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什么?一切都是空的?
那就是很唯心的想法了,比如说,我要拿一根棍子从你背后打你,那你没看到我要打你,你就认为那棍子不存在,可是这仅仅是你认为的。我用棍子打你,还是会对你有实质性的伤害啊 展开
苦圣谛:简单的讲,这是佛教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佛教认为五取蕴即是苦。五取蕴是佛教对世界的分析,他将世界分析成五种现象,即色、受、想、行、识,我们一般是分析成两种现象,即物质与精神。佛教的色取蕴相当于物质现象,而受、想、行、识四取蕴则相当于精神现象。佛教认为这五种现象归根揭底是苦。为什么这样看呢?因为佛教发现,这些现象都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即无常(生起即迅速消亡,也叫刹那生灭)、苦(诸如生、老、病、死等无法避免的现象,一生中虽有快乐亦极短暂而各种烦恼则是常常相伴,五取蕴中即包括各种痛苦体验,也为这些体验提供了基础)、无我(这是最关键的教义,即不应当认为任何现象中有我,或为我所有,或就是我本身,那一切只是现象而已)。无我,这种特征也有时可以称为“空”,这里的“空”并不是指什么也不存在,而是指无主宰。基于世界具有这样的三种特征,所以它是不圆满的,说到底,它是苦。
苦集圣谛:这是对苦生起之因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苦的生起呢?佛陀发现是渴爱。由于有这它,这苦则是一再的生起。人死则一了百了,这是错误的见解,佛教发现轮回的存在,轮回中充满了种种苦难,而推动轮回的力量来自渴爱,由于人们有各种贪爱、执着,轮回则一直进行下去。
苦灭圣谛:佛教发现苦是能够止息的,渴爱是可以断尽的,涅槃的寂静是存在的,解脱是有希望的。这是苦灭圣谛的基本含义。
苦灭之道圣谛:这是讲消灭一切苦的方法需要具备这八种要素: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戒定慧三种。
就拿楼主说的举例,棍子打我之时,我感觉疼,之前不疼,之后也不疼,疼在那里?棍子打也就是因缘汇聚的时候。再说棍子,一开始是树,最后要烂,棍子也就存在短暂的时间。因缘聚有个棍子,缘灭棍子也没了。
从宏观上说,没有任何东西,因为都是在变化的。但是当下因缘成熟,有种种暂时存在的东西。所以不落空有,一味说有是看不开,一味说空随便乱来更可怕。空有就像硬币两面,相辅相成,不可二分。一真法界,平等不二。
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四圣谛中的前两个圣谛,而后两种圣谛则是方法论。四圣谛是苦、集、灭、道四种。
详细解说:
苦圣谛:简单的讲,这是佛教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佛教认为五取蕴即是苦。五取蕴是佛教对世界的分析,他将世界分析成五种现象,即色、受、想、行、识,我们一般是分析成两种现象,即物质与精神。佛教的色取蕴相当于物质现象,而受、想、行、识四取蕴则相当于精神现象。佛教认为这五种现象归根揭底是苦。为什么这样看呢?因为佛教发现,这些现象都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即无常(生起即迅速消亡,也叫刹那生灭)、苦(诸如生、老、病、死等无法避免的现象,一生中虽有快乐亦极短暂而各种烦恼则是常常相伴,五取蕴中即包括各种痛苦体验,也为这些体验提供了基础)、无我(这是最关键的教义,即不应当认为任何现象中有我,或为我所有,或就是我本身,那一切只是现象而已)。无我,这种特征也有时可以称为“空”,这里的“空”并不是指什么也不存在,而是指无主宰。基于世界具有这样的三种特征,所以它是不圆满的,说到底,它是苦。
苦集圣谛:这是对苦生起之因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苦的生起呢?佛陀发现是渴爱。由于有这它,这苦则是一再的生起。人死则一了百了,这是错误的见解,佛教发现轮回的存在,轮回中充满了种种苦难,而推动轮回的力量来自渴爱,由于人们有各种贪爱、执着,轮回则一直进行下去。
苦灭圣谛:佛教发现苦是能够止息的,渴爱是可以断尽的,涅槃的寂静是存在的,解脱是有希望的。这是苦灭圣谛的基本含义。
苦灭之道圣谛:这是讲消灭一切苦的方法需要具备这八种要素: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戒定慧三种。
至于说唯心和唯物,您的认识有些偏颇,主要是对某些佛法概念的不了解。
佛法主要是心的精神世界对物的物质世界如何理解、如何思维的问题,所以不会把心与物分开。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是五蕴的集合。世界上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叫色蕴;我们通过六根,就是以自身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身体的触觉、心理意识的思维判断等六根来接受外界世界(色蕴)的信息,然后产生受、想、行、识各种蕴集,也就是通过接收外界世界的认识产生心理的认知感受、思维联想、行动控制、意识综合判断的各种能力。
因此,外界事物是通过内心的各种功能的蕴集来反馈才能被认知,并不是说他们在被认知前不存在,只能说是没有被“发觉”而已。
正因为世界的这种“空”性,所以没有可能完全透彻的去认识世界,也由于这种“空”性,所以在因、缘的无常变化下才会有无常的果。
以你的例子来说:未觉察有棍子的时候,自然没有发现,但只是说没有发现有这样东西存在于身边,不是说不承认有这样东西存在于世。只要有了你的击打,就会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受功能来判断,发现击打来源于这个棍子。
我这里所理解的心与物,是辨证看的。单纯的物,而不发生分别判断,那么人对物的控制改造意义就无法理解,可称机械唯物主义;单纯的心,不发生实际的认识和发现,只会产生自我的幻想,产生精神疾病,所谓主观唯心。如果以哲学词语来定义,归于客观唯心主义还算合适。
楼主死不死?要死的。反正你将来也要死,人家打你、也会过去,那么这个打当然是空。但是你还是有感觉,所以它是假有。
另外,存在就是被观测,这不是佛教的观点,而是量子力学的观点;楼主自己可以百度一下。你说唯心的东西错了,对不起,量子力学它特别符合你认为的唯心主义——也不光是你,以前中国苏联的科学家还批评它是唯心主义呢。可惜,就算它是唯心主义、也比唯物主义的牛顿三定律要符合“客观”事实。弦理论就更不要说了,它认为,压根儿就没有物质。
佛教什么观点呢?佛教认为,观测也是假有、存在也是假有——唯物唯心?呸(这个呸不是骂人、只是表达一物不立开口即错)!心物不二、心物无常;唯物?没问题,佛教也可以被认为是唯物的。唯心?没问题,佛教也可以被认为是唯心的。
不过正确的佛教知识不能只靠“看了点佛教的书”——佛教的东西太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信难解。奉劝楼主先多了解下先进的物理学说心理学说,然后再考虑深入了解佛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