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沪科版)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沪科版)要详细一点并且要有公式啊...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沪科版)
要详细一点 并且要有公式啊
展开
thomasleeone
2009-06-25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大气压复习提要:

1.大气压定义: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大气受重力作用。

3.常见的大气压现象及应用:

⑴图10-25、10-26、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⑵吸管、茶壶盖开小孔、吸盘式挂钩、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液等。(会分析,解释)

4.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图10-27,说明大气压能支持一定高度的水银柱,大气压的值与这个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平衡,即大气压的值等于这个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也就是:

P大气压=ρ水银gh

⑵上式中,h指的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内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在管子倾斜时,不能把顺着管子测得的两水银面之间的距离作为h。

⑶影响大气压测量值的因素:

① 管子上方不是真空(偏小)

② 在不同高度测量(越高越小)

③ 以倾斜管子中的水银柱的长度作为h。(偏大)

⑷1atm=1.013×105Pa(F浮=,式中h=0.76m )

6.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高度越高,大气压的值越小。在海拔2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的值降低111Pa。或每升高12m,大气压的值降低1mm水银柱。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及应用:

⑴图10-30,a、b两图分别说明什么?

⑵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⑶高压锅的原理及降低液体沸点的方法。

7.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及应用:

⑴图10-38、39说明什么?(分析)

⑵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压强越小,体积越大。

⑶应用:打气筒,抽气机,空气压缩机,车辆气动门等。

复习题:书:P167-168 2,3,5,8

练习册:§10.4 §10.5 综合练习:1.2.7.8.18.22

二、浮力复习提要:

1.浮力的概念: 书P174 (注意:液体不要说成水)

2.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是水、煤油、酒精、水银或其它液体等)

3.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它也会对液体产生压力。(力的作用是相互)

4.阿基米德原理:书P176 L8-10行(要完全叙述,不能只记后半句)

5.阿基米德原理的几个有用的推论:

⑴对同种液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体积相等,浮力相等;

⑵对浸没在不同液体里的体积相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里),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⑶对受到浮力相等的物体,V排越大,ρ液越小(如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上,浮力不变,液体密度越大,则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例:船开进不同的海洋,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上)

6.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差。

F浮= F向上- F向下(会利用P=ρgh,F=PS计算物体上下表面受到压强和压力)

7.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⑴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

⑵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当F浮>G物(或m排>m物),物体上浮;

当F浮<G物(或m排<m物),物体下沉;

⑶当F浮=G物(或m排=m物),物体漂浮(则ρ物<ρ液,V排<V物)或悬浮(则ρ物=ρ液,V排=V物);

注:如果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上浮,最后将会漂浮,此时V排<V物;

如果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下沉,最后将会沉在底部,此时V排=V物

⑷应用:轮船、密度计、潜水艇、升空气球、浮力选种、测人血密度等。(书180-181)

8. 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列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9.几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⑴ 当已知物体重力G和它在液体里时的视重F`时:F浮=G-F`

⑵ 当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时,直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当知道排开液体的质量时,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F浮=m排g、

当已知液体密度和浸入液体的体积时,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F浮=ρ液gV排

⑶ F浮= F向上- F向下(浮力产生的原因)

⑷ F浮=G物或F浮=m物g(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10.实验题: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

例1: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测量小金属块的密度

分析:当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金属块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则金属块的重力和它排开液开液体的重力(即它所受的浮力)之比与金属密度和液体密度之比相等。本题中,因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即可推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公式:F浮=G-F`,G/ F浮=ρ金:ρ水,ρ金=G/(G-F`)×ρ水

例2:利用量筒、水、大头针测量小木块的密度

分析:当木块放入水时,木块会漂浮在浮在水面上,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与木块的重力相等,则木块的体积V木和它漂浮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与木块密度ρ木和水的密度ρ水成反比。本题中,因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量筒测出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再利用大头针将木块完全压入水中,测出木块的体积V木,即可推算出木块的密度。

步骤: 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V1

②将小木块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示数V2

③用大头针将量筒中的小木块完全压入水中,读出读出此时示数V3

公式:V排= V2- V1,V木= V3- V1,ρ木=(V2- V1)/(V3- V1)×ρ水

例3: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小金属块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分析:当金属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金属块排开的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则金属块排开两种液体的重力(即它在两种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这两种液体的密度成正比。本题中,因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1,及它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2,即可推算出未知液体的密度ρ。

