炼神还虚的具体方法是:把意守部位迁到上丹田(祖窍穴),与中下二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存养全体。无人我之相,也无大地山川之形。纯观无相,与太虚浑为一体,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只昭昭一灵,超绝万古。
五、注意事项
1,炼到小周天内气成形时,脐下腹中有个气丘,越炼越旺,口中津液增多,在练功时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唇,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
2,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疴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成,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
3,练气功要按阶段次序进行,每个阶段有显景,不见显景,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因此,显景是阶段功夫成就的标志。早则不及,迟则过之.
4,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
5,练功忌昏睡.昏睡则气散。每遇昏睡时,要停功睡觉,睡足神清时,再静坐练功。先令神蛰于内,不使目光泄 于外,自然清虚之气氤氲于内。如此凝神,白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6,练功忌着相落空。入坐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属于孤阴,没有造化之机。练功虽重视无为,而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这就是无力中而有为。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霭,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
7,练功忌急躁,心躁则生火,火燥则水沸。或谓之神不可躁,躁则水枯。
8,练功忌烟酒,烟不可吸,邪火扰乱真气,酒不可饮,酒气伤人性情。
9,微阳初动,万勿搬运周天。微阳是内气的嫩芽,尚无结丹,要知升降周天有一定的时节,早则不及,迟则过之,使神气充足,自有天然之机,上升三关,以成自然妙运。如冬至阳生,虽欲其不生行吗?明白此理,还丹可结。
10,气穴就是下丹田,也叫气海、气根、精室;还有称作火炉的,它的部位是在脐肾相对的中间,膻中穴就是中丹田,也叫黄庭,它的部位在心窝里边。祖窍穴就是上丹田,也叫印堂、山根,还有称作鼎的,它的部位是在两眉中间。
11,我练的静功,先用目光摄取天空阳光之气,反回目中,辐射腹中,点化体内阴质,资养元阳之气,则内气生发得快。因此练功必须在阳光明亮之处,夜间练功必须在灯光明朗之处,禁忌在阴暗地方练功,因为这对温养元阳之气没有帮助。
附一 炼内丹的火候运用
古代丹书有内丹火候之说,我的练功体验,确实也有火候的运用。不知火候运用,任意瞎练,就出偏差。
人体内有三种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气动之火。古人称为"三昧真火"。这三种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视不离,叫做武火;意念轻松,似有似无,叫做文火。练功到什么阶段,运用什么样的火,就称为火候。怎样运用呢?人体分两个区域,横隔膜以上,属于阳气区域;横隔膜以下,属于阴气区域。在阳气区域的穴位,宜用文火来锻炼,如意守祖窍、膻中,要似守非守,轻松自如,若是加重意念守窍,气聚血涌,火上加火,就会出偏,如头痛、目眩等。在阴气区域的穴位,当用武火烹炼,如气海、会阴、涌泉,守窍的时候,要意念加重,凝视不离,把阴气化开。这些都是练功的真诀窍。在气通小周天时,后三关尾间、夹脊、玉枕,都是骨质的结构。内气到此停止不动时,必须用三种火一起烧叮���跗��拍芡ü�H缬靡庖��闱抗�兀�癯刍鹕ⅲ��灰淄ü��够岢銎�9χ?阳萌生,是内气的嫩芽,更要用三种火锻炼;炼到一阳大动时,还要用三种火锻炼。若发觉周身如酒醉,眼帘有光闪、耳内有鸣声,这是内气旺盛,达到高峰的景象,火候到,才能进行小周天冲关,若是未到高峰火候,急于求通,强行搬运,就出偏差。切记切记!
