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急求几个文学概论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2、人文关怀3、典型4、特征化5、意境6、行动元7、隐喻8、象征9、情节10、抒情11、用典12、文学风格13、文学消费14、文学传播论辨知识1、文学... 名词解释
1、艺术真实
2、人文关怀
3、典型
4、特征化
5、意境
6、行动元
7、隐喻
8、象征
9、情节
10、抒情
11、用典
12、文学风格
13、文学消费
14、文学传播

论辨知识
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2、英国文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对以下两段话作了比较:①“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②“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请问上述哪段话是情节?并简要回答什么才是叙事作品中的情节。
3、简要讲解“意境”的特征。
4、郭茂倩《乐府诗集》卷26中有民歌《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请解释其含义,并指出其抒情方式。
5、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请问这首词的抒情方式,且词中的抒情主体为谁?此种抒情方式有何特点?
6、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7、如何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扩展训练
1、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有词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请尝试以此分析论述抒情作品中的情感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
2、请举例说明,论述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
3、请用中西比较研究方式,论述“意象”。
4、在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五幕中,有一段是王后和朝臣都在为深爱哈姆雷特而疯掉的奥菲利娅下葬。这时,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都争着跳入即将安葬死者的墓穴,两人由此发生了争执。
雷欧提斯:“啊!但愿千百重的灾祸,降临在害得你精神错乱的那个该死的恶人的头上!等一等,不要就把泥土盖上去,让我再拥抱她一次。(跳下墓中)现在把你们的泥土倒下来,把死的和活的一起掩埋了吧;让这块平地上堆起一座高山,那古老的丕利恩和苍秀插天的俄林波斯都要俯伏在它的足下。”
哈姆雷特:“(上前)哪一个人的心里装载得下这样沉重的悲伤?哪一个人的哀恸的辞句,可以使天上的行星惊疑止步?那是我,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跳下墓中)”
雷欧提斯:“魔鬼抓了你的灵魂去!(将哈姆雷特揪住。)”
哈姆雷特:“你的祷告错了。请你不要掐住我的头颈;因为我虽然不是一个暴躁易怒的人,可是我的火性发作起来,是很危险的,你还是不要激恼我吧。放开你的手!”……
请试分析讨论故事作品中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5、在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请以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为例,尝试分析该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元”与“角色”构成。
6、在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死后,唐僧师徒借助月光宝盒帮助逃离燃烧的小镇,到了菩提洞。一觉醒来,悟空发现师傅忽然不啰嗦了。然后师徒四人走出洞外,见到蜘蛛精和白骨精成了豆腐西施,而二当家成了衣锦回乡的状元。这一故事情节表面上看很搞笑,但却有其深层的结构。请试分析之。
7、尝试用叙事学研究方法,解读影片《浓情巧克力》(或其它同类型的影片)。
================================
================================
以上,时间有限只等一天就结束提问。答案好的有加分
展开
 我来答
鱼长安
2009-06-26 · TA获得超过125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1.艺术真实: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它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在艺术创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则和要求。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从这个侧面来说,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与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
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又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2.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关心 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3.典型: 文学理论中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典型一词,在希腊文中原是模子的意思。同一个模子可以塑铸出许多同样的东西,典型也是通过某一个单个的形象反映了某一群或某一类人的性格特征。因此,典型虽然是个别的,却具有普遍性。亚里士多德正是通过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最早奠定了典型的理论基础。他说:“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学》)因为诗所写的人和事带有普遍性,所以它比历史要更为真实。同时,亚里士多德还看到了典型与理想的关系,指出:“画家所画的人物应比原来的人更美”、“比实际更理想”(同前)。这里所说的“理想”,在希腊文中与典型是同义词。因此,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也多把典型称为“理想”。
4.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珠柱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
5.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6.行动元的数目决定了动词的价。根据行动元的有无和多少,动词可分为零价动词、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
7.隐喻: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称其为 隐喻
8.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9.情节: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事件演变过程。由一组以上能显示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
文学作品的情节安排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作品,情节各个组成部分并不一定都很齐全,有的作品为了主题表现,人物刻画的需要,或为了加强艺术感染力,还会有意的把情节倒置过来
10.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11.用典: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12.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文学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13.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现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如果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的话,那么,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则应看成是这一生产活动的产品所进行的精神上的消费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学消费。把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活动看成是文学消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样一种观念,即读者的阅读、欣赏活动绝不是孤立的活动,它是文学创作活动的预期的后果,是从作者到作品再到读者这一完整的文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对它的分析、研究也应放在与文学过程的其他环节的复杂联系之中去进行。只有这样。这种分析和研究才会是正确的和深入的。
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4.文学传播:文学传播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文学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但其传播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与范围,影响到文学接受系统的结构与性质。

参考资料: 百度大叔的帮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樱色的爱
2009-06-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好难。你不应该提问,你是学生吗?你去问问你老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训诂学
2009-06-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要打半天字 悬赏分太少 不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源记红1P
2009-06-25 · TA获得超过6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你应该去找专业人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4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