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评价《水浒传》中晁盖的艺术形象!

 我来答
spring797
2006-07-27 · TA获得超过8.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4696万
展开全部
“村长”晁盖的义气死结

晁盖不是死在史文恭手里,其实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他的死亡,显示了梁山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悲凉。就晁盖本人来说,在他身上有一个结,这个结解不开,就只有死亡这一条路。
因为替本村老百姓夺了镇妖宝塔,晁盖树立了自己的政绩,就担任了村里的保正,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村长”。他是乡里的富户,喜欢结交朋友,仗义疏财,因此在江湖上也有一号,暗地里也做些不法勾当。考虑到在灰社会里,江湖人出于生存计,干些违法乱纪的事是出于无奈,可以说与道德高下没根本关系。
刘唐、公孙胜这些江湖游民,听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有十万贯财宝押送给当朝太师蔡京,立即就想到了东溪村的晁盖,并美其名曰将这些财宝送给他。连私塾教师吴用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都给学生放了假,跑到晁盖家里,商量起抢劫生辰纲的事情。吴用这个小知识分子很有水平,他设法把阮氏兄弟拉下了水,并用活了白胜这个棋子,在黄泥冈智取了生辰纲。劫案事发后,由于宋江通风报信,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兄弟等七条好汉投奔王伦。在梁山上,吴用成功地策反了林冲,上演了一场大火并,智多星的绰号,他真的当之无愧。给梁山带来十万贯投资资金的晁盖,毫无争议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为梁山的第二任首领,并由此开启了晁盖时代。
在一项事业的开创阶段,需要有一个灵魂人物,作为整合各种人力资源的核心,挑起冲锋陷阵的大旗。这个人有没有能力不要紧,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声望。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反对新朝的统治时,造反派都会借助前朝的遗孤作为精神领袖,没有这种资源的造反派,就会找一个比较有声望的作为代理人。从这点上来看,晁盖和清末被枪逼着造反的黎元洪没有本质的差别。只不过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相比名头也很响的宋江和柴进,晁盖在江湖上也有足够的声望,又和黑道人物有来往,更重要的是本人没有家庭负担,兼之孔武有力,具有大哥的气质,由他挑头再合适不过。
十万贯生辰纲到手后,新的梁山事业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晁盖的使命其实已经完成。他任梁山“一把手”时的班子,纯粹是过渡性质的。在他身上凝结着一个义气与政治冲突的死结,过度的义气使他保持着与朝廷的距离,造成了他政治上的短视。名义上的山寨寨主,并不等于事实上的“一把手”。没有办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弄潮儿,都有自己的时代英雄,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更迭的规律。等到众好汉劫法场将宋江迎上山后,梁山的权力中心便开始悄悄转移,山寨上贯彻的完全是宋江的权力意志。宋江的上山,标志着梁山新时代开始。
晁盖肯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成为过渡性人物,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会被架空了。其实他是一个过分讲义气而忽视政治权谋的人,在梁山上大部分人企图向朝廷靠拢的情况下,领导梁山事业的发展,就成了他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当被架空的晁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梁山中的尴尬处境,怀着满腔的悲愤带兵出征时,我们完全可以预见此行的结果。
晁盖对抢劫生辰纲后的退路,居然毫无打算,这充分说明了晁盖的政治短视。在生辰纲事发,宋江前来报信后,晁盖没了主意。他问吴用:“我们事在危急,却是怎地解救?”吴用说:“兄长不须商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说:“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吴用说:“我已寻思在肚里了。如今我们收拾五、七担挑了,一径都走奔石碣村三阮家里去。今急遣一人,先与他弟兄说知。”他以为要投奔石碣村:“三阮是个打渔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许多人?”晁盖的这种盲目无知,连吴用都不耐烦了,他责备晁盖:“兄长,你好不精细!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好生兴旺。官军捕盗,不敢正眼看他。若是赶得紧,我们一发入了伙。”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后,对王伦敲锣打鼓地招待他们十分满意。幸亏吴用看穿了王伦武大郎开店的意图,设法挑拨林冲反水火并,晁盖才走上梁山“一把手”的岗位。
