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什么高中课外文言文的练习册吗?

RT,文言文不太好,想多练习下,各位可以推荐些练习册不?谢谢,回答的好我可以+分的... RT,文言文不太好,想多练习下,各位可以推荐些练习册不?谢谢,回答的好我可以+分的 展开
lifang157
2009-06-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单以第一册教材为例:全书共六个单元,文言文和现代文均占三个单元;而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章段落,现代文仅占16.7%,文言文则占66.7%。教材《说明》中也明确指出:“……现代文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30%”;“全套书编排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其中,高一以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高三也有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在继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2002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足见高中阶段语文教材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明白这些,对于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文言的两个特点“历久不变”和“脱离口语”

“历久不变”是指文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文言是在汉代以前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无论先秦两汉,还是宋元明清的文言作品,它们的基本词汇、语法都大致相同。这在客观上给我们方便:只要学会了文言,我们就能不受时代的限制,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自由地吸取需要的营养。当然“脱离口语”的特点又使得文言古奥难懂,必须要在“熟悉”上下点功夫。

所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进行语言训练。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的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样的读法,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总之,文言文阅读训练,重点应放在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放在熟读背诵课文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因此,每课练习都是从理解字词句和熟读两方面安排的。不高微言大义的探讨和写作方法的分析,教学参考书提供了这方面的资料,也只供教师们参考。

文言文阅读训练,如果只在课堂进行,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的课处阅读。与本单元对应的课外阅读作品,有详细注解,有新闻记者提示,教师应当指导并督促学生认真阅读。为了提高兴趣,有些篇目可以与课内的教读课文比较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查工具书,自己解决,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如挑选一些例子在课堂上点拨。

二、高中三年六册文言文“自学”教学框架

1、高中三年文言文单元教材结构为:

一册: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 第六单元——先秦诸子散文

二册:第五单元——汉魏晋散文 第六单元——唐代散文

三册:第五单元——宋代散文 第六单元——明清散文

三册:第五单元——古代散文 第六单元——古代散文文言小说

从教材编写看共有十个文言文单元,1—4册每册2个文言文单元,5—6册个一个文言文单元,六册依照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编写,在难度上也表现为由阅读到鉴赏到评价的能力梯度。此外每册读本都配有相应的四个单元的文言文选文。

2、教学大纲与高考考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指导思想是:重诵读、重积累、重思想;

高考考纲中文言文的考点为: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大纲和考纲看文言文比重大,需要归纳整理的知识点多,且高考试题取材全部来自课外,所以以自学为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动手自学,并与学生一起建设文言文自学的学习模式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形成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

3、高中三年文言文自学教学框架:

高一高二自学安排为:

首先:上好第一个文言文单元,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旨在指导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

其次:上好第一节文言文自学学法指导课,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以及自学要求准备的工具。其中文言文自学的基本知识点为:重要的实词(重点落实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重要的虚词(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与典型例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到装句)、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句子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古代散文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积累

第三:每册两个单元中一个单元为教师讲读示范课,一个单元为学生自学课。无论讲读还是自学每课都要求对文言文知识点课课结、单元结,同时要求每课由教师推荐或者学生自定“一课一个分析点”比如《寡人之于国》可以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分析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的喻证方法等等

高三的自学安排为:

以《孟子》章与《史记》章为全册的牵引重点进行三个自学:一是 “沟旧通新,归纳串连”,以课为点将两年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以求温故知新,且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整理笔记;二是“迁移训练,点拨技巧”,进行目的性很强的专项与综合试题的训练,认真落实考纲,认真落实能力训练目标。三是以课为点进行文言文专章的鉴赏小论文的训练。

第二是以文言文考纲为序列进行总复习训练,分为专项和综合两部分。然后查漏补缺。

三、文言文单元自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1.学生学文言主动性差,教师劳而无获或所获甚微怎么办?

2.文言文学习重点必须放在理解常用词语与句式,放在熟读背诵上,其次必须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如何克服学生不务“实”的难题?

3.文言文课文教师讲学生会,教师不讲学生不会的原因是什么?

三个问题一句话收之,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有兴趣,变学生务虚为实就会抓住重点,变老师讲为学生学最终就会自己读了文言文,而三变的核心即:自学。

(二)、实验内容

高一新教材第六单元——先秦诸子散文,人教版高一语文读本——《孔孟之道》与《百家争鸣》中的八篇文章。

A.课内文言文: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

2.《寡人之于国也》

3.《劝学》

4.《秋水》

B.课外文言文:

①配合第一课阅读(三天)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荷筱丈人》 《论语》

《射说》 元好问 2001上海高考题

《论语》名著导读

②配合第二课阅读(三天)

《鱼我所欲也》

《孟子·梁惠王》上、下

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语段阅读:

胡质篇、田单篇

③配合第三课阅读(二天)

《谋攻》《孙子兵法》

口译自读《韩非子·五蠢》

④配合第四课阅读(二天)

《庖丁解牛》(《庄子》)

口译自读《学记三则》(《礼记》)

另口译自读读本《五蠢》

C.习题演练(计四课,其中每课含二至三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

D.单元文言文知识短文及单元总结(二天)

(三)、实验时间

三周(时间安排附上)