值得注意的是,小周天气通以后的练功,仍要意守气海,目光凝视气海穴,鼻息也归于气海,神、意、气三家归到一处,进行武火烧炼,形成了内气呼吸,一呼一吸,在肚脐和下丹田中升降。下田为气根,故古人叫做"息息归根"。此际练功,鼻息自断,恢复到在母腹中的呼吸,故叫做"胎息"。在胎息中,做到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极生动,方有小周天的自然运动。从督脉上升于脑,称为进阳火;沿任脉下降于下田,称为退阴符。也就是补阳气退阴气。在我的体验中,补阳气退阴气适用于素体伯冷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阴盛阳衰。还有从任脉上升于脑,沿督脉下降于会阴的运行法,古人称为进阴火退阳符。此法适用于体质怕热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阳盛阴衰。还有从左边上升、右边下降,从右边上升、左边下降的运气法、这些都是小周天火候炼丹的方法,练到阳光二现、小周天停运的火候已到,练功要进行内气聚散呼吸,以巩固内气团的的壮大成长,练到阳光三现,是 进行大周天运转的火候已到,紧接着内气团大动,上下冲动,肾间热如汤煎,身涌鼻搐,耳内有鸣,这是内气团旺盛的景象,即当用意念急守尾闾,紧缩肛门,向上提起。内气团冲过尾闾,上升于脑,静守一会儿,舌舐上鄂,降入口中,紧缩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咽人中田。气满中田,-意静守,忽觉有两道动气,从脚心同时上升,到尾闾合成一团,上升夹脊,停止不功;动过夹脊,分开两道动气,沿上肢流至两掌心;停止片刻,回升玉枕,合成一团,升至脑海,略一停止,降入口中,复降入中田,充满中、下二田。至此完成了大周天的运动,古人叫做"过关服食运周天"。
以上谈的后天火候,是用意念有为之火,以下练功。以中田和下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也就是以文火温养为主。寂照至极处,转入先天火候,有自然的运动,这巳不是有意念而为的火候,而是按大自然火候规律运动的,不神驭,不息吹,如同大地之气,运转不息-样。不再叙述,是否正确,请气功同仁斧正。 "
附二 玄珠成象法
我认为气功中产生粟米玄珠的形象和作用是很重要,故本人想来谈谈在练功初级阶段中,如何产牛粟米、玄珠及其 作用。
粟米的产生部位,在两眉中间明堂穴(上丹田), 古称开天目, 又叫练慧眼。具体练法:以坐练为主,张开双眼,向前平视,目光凝视一个中心点,眼珠尽量保持不动。感觉眼珠发胀时,目光凝聚一团,慢慢回收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明堂穴,意想这地方有一只眼,用它内视穴中空虚。炼到穴中发胀,如含有气球,即是粟米的产生。它的属性阳中阴,就是《易经》中说的离卦,藏之干心,发之于目。它的作用,性光强大,照射力无量,不离本位旋转着,扫除杂念,凝视气穴,化精为气,生发阳气,使身躯变成纯阳体质。如同天空的太阳。外阳中间有些黑点,光照全球,化生万物-样。玄珠的产生部化,在脐下气海穴(下丹田),古称玄关窍,又叫祖气根、炼丹处。具体炼法:用粟米之光.向下照射气海穴,静观气海穴的虚空境界。要朗彻其光,把性光凝于气海穴,把意念定于气海穴,呼吸之气自然归于气海穴。性光、意念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胎息。肾脏功能坚固如切的人,就能把精炼成气,积气成团,就是玄珠的产生。肾脏功能已亏的入,玄珠难以露相,必须固精不外泄,增强肾脏功能,有精可炼,积气成形,才能炼出玄珠。它的属性阴中阳,就是《易经》中说的坎卦,藏之于肾,发之于气海穴。它的作用大则充盈全身,小则流串全身经络,活泼血脉,化阴气为阳气,抵抗百疴不生。
《大成捷要》说:"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此即所谓先修性,炼出性光,凝光于气海穴,形成了修命炼玄珠。这就是太阳移在月明中,也就是心肾相交,坎离交媾,炼的玄关窍开,促成-阳初动,产生玄珠,冲开后三和前三关,运行于周天。如同天地间的太阳,照射大地,吸引着地球围着太阳旋转-样。
根据我练功三十余年的体验,玄珠的产生,是在精液充盈条件下孕育中形成的,所以它难求的关键,以精液强弱为标准。青年未破过身的人,玄珠露相就快,若是固不住精,也是枉然。老年肾脏功能亏损的人,就是炼功三年五载,玄珠也难露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年气血已衰,无精可炼,内气难以产生,若是坚持不懈的练功,何时把肾脏功能增强起来,能固住精不外泄,才能有精炼成气,气足自然结聚成珠。因为有这些难做到的条件,所以难求了。这是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广大练功者体验吧!