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未知液体中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

公式:F浮1=G- F1,F浮2=G- F2,ρ=(G- F2)/(G-F1)×ρ水

复习题:书:P177 2,3,4;P178 1;P181-182 1,2,3,4,5;

P182-183 练习题 全部

练习册:§11.1 §11.2 §11.3 综合练习 全部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13801498836/blog/item/7f62cd01e85738d3267fb505.html

来自狮山神明爽俊&#x00A0;的梅花
2009-06-25 · TA获得超过28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6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0万
展开全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整理
01-1走进神奇
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
释疑知识点:
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
01-2探索之路
重点: 了解科学家对神奇探索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难点: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0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重点: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及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难点:了解科学探究主要环节。
02-1动与静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在研究机械运动中选择的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释疑:
释疑知识点: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分清研究对象和参照物。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
研究对象相对于一参照物运动,相对于另一参照物静止,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0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重点: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会正确用手表或停表测时间。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释疑知识点:
走两步的距离大约1m,一拃约1dm,中指指甲的宽度1cm,把1cm分成10份,每一份1mm,慢一点数一个数为1s,数60个数为1min。
02-3快与慢
重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难点:对速度概念及单位的理解
释疑知识点:
1. 一个物体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任何一段时间、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时刻速度是不变的。
2. 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进行速度换算时,可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进行换算后,再进行计算。
3.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对应同一过程。
0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0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
难点:如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与声音有关的问题,用恰当的语言或文字进行表述。
释疑知识点:
例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当用槌敲锣时,引起锣的振动。由此产生了声音,当用手按住锣面时,锣的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
例2.宇航员在太空如何进行交流?
[解析]:在太空是真空状态,要想进行交流必须有介质传播声音。因此可以找固体介质。
答案:可以用无线电话,可以用木棍手拉手,可以把身体紧靠在一起等。
03-2乐音与噪声
重点: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了解防治噪音的途径。
难点:准确描述响度和音调。
03-3超声与次声
重点:超声与次声的概念。
难点:超声的应用,次声的破坏性。
04-1 光的传播
重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性质解释常见现象。
释疑知识点:
例1.要使眼睛看到一个物体(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和眼睛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C.一定有光线射入眼睛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能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该物体本身是光源,发出的光直接进入人眼或者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该物体上,该物体把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中,人就看到该物体了。答案: C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光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C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是真空中传播最快的速度是3.0×108m/s ,区别于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答案:C
04-2 光的反射
重点: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会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
释疑知识点:
1.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与像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04-3 光的折射
重点:①能从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②难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04-4 光的色散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的。
难点: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释疑:
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白光也可以分解成以上七种颜色的光。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0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重点: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
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释疑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距f<v<2f;
2.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像距v=2f;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v>2f;
4.当u=f时,不成像
例1.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在光屏口能接到一个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2.5cm B.50cm C.30cm D.15cm
[解析] 能在屏上成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物体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u<2f,由此不等式可知:f<25cm且2f>25cm,得f>12.5cm,即:焦距可能在12.5cm-25cm之间。
答案:D
例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出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实像 D. 得不到实像
[解析]:当f<u<2f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时v<2f,凸透镜位置和焦距不变,互换蜡烛和光屏,则物距变成u>2f,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到像的性质。
答案:B
04-6眼睛与视力矫正
重点: 眼睛简单构造及眼睛视物基本原理。
难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释疑知识点:
例题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物体经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 、的 像。
[解析]:人眼的简单结构分为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人眼看到的物体是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该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答案:凸透镜;倒立;缩小;实
例题2.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在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晶状体最厚的是()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眼 D、一样厚
[解析]:正常人看物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变厚,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变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答案:A