(四)、实验设计

一、明确单元学习重点、自学篇目、课外阅读篇目(突出自学目的性)

1、学习流程:

文学常识→字→词→句→段→篇→课后题→课外演练→课外阅读

2、学习任务:

课内:a.批注文学常识,生字词音

b.批注重点实词、句式、旁批实词、句式整理、归纳

c.课后习题书面简答(注:课后一二题往往为课文内容理事;课后习三往往为实词归纳;习四往往为课外延伸)

课外:

a.知识归纳与延伸

b.译文(课内四篇全译,课外配套全译,自读口译)

3、配套练习册《我的老师》

4、文学读本(通译全文,回答阅读中提出问题)

5、方法: 1)读:熟读全文,粗知大义,正音正字)

2)背:(背诵默写全文,培养语感)

3)译:(一一对应通译全文)

4)理:(整理文言词语及句式知识)

5)析:(一课就内容分析一个问题)

6)练:( 课后习题及课外演练)

第二步:(每课自学环节)

一、复印教师示范课本笔记、自学笔记,让学生学习有示范;

二、课堂学生根据学生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自学,教师巡回辅导答疑,检查学习;

三、对自党内容加以时间限定并及时检查,以利发现疑问及时辅导,以利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

四、每篇课文自学的最后一节为自学检查与辅导时间(“n+3”课时设计,n为自学时间,3为课堂时间,1节课堂自学,2节检查自学内容的落实)。主要内容为:检查读、背、译、理析、练的环节及课外延伸的训练。

第三步:(单元自学总结)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特点

二、积累单元十三个文言实词及重要句式

三、了解诸子百家思想观点及著作的艺术特色

(五)、实验结果

在二周的文言文实验教学中,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有何感受呢?一位学生在第一课的自学中告诉我:“老师教比自己学好”,第二课开始自学时我又问他,他说:“还是自己学好”;还有一位学生,我问他这一学期语文在哪方面进步最大,他说:“文言文自学进步最大”;更有许多同学提前学完二课课文,课外阅读量增多;还有同学在我的调查询问中说到:“教师,这二周的自学中我把整个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总结梳理了一次,积累收获最大。”“老师,我原来以为我自己学不了,其实只有自己学才真正的学到了知识”等等等等,更可喜的是这一周学习时间中,学生由原来的不问问题到争着问、问得多,许多问题是教师没想到的,问的范围之广、之细更是始料未及。我体会到学生在自学中受益匪浅,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更重要的认识是:过去太不相信学生,太信自己。(甚至在实验过程中也曾有过自己讲的冲动,“积习”难改!)

(六)、实验思考

思考一:教学指导思想最终是否落在学生能力的形成上是衡量教师观念是否解放的重要尺码!尤其是一位教师所付予的学生能力在实践中有多长久的生命力是核心之所在!

思考二:授之以“渔”才能真正形成能力,只重教知识,不得教学法,学生依赖性就强,教师却更劳累。

思考三:教师要有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网络、学生、同行、报刊、电视,即与“信息”交流,与“思想”交流,不断的交流才是进步、解放的课堂与教学氛围的重中之重!

思考四:这次实验本身是可喜的,但“它”本身不能成为自己探索文言文教法的思想绊索,这样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仍在持续。所谓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思考五:由教师到学生的实验体现了一个“人本”教学理论,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根基。

四、文言文自学知识点与检测点设计

1、作家、作品

2、背景、解题

3、文言知识点:

(1)字音、字形

(2)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3)重要虚词:18个高考规定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4)重要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到装句(介宾后置、主谓到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4、翻译全文(要求直译,即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5、背诵全文

6、一课一析:重点是体会文章特色(思路、内容、艺术性或者是对文章某一方面的思考)

7、课内训练题:

(1)课后题

(2)配套训练题

课外训练题:(1)笔译读本配套八篇文言文

梁启超曾说:“变则通,通则久。”变,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仅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灵魂,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前提。教师创新思想、创新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达到的一种高级境界。每个教师要勇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揭开纷坛的教育现象,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以最轻松最愉快的教学方式,最简捷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qq251954467
2009-06-24 · TA获得超过4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8万
展开全部
我是今年高三应届生 老实说 高中生很少重视语文的 可是其实语文也可以拉不少分 你说文言文不太好 我不推荐什么专门的文言文练习册 高考文言文都是很浅显的 在这文言文方面考生起点都一样 没有什么绝对的程度好程度深 如果你确实有必要 你就买一些高考真题吧 哪里面的题目贴近高考 紧跟大纲 现在外面不少练习册其实就是题目集锦 出书人根本没经过消化 甄别就一股脑往上搬 根本不管什么考试大纲 命题方向什么的 所以你非买酒买这个吧

其实语文真正拉分的就是前面的选择题 好像很简单(以前我也这么认为) 可是有些什么 读音啦 错句啦 错字啦 什么什么的非常非常非常考验你的基本功 这也是我为什么推荐你高考真题的一个原因——全面 老弟听哥一句话 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做一些字 句 音 成语意义的积累
好了 祝你学习顺意 金榜题名(唉 我自己怎么样都不知道。。。)

上面的老兄 你这么复制粘贴 你看没看人家问什么啊 整个糊弄人吗这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