一、筑基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肾为-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生成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肾气不足,在于壮年人房事耗精过多。壮年人应当至少隔7天才**一次,要珍惜精水;老年人要下决心断绝**;以上为储精。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
炼精的方法是,外阳举起时,立即闭目内视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吸气,用意念相引,将气从尾闾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不论旋转多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丹经上称作"采小药"(精为药),"采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温养,谨固牢藏",才能炼精化气。《道乡集》说:"小药为外药采于外,用有为有作之法采之"。
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
《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可见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断绝**。可是梦中**,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二、炼精化气
在空闲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膝盖上,把双眼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目珠尽量保持不动,摄取阳光补我元气,待杂念基本肃清,心身安泰后,感觉眼珠发胀,好像有气充实时,即可慢慢地收回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内气充盈,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内视腹中-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凝神也应如是。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朗照力在静功中具有夺天地造化的巨大作用,是练功的总枢。故《阴符经》说:"机在于目"。如失去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初学练功的人,每次练坐凝神气入15分钟,即目光、意念均凝于气穴,则呼吸之气亦自然归于气穴。神意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息息归根,就不从鼻孔呼吸了,能做到如是练功,练习日久,能坐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照射,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静极生动,微队萌生。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后化成的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
发现微阳萌生景象以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仍以目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 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是,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加紧练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真是"二十六宫都是春"了。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四肢温暖,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同,上升脑中;略停一会,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这炼精化气,属小周天。这时内气呼吸是一升一降,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
三、炼气化神
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行周天火候了。以下是采大药。
什么是大药?就是炼气化尽,结成内气一团,伏于气穴,蟠聚不动,采而后生。怎样采而后生?小周天停炼后,仍要凝两目之光,朗照脐下腹中,静等大药活动,不可少离, 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下丹田)。应以内气呼吸聚散法,促其活动。具体方法是:用意念呼吸,呼气使扩散,吸气使聚敛的功法,使其愈动愈旺,迨至静观七天,眼前又现闪光.这是采大药的时间已到。忽觉内气团(大药)大动起来,上下涌动,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感觉两肾热如汤煎,口齿叩动,身涌鼻搐,显此景象,要用采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急摄谷道(肛门),意守尾闾,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道乡集》说:大药为内药,采于内,采而后生,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
过关服食的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冲过尾闾,上升于脑。这时舌舐上鄂,静守一会儿,内气团降入口中、要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的景象,以下练大周天通运。
在一意静守中,忽觉有两道动气,从两脚心同时上升,至尾闾穴合成一团,升至夹脊,停止不动,一意静守,待其动机。当动过夹脊,动气分两道,沿两上肢,流入两个掌心,停止片到,回升至玉枕,合成一团,再升至泥九(脑中),复降入中丹田。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大周天通运的景象。
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形与神俱;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焉得不病。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寿敝天地,
不杀生,要护生,倡放生。不吃荤,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不抽烟,不赌博,不贪财,不图名,不邪恶,不发怒,日三省,高标准,要重德,要有德,多积德,莫停息,多实践,少空谈!!!少言多炼真聪慧,口若悬河实可悲;玄机点破三两言,看君用功有多深!!!
四、炼神还虚
在寂照大定中,显出雪花纷飞,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炼神还虚的具体方法是:把意守部位迁到上丹田(祖窍穴),与中下二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存养全体。无人我之相,也无大地山川之形。纯观无相,与太虚浑为一体,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只昭昭一灵,超绝万古。
五、注意事项
1,炼到小周天内气成形时,脐下腹中有个气丘,越炼越旺,口中津液增多,在练功时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唇,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
2,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疴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成,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
3,练气功要按阶段次序进行,每个阶段有显景,不见显景,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因此,显景是阶段功夫成就的标志。早则不及,迟则过之.
