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自成体系不断发展的原因

至少400字。是饮食文化,不是烹饪文化。各位同志们,拜托了,明天就考了。。。。... 至少400字。是饮食文化,不是烹饪文化。各位同志们,拜托了,明天就考了。。。。 展开
 我来答
Parroooot
2009-07-01 · TA获得超过1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人们从茹毛饮血到使用餐具进行饮食是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标志。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中国饮食文化代代传承,其中作为文化的传承的信息就是餐饮礼器的发展。历代的饮食器具品种繁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当饮食文化与政治结合时,它的文化意义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儒家经典的《礼记》明确指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认为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礼制的发端,而饮食活动首先要通过饮食器具来进行,因此饮食器具在礼制系统中的突出地位自不待言。这种重要性集中表现为青铜饮食具在夏商周时期同时作为重要的礼器而存在,鼎也由此演变成国家政权的象征。饮食的礼器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农耕社会发展使人们定居下来以族群为生产单位,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人们的进食方式常常是席地而坐,取火烤制而食,随着此时制陶业开始诞生,从而衍生对容器和食器的要求,从早期造型简单的陶器,发展到后来对陶罐、陶釜、陶甑等炊具的使用,在这过程中也促进了陶器制作业的发展。日趋精美的陶制食具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器的追求与重视,这不但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更足见饮食与美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古语有云:“美食不如美器”,先民逐渐明白美食佳肴也要精致的餐具烘托,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中国饮食的礼器,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基本齐备,后来所有的食具和炊器,除了所用原材料和造型的变化外,其功用方面鲜有超出其用途者。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随着夏、商、周及春秋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中国的饮食器具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食礼仪亦逐步完善。

  夏尧时期,饮食器具还是停留于土质陶的烧制阶段,到了商周时代,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和青铜器的广泛使用,食器有了较大发展,至于使用金、玉、陶、瓷、漆、木、骨、角、象牙、竹等材料制作的饮食器具,更是品种繁多,应有尽有。使用青铜器进行制作的餐饮器具,其器形纹饰或雕琢,或刻镂,纹样精致、形制端庄。到了西周,一些用青铜器制作的餐饮器具还用于祭祀和宴饮,更是被统治阶级赋予特殊的意义,不同身份和社会地位使用餐饮器具有着严格的区分,区别社会尊卑贵贱具象表征,有些器具成为统治者至高无上地位和权威的象征,此即所谓“藏礼于器”。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随着农耕生产的不断发展,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饮食基调和格局已初步奠定,更为重要的是饮食礼仪也随之完善,这一时期随着美食日盛,旧有的食器有的已不适应当时的礼制的要求,或改制或隐退,与饮食文化相适应的新食器不断出现。如三足鼎、鬲、簋、簠、方彝、觥、爵、盉、觚、觯等饮食器已完全消失,而那些造型生动,且有象征的器具一时大为兴盛。此时手工技艺的提高和铜器、漆器的大量使用,使餐饮器具制作工艺更加细致精美,同时也十分重视器具的造型艺术,各种图案纹饰更加形象逼真,还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就使其具有了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如有一款春秋使其的莲鹤方壶,形体高达,高122厘米,宽54厘米,壶身饰以蟠曲龙纹,有两个镂孔龙形大耳,圈足下伏有双兽。壶盖有莲瓣,中立一鹤。此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华美瑰丽,构思新颖,设计巧妙,体现这一时期工艺艺术与饮食器具的完美结合,展现了清新瑰丽的新面貌。同时为在制作这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礼器时,也十分注重其实用性,这一使其的食器体积重量的设计比较适宜,首先考虑的是器物的功用,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的时期,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达,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交流,加上温室种植技术的发明,大大丰富了中国的饮食内容。铁制炊具在汉代开始使用,常见的食具有碗、盘、杯、壶、盒、罐、釜、甑等日用器等。漆器加鎏金钿或银钿制作成高档的餐饮礼器,当时富人使用的银口黄耳,金错蜀杯,就是这类器物。陶、铜、玻璃等器具以及镂银错金的各种食具被广泛使用,还出现了玉石、象牙、骨头、漆木等各种食具;质量较高的青瓷开始运用到饮食器具当中。这些材质制作的饮食礼器品质优良,加工精细,可与金、银器相媲美,成为当时贵族喜爱的日用品,在传承前代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一时期的饮食器具的品种已经较为齐全,不同形制的花色器具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不同食具用途相对确定,并且都讲求成套搭配,杯盘碗碟、锅盆盂瓮,品种齐全,功用完备。盛汤的有勺和匙等,饮器则有盏、杯、盅等。在工艺制作上轻巧精致,更加生活化,实用性更为突出。正如史书记载,当时的食器讲究“雕文雕漆”。到了东汉,瓷器逐渐成为最普遍的食具,产量极大,制作材料也十分完备,青铜器逐渐减少,而被漆器、瓷器所取代。由于器具制作工艺精良,质量上乘,还运销海外。食器分类较前代也越来越细致,茶具、酒具已经从传统食具中独立出来,瓶类实用器逐渐发展成精致的陈设品;碗、盘、瓶及壶变化最多。

