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案例,急!

1994年黄永彬与张学英相识,于1996年底公开以夫妻名义租房同居。2001年2月,黄永彬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他住院期间,张学英不顾他人的嘲笑和挖苦,俨然以妻子的身份陪待... 1994年黄永彬与张学英相识,于1996年底公开以夫妻名义租房同居。2001年2月,黄永彬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他住院期间,张学英不顾他人的嘲笑和挖苦,俨然以妻子的身份陪待在黄的病床前。2001年4月,黄立下公证遗嘱,将其去世后的住房补贴、公积金和原住房售价的一半赠给张学英。黄去世后,由于其妻蒋伦芳拒绝执行该遗嘱,张学英诉到法院。最后法院以原告与被告丈夫的婚外情为由,认定被告丈夫将账产赠给原告的遗赠协议违背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关于“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的法律原则(该原则在民法上被称为“善良风俗”原则)宣告该遗赠协议无效。
问题:
(1)该案中法院对法律原则的适用出于何种考虑?是为了防止个案的不公正,还是为了弥补法律漏洞?
(2)如果判决黄永彬的遗嘱有效,你认为会产生极端不公正的结果吗?
(3)法官在适用法律原则时应慎重考虑哪些因素?
展开
 我来答
梁博博客
2009-06-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答:1、该案法官的考虑应该是公序良俗,是为防止个案不公正。没有弥补法律漏洞的问题。
2、我个人观点,如果判决黄文彬遗嘱有效,也不会产生极端不公正的结果。因为关于遗赠问题法律没有限制婚外情人的受赠权利。根据刑法解释七规定,情人也可以理解为身边人,其行为也受到法律限制,有连带责任。那么其依法受赠也未尝不可。况且,当黄文斌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张学英不顾嘲笑挖苦扶持黄文斌,这时候蒋伦芳在干什么呢?96年到01年5年间黄与蒋分居,他们之间仅存的只有法律意义上的婚姻了。所以,即使判决遗嘱无效,也应当判决给付张学英适当的补偿,才算公平。
3、法官在适用原则的时候应当考虑法律规则优先。穷尽规则方用原则。并应该权衡正义与法律的价值。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所谓的正义而否定法律规则。
我认为该案判决有点哗众取宠。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3-08
展开全部
1防止个案的不公正。关于遗嘱的立法在我国还是有的,这张遗嘱合法有效,没有什么漏洞,也不存在弥补。
2不会不公正。从公序良俗来说人民确实不易接受,但是从法律来讲,是可以,因为订立的遗嘱是个人的意思表示,完全合法,这个社会是需要讲法的社会,不能因为为了遵守社会的道德就否认法律的存在。而法律的存在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
3应尊重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有相应的法律规则可以去适用,法官没有必要去否定法规则而去适用法律原则。而法律原则的适用一般应是在穷尽及个案的平衡才能用,而案中没有这些体现。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工野美步CY
2009-06-24 · TA获得超过10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1.是为了防止个案的不公正,因为民事行为强调意思自治,被继承人立遗嘱时,遗产分配应依遗嘱。这是法条规定。显然不是弥补法律漏洞。
2.我认为不会,因为遗赠的只是一半财产,而且出于遗赠人的自由意思表示。况且该遗嘱属于公证遗嘱。我觉得这个法官要么受贿了,要么就是法律没学好。
3.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河北大学张英蕊
2009-06-25 · TA获得超过1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1、这个问题,可以将张学英看成一个普通的人,而不要过分强调她第三者的身份。这样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
2、遗嘱中对的夫妻共同财产中妻子一方财产的处分无效。即住房补贴,公积金张学英只能获得一半。
3、黄和张涉嫌犯罪(重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创作者rF3Y9Gbf53
2019-05-02 · TA获得超过35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25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249万
展开全部
你想参加司法考试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