4,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
5,练功忌昏睡.昏睡则气散。每遇昏睡时,要停功睡觉,睡足神清时,再静坐练功。先令神蛰于内,不使目光泄 于外,自然清虚之气氤氲于内。如此凝神,白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6,练功忌着相落空。入坐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属于孤阴,没有造化之机。练功虽重视无为,而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这就是无力中而有为。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霭,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
7,练功忌急躁,心躁则生火,火燥则水沸。或谓之神不可躁,躁则水枯。
8,练功忌烟酒,烟不可吸,邪火扰乱真气,酒不可饮,酒气伤人性情。
9,微阳初动,万勿搬运周天。微阳是内气的嫩芽,尚无结丹,要知升降周天有一定的时节,早则不及,迟则过之,使神气充足,自有天然之机,上升三关,以成自然妙运。如冬至阳生,虽欲其不生行吗?明白此理,还丹可结。
10,气穴就是下丹田,也叫气海、气根、精室;还有称作火炉的,它的部位是在脐肾相对的中间,膻中穴就是中丹田,也叫黄庭,它的部位在心窝里边。祖窍穴就是上丹田,也叫印堂、山根,还有称作鼎的,它的部位是在两眉中间。
11,我练的静功,先用目光摄取天空阳光之气,反回目中,辐射腹中,点化体内阴质,资养元阳之气,则内气生发得快。因此练功必须在阳光明亮之处,夜间练功必须在灯光明朗之处,禁忌在阴暗地方练功,因为这对温养元阳之气没有帮助。
附一 炼内丹的火候运用
古代丹书有内丹火候之说,我的练功体验,确实也有火候的运用。不知火候运用,任意瞎练,就出偏差。
人体内有三种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气动之火。古人称为"三昧真火"。这三种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视不离,叫做武火;意念轻松,似有似无,叫做文火。练功到什么阶段,运用什么样的火,就称为火候。怎样运用呢?人体分两个区域,横隔膜以上,属于阳气区域;横隔膜以下,属于阴气区域。在阳气区域的穴位,宜用文火来锻炼,如意守祖窍、膻中,要似守非守,轻松自如,若是加重意念守窍,气聚血涌,火上加火,就会出偏,如头痛、目眩等。在阴气区域的穴位,当用武火烹炼,如气海、会阴、涌泉,守窍的时候,要意念加重,凝视不离,把阴气化开。这些都是练功的真诀窍。在气通小周天时,后三关尾间、夹脊、玉枕,都是骨质的结构。内气到此停止不动时,必须用三种火一起烧叮���跗��拍芡ü�H缬靡庖��闱抗�兀�癯刍鹕ⅲ��灰淄ü��够岢銎�9χ?阳萌生,是内气的嫩芽,更要用三种火锻炼;炼到一阳大动时,还要用三种火锻炼。若发觉周身如酒醉,眼帘有光闪、耳内有鸣声,这是内气旺盛,达到高峰的景象,火候到,才能进行小周天冲关,若是未到高峰火候,急于求通,强行搬运,就出偏差。切记切记!
值得注意的是,小周天气通以后的练功,仍要意守气海,目光凝视气海穴,鼻息也归于气海,神、意、气三家归到一处,进行武火烧炼,形成了内气呼吸,一呼一吸,在肚脐和下丹田中升降。下田为气根,故古人叫做"息息归根"。此际练功,鼻息自断,恢复到在母腹中的呼吸,故叫做"胎息"。在胎息中,做到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极生动,方有小周天的自然运动。从督脉上升于脑,称为进阳火;沿任脉下降于下田,称为退阴符。也就是补阳气退阴气。在我的体验中,补阳气退阴气适用于素体伯冷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阴盛阳衰。还有从任脉上升于脑,沿督脉下降于会阴的运行法,古人称为进阴火退阳符。此法适用于体质怕热的人,因此类人多为阳盛阴衰。还有从左边上升、右边下降,从右边上升、左边下降的运气法、这些都是小周天火候炼丹的方法,练到阳光二现、小周天停运的火候已到,练功要进行内气聚散呼吸,以巩固内气团的的壮大成长,练到阳光三现,是 进行大周天运转的火候已到,紧接着内气团大动,上下冲动,肾间热如汤煎,身涌鼻搐,耳内有鸣,这是内气团旺盛的景象,即当用意念急守尾闾,紧缩肛门,向上提起。内气团冲过尾闾,上升于脑,静守一会儿,舌舐上鄂,降入口中,紧缩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咽人中田。气满中田,-意静守,忽觉有两道动气,从脚心同时上升,到尾闾合成一团,上升夹脊,停止不功;动过夹脊,分开两道动气,沿上肢流至两掌心;停止片刻,回升玉枕,合成一团,升至脑海,略一停止,降入口中,复降入中田,充满中、下二田。至此完成了大周天的运动,古人叫做"过关服食运周天"。