04-7神奇的“眼睛”
重点: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用途。
难点: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生活中使用方法。
释疑知识点:照相机是利用u>2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这一原理工作的;幻灯机是利用f<u<2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这一原理工作的;放大镜是利用u<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像这一原理工作的。
05-1 力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对力的概念全面、透彻理解。
释疑: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且一个力必然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2.任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受到这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运动快慢或方向的改变
05-2 怎样描述力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释疑: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只要其中一个因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也要发生变化。
2.画力的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05-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重点: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释疑知识点:
1、物体发生形变,如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2、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
05-4来自地球的力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
难点: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释疑知识点:
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受到重力。
2、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向下。
3、一个物体在某个力的作用后,使它在空中运动。则这个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
05-5摩擦力
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释疑知识点:
1、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和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
06-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难点:转变学生已有的经验概念,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释疑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就是说物体不受力,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原来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即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将不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他不是经验规律。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前者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运动的规律。
06-2 力的合成
重点: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什么是合力。
难点:了解等效代替的科学方法。
释疑知识点:
1. 合力的概念:关键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效果相同,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而“等效”就是通过力的作用在物体使物体发生形变相同。
2.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首先应认识各种形成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实例,去跟类型比较得出结果。
06-3 二力平衡
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原因。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平衡力与作用力的区别。
释疑知识点:
二力平衡要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必须:
(1)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此时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0,从总的作用效果来说,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像没有受到外力一样,所以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07-1质 量
重点:质量和物重区别与联系,可从概念、单位、性质及方向测量工具。联系是物重与物体质量比值是一个定值G=mg。
难点: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质量和物重区别。
释疑知识点:
一个物体当它在环境、条件以及外界的影响与作用发生变化时,仍保持某种特性不变。那么这种相对不变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因其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认定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0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重点:会读产品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难点: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和方法;量筒与量杯的区别;量筒和量杯的最大量程;分度值的意义;读数时视线的正确位置。
释疑知识点:
1.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天平位置要水平,游码位零再调平,天平平衡勿移位,两盘对调不可行,提取砝码用摄子,物码左右两盘分,移动游码看指针,指针指零示平衡,读数包含两项值,两值相加便完成。
2.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或500ml等字样,这些字样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读数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读数时视线都应与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0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重点:1.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2.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难点: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以及意义。
释疑知识点:
例题1: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1/3,将乙切去2/3,则剩下的两块矿石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甲= ρ乙。
[解析]:此题容易产生错解。1.计算错误 ;2.误认为甲、乙分别切去1/3和2/3后,密度也分别减小1/3和2/3,则 ,由于密度是物质的属性,物质的密度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大小而改变 ,故可由已知条件求解,m甲=m乙, υ甲=2υ乙,则有 。
07-4阿基米德原理
重点:1.认识浮力和总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量法。
2.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的导出过程。
释疑知识点:
1.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特别注意在液体中上浮、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3.浮力的测量方法:
先用弹簧秤在空气中测出物体重力G ,再用弹簧秤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重力G’,弹簧秤二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即F浮=G-G’
07-5物体的浮与沉
重点: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
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
释疑知识点: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它所受的浮力总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液体密度大,露出部分多,反之就少。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水箱充水,浮力等于重力,悬浮。再充水,重力大于浮力,下沉。热气球是装着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果气球或气艇的重力加上所载的物体和人的重力小于气囊排开的空气的重力,小于它们受到的浮力,气球或气艇就能上升。
08-1压强
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方向、受力面积的取法。
释疑知识点:
1.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最好的例证:向倾斜的墙上按图钉如图,效果很好。