晁盖能够操柄梁山,完全是吴用一手策划的结果。吴用虽然只是个小学教师,但却不甘心做个“老九”。他心里那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种子,一直在寻找萌发的契机。抢劫了生辰纲后,他看到了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机会,然而晁盖的表现,使他感到了自己前途进一步发展的困境。晁盖和众兄弟上了梁山以后,为王伦的好吃好喝好招待所迷惑:“不是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听了晁盖的傻话,吴用一个劲冷笑。这冷笑里似乎充满了鄙视。晁盖不太高兴:“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吴用说:“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吴用对晁盖“只是一勇”的评价代表了他的心声,他比谁都明白晁盖身上的死结,晁盖只是一个张飞般的勇夫,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期待刘备式人物的出现。
这个人物就是宋江。厚道是常人的美德,义气是江湖人的根本,但这些是成大事者的致命缺点。宋江具备谋事者所应有的厚黑素质,而晁盖没有。在宋江被押送江州的途中,晁盖把他“请”到了山上,想让他落草为寇,宋江说什么都不愿意,他说:“小可不争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宋江作为一个能吏,有着和吴用一样的政治抱负。对这一点晁盖没有看出来,吴用却是心有灵犀。晁盖对宋江的远大志向根本就不明白,他完全按照江湖的规矩来对待宋江。江州劫法场一役,晁盖亲自带队,几乎率领了梁山泊全部头领,远征江西九江,把宋江救上山。宋江回郓城接父亲上山,晁盖不放心,先派戴宗下山打探,然后又亲自带了六个头领来接应。听到宋江有难的消息后,他派戴宗上山传令,只留下吴用等几个人看家,出动了三十多个头领,再一次把宋江迎接上山。
为了报答宋江的救命之恩,晁盖几次准备禅位让贤。这种胸襟气度,可以说是义薄云天。然而,宋江要的不是让,他要的是争。靠自己打拼来的天下,做起来才名正言顺,有滋有味。在吴用的配合下,宋江一步步架空晁盖,等晁盖明白过来,大势已去。忧愤中的晁盖领军出战,犯了冒进的错误,结果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伤,白白丢了一条性命。在临死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留下一份政治遗嘱,恶心一下宋江。遗嘱只会对道德人物有约束力,对枭雄式人物根本不起作用,否则很多历史将会以另外的面貌出现。这份遗嘱的后果是,他没有进入梁山一百零八将名单中,被终身剥夺了政治待遇,只留下了一尊牌位,终日享受着毫无意义的香火。晁盖是仁厚之主的代表,他的失势与死亡表明,在专制权力斗争中,奉行暴力至上和厚黑通吃的法则,一味讲究仁慈和博爱将无法生存。
王伦采取了关门主义是死,晁盖采取了开门主义也是死;王伦排斥异己是死,晁盖五湖四海也是死。无论两个人采取什么政策,他们的悲剧其实早已注定。我们不必过分责备宋江,对他进行道德上的苛求。宋江是枭雄,是他的出现才重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梁山集团发展才有了新的转机。非常幸运的是,晁盖死在了史文恭手里,可以流血不流泪,如果有一天他看见自己某位兄弟的一把刀,像杀死王伦那样狠狠地插入他的胸膛,那才叫真正的悲剧。
王伦被林冲所杀,却被晁盖坐了首领之位,这是因为他的势力最大,并且由于打劫了生辰纲,拥有了劫富济贫的政治资本;而晁盖死于史文恭之手,由卢俊义实现了他的政治遗愿,却被宋江坐了首领之位,这也是因为宋江的势力最大,有了“替天行道”的政治资本。这都是梁山权力更替中,基于势力基础上的妥协主义的体现。
世界上又怎么会有不流血又不流泪的权力更替呢?
见小人
2012-05-07 · TA获得超过257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我个人认为,晁盖具有一种洒脱的英雄气质。
晁盖的绰号是托塔天王,从水浒传的电视里边看,晁盖也确实的具有王者的风范,晁盖作为梁山事业的领导人,在反对黑暗的朝廷上,反得有声有色,因此说,在农民起义军对待反抗的态度上来看,晁盖是一位精神上有王者气质人物,晁盖在斗争的路线上,是反朝廷,而宋江是想招安,因此晁盖和宋江的斗争路线相反,产生了分歧。宋江力主招安求和,为仕途铺平道路,而晁盖明白这一点,既然山了梁山,造反就要进行到最后,如果招安了,对于梁山是死路一条,同时在反抗朝廷的思想路线上,以及原因结果上,晁盖比宋江有远见,对待招安的态度表明,晁盖与宋江并不是一路人。
然而,晁盖的性格有的时候决定了他事业的败绩。有的时候,晁盖过于的义气,做事的时候,反因为义气耽误了大事。例如攻打曾头市的时候就是因为性急,卤莽导致了失败,并且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不过对于晁盖的整体评价较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会发光的钉子
2006-07-29 · TA获得超过376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13万
展开全部
简单的说,一山不容二虎,水浒最后是要被招安的,这是小说在封建时代的必然结果,而宋江则是一个坚定的招安拥护者,他本来就是个官,只是因为贪财才落草的,所以必须让宋江江当老大,于是晁盖必须死。

晁盖从一开始就不是善类,跟人抢塔,聚伙抢劫,主动落草,等等都说明他没准备被人招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