  唐代社会生活安定,随着农业的发展经济日益强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有提高,饮食也逐渐丰富,加上手工业艺术不断进步,这又促使饮食器得到丰富的发展。而宋代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使市井文化应运而生,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更是促进了饮食文化的繁荣和昌盛,人们更注重美食与美妙的食器的相配,达到饮食的最高境界。在唐宋时代饮食礼器与食品精致搭配超越了前代,饮食器具已成为艺术精品。唐代金属工艺、陶瓷工艺比之前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使用金银工艺制作各种酒器及饮食器具。唐宋的陶瓷工艺更有突出成就,烧制各种瓷具的窑遍布全国各地,在唐代最具代表的青瓷、白瓷和“唐三彩”表现出制陶工艺的最高境界,用这样的制陶工艺制作了许多精美的饮食器具更以华丽优美著称。青瓷工艺十分注重在餐具的内饰中装饰山水鱼虫花鸟动物和神仙人物等图案,十分生动形象,如至今仍然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唐三彩”,在当时就已是各类高级筵席上的名贵饮食器具。

  这时不仅对餐具的制作上注重精美的造型,更注重在食品与餐具器物的结合上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形制的和谐。如在杜甫古今传唱的佳作《丽人行》中“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的描写,就将人们的日常饮食行为,带入了色彩和谐的艺术审美的境界。当时不仅注重食、器在形与色上的和谐搭配,而且在整个一席菜肴的搭配上,十分讲求构图的整体美。

  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其手工艺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特别是陶瓷艺术的发展,此时的色釉和画彩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陶瓷餐具式样丰富、品种繁多、色泽鲜艳,而纹饰上多“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当时著名的瓷器餐具,有优秀的画手在瓷胎上挥洒自如,使单色青花瓷具有浓淡参差的丰富层次,给人以妙趣横生的感觉,极大地增加了餐具的艺术效果。此时的器具单就纹饰来看,继承了唐宋时期的纹饰艺术的基础上有了极大的发展,各种花卉果实的器具形象逼真,虫鱼鸟兽呼之欲出,人物神态逼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意境。“中心画双狮滚球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可见当时不仅餐具现状多样,而且烧制技术极高,色彩丰富艳丽,纹饰五彩缤纷,质地光泽细润,这些器具供宫廷贵族餐饮之使用,而这些饮食器具与当时品种繁多的各类肴馔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的内涵。到了清朝宫廷的食器也十分讲究,开始出现了珐琅彩,并且还饰有“五福”、“万寿无疆”等吉祥祝福之语,此外更为讲究的是,食器在绘饰上还针对某一种菜肴,绘制与菜肴内容相关的图纹,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清宫御膳房所做的巧果,要放在绘有“鹊桥仙渡”图案的珐琅彩瓷碗中,其图案取材于喜鹊搭桥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神话传说,这种菜肴与食器在内容上一致、色彩上和谐的结合,可以说在饮食与器具的配合上,从内容到形式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文化与文明同步,她是中国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一环。在饮食文化的发展中饮食器具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食佳肴也要精致的餐具烘托,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历代工匠在食具上的苦心经营和革新创造,使中国饮食文化大放光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