2.压强概念的引入,控制变量方法。以在沙滩上的体验为切入点。
(A) 在接触面相等时,身上的压力增加,沙子陷得更深,作用效果与接触面有关;
(B) 在身体对地面的压力一定,脚尖踮起,与地面接触减小,下陷变深。 所以,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这就是压强。
08-2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液体重力和压力的关系。
释疑知识点: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深度指的是从一个容器的最高液面向下取垂直高度 比如:

=5cm =10cm =5cm
08-3空气的“力量”
重点: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难点:大气压的方向。
释疑知识点:
虽然空气密度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因此,空气也受到重力作用,就会对在空气中的物体有压力作用。而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由空气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而大气压的方向可由书P33图11—31看出,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1标准大气压是1.01325×105Pa相当于760㎜汞柱高。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08-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释疑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理解需借助演示实验,向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球会向一起靠。
流体流速大、压强小;流体流速小、压强小。这有很切实的实际意义。例如,足球运动员射出“香蕉球”;飞机的机翼上下弧度并不对称,上翼面的弧度要大于下翼面,空气流过时就产生了压强差。产生的总压力差大于飞机重量,飞机就可以飞上天空了。
0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重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释疑知识点:
1.每个杠杆都有“三点两臂”,三点是动力作用点、支点、阻力作用点;两臂是动力臂和阻力臂,通常称为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写成 ,由此看出:杠杆平衡时,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省力和省距离不能兼顾,由杠杆平衡条件看出:若L1>L2,F1<F2,省力但费距离;当L1<L2, F1>F2,费力但省距离;当L1=L2时,F=F2
4.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千万不能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5.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09-2滑轮的应用
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原理。
释疑知识点: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以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计算拉力的方法:设绳子的根数为n ,则
释疑难点:
本书易错点有两处: 一是判断滑轮组的省力和组装情况;二是动滑轮的个数变化时易出错。
09-3做功了吗?
重点:怎样才算做功。
难点:怎样才算做功。
释疑知识点: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应用W=FS进行计算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
② 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
③ 公式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力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09-4做功的快慢
重点: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释疑知识点:
1.功率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是由时间和功两个因素决定的。
2.公式,是指平均功率,即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09-5提高机械的效率
重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应用。
释疑知识点:
1. “W有”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做的功。
“W额”是指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总=W有+W额
2. 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因为W额总是存在的,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09-6合理利用机械能
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释疑知识点: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够做功”是指它有做功的本领,但并不代表它正在做功。
2、 物体的动能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的大小;物体势能决定于物体质量和物体高度,必须注意两因素的同时性。
3、 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外,还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有关。
4、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都与两个因素有关,因此要研究动能,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要用控制变量法。
10-1走进微观
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数量级概念。
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建立。
释疑知识点:
例1.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组成的是( )
A.氢气 B.空气 C.铁 D.水
[解析]:铁是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答案:C
10-2看不见的运动
重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
难点: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释疑知识点:
例1.冬天,当我们在屋外说话时,常会看见唇边有一团白色的雾气,为什么?
[解析]:这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一个现象,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始终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种作用使得物质分子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分子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若分子运动不够剧烈,在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下,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对外就表现为固态;若分子运动加剧,但相互作用力使分子还不能分散远离,对外就呈现液态;当分子运动加剧到使分子相互分散远离,就成为了气体。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分别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形式出现。
例2.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 )
A. 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了一段时间生锈了
D. 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这杯水就会变咸
[解析]:房间中的灰尘是空气中的尘埃(不是分子)受重力作用落下而形成的;水流向低处是由于重力的作用;铁器生锈是化学变化,以上三种现象均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而盐在水中溶解了正是由于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不规则的运动,充满整杯水中,才使整个杯子里水变咸。
答案:D
10-3探索宇宙
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难点:培养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科学精神。
释疑知识点:
例1.最早提出 “日心说”的人是( )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托勒密
[解析]:“日心说”是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在1543年提出的,从而否定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答案:A

给你全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好鸟知时节
2009-06-25 · TA获得超过357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行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onan789
2009-06-25 · TA获得超过82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46万
展开全部
初二物理下概念复习
1、举例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压力和重力的比较知道多少?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4、举例说明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的基本实验环节。
5、举例说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应用。
6、举例说明液体对容器的压强特点。
7、如何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8、帕寺卡“裂桶实验”说明什么道理。
9、比较压强公式与液体压强公式知多少?
10、如何求液体的压力?举例说明。
11、气体和液体都有压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与固体压力/压强有什么不同?
12、举例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3、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什么?
14、简述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过程。
15、什么叫标准大气压?你还能说出什么?
16、大气压的变化规律知道多少?
17、液体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实际应用。
18、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这方面的实例/应用。
19、什么是浮力?定义中包含了哪些知识?
20、说出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公式。
21、什么叫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如何?
22、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实验是什么实验,其基本方法是什么?
1、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2、悬浮与漂浮有什么相同/不同点?
3、如何解释物体上浮/下沉现象的原因?举例说明。
4、轮船和密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5、关于轮船的有关问题,知道多少?
6、关于密度计的有关问题,知道多少?
7、浮沉条件的推论是什么?
8、如何计算漂浮体的密度?举例说明。
9、如何解释“浮沉子”(P86)现象?
10、如何解释“孔明灯”的原理?
1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包括哪些情况?
1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情况如何?
http://www.czwlzx.com/stzx/ShowClass.asp?ClassID=68&page=2
以及http://www.gzxkzy.com/
这两个网站上可能有,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