以上谈的后天火候,是用意念有为之火,以下练功。以中田和下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也就是以文火温养为主。寂照至极处,转入先天火候,有自然的运动,这巳不是有意念而为的火候,而是按大自然火候规律运动的,不神驭,不息吹,如同大地之气,运转不息-样。不再叙述,是否正确,请气功同仁斧正。 "
附二 玄珠成象法
我认为气功中产生粟米玄珠的形象和作用是很重要,故本人想来谈谈在练功初级阶段中,如何产牛粟米、玄珠及其 作用。
粟米的产生部位,在两眉中间明堂穴(上丹田), 古称开天目, 又叫练慧眼。具体练法:以坐练为主,张开双眼,向前平视,目光凝视一个中心点,眼珠尽量保持不动。感觉眼珠发胀时,目光凝聚一团,慢慢回收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明堂穴,意想这地方有一只眼,用它内视穴中空虚。炼到穴中发胀,如含有气球,即是粟米的产生。它的属性阳中阴,就是《易经》中说的离卦,藏之干心,发之于目。它的作用,性光强大,照射力无量,不离本位旋转着,扫除杂念,凝视气穴,化精为气,生发阳气,使身躯变成纯阳体质。如同天空的太阳。外阳中间有些黑点,光照全球,化生万物-样。玄珠的产生部化,在脐下气海穴(下丹田),古称玄关窍,又叫祖气根、炼丹处。具体炼法:用粟米之光.向下照射气海穴,静观气海穴的虚空境界。要朗彻其光,把性光凝于气海穴,把意念定于气海穴,呼吸之气自然归于气海穴。性光、意念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胎息。肾脏功能坚固如切的人,就能把精炼成气,积气成团,就是玄珠的产生。肾脏功能已亏的入,玄珠难以露相,必须固精不外泄,增强肾脏功能,有精可炼,积气成形,才能炼出玄珠。它的属性阴中阳,就是《易经》中说的坎卦,藏之于肾,发之于气海穴。它的作用大则充盈全身,小则流串全身经络,活泼血脉,化阴气为阳气,抵抗百疴不生。
《大成捷要》说:"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此即所谓先修性,炼出性光,凝光于气海穴,形成了修命炼玄珠。这就是太阳移在月明中,也就是心肾相交,坎离交媾,炼的玄关窍开,促成-阳初动,产生玄珠,冲开后三和前三关,运行于周天。如同天地间的太阳,照射大地,吸引着地球围着太阳旋转-样。
根据我练功三十余年的体验,玄珠的产生,是在精液充盈条件下孕育中形成的,所以它难求的关键,以精液强弱为标准。青年未破过身的人,玄珠露相就快,若是固不住精,也是枉然。老年肾脏功能亏损的人,就是炼功三年五载,玄珠也难露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年气血已衰,无精可炼,内气难以产生,若是坚持不懈的练功,何时把肾脏功能增强起来,能固住精不外泄,才能有精炼成气,气足自然结聚成珠。因为有这些难做到的条件,所以难求了。这是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广大练功者体验吧!
参考资料: http://www.canghaibbs.com/read.php?tid=65072&page=ea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推荐张义尚《养生蠡测》
下载地址为:http://www.sinology.cn/main/book/daojiao/xiazai/yslc.zip
此外,道学内丹文化网还有很多道家其它资料,网址为:
http://www.dandaowh.com/
下载地址为:http://www.sinology.cn/main/book/daojiao/xiazai/yslc.zip
此外,道学内丹文化网还有很多道家其它资料,网址为:
http://www.dandaowh.com/
参考资料: 道学内丹文化网:http://www.dandaowh.co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