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益阳人的穿戴】
在计划经济时期来益阳工作的人,大多对益阳人有一个总的看法;益阳人特爱面子,讲究穿着打扮。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益阳被常德分专区过来,常德人就曾取笑益阳人;“不怕起火,只怕贼偷”。意思是益阳人起火,家里没什么东西可烧,但贼偷则是专偷衣物手表,意即益阳人的家当都是穿戴在身上的,贼偷则倒了大楣。
益阳人这种讲究穿戴的习气,我后来发现;确实要比其他地方过分,尤其是女子,更是把穿戴作为精神物资生活的第一需要。我记得在计划经济时期,那时才参加工作的女青年只18.5元钱一月,却硬是把工厂发的用于劳保的纱手套省下来,悄悄的撤散打成纱裤,然后在两个裤脚口打成毛线,并故意露出裤脚以示穿了毛线裤,这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被许多外地来工作的人当成笑柄,说益阳妹子太爱面子,顾脚不顾手,纱裤冒充毛线裤。但笑柄是笑柄,不久便发现;这种纱裤穿在身上,确实要比当时的老棉裤苗条美丽得多,于是,外地人也慢慢跟着效仿起来,但益阳人爱面子好打扮的名声也就更加广泛的传开了。
可益阳本地人却不以为然,尤其是当时代表益阳文化潮流的大码头人甚至还认为;外地人比她们还要讲究穿戴,比如上海人,武汉人等,但凡天下人,穿着本应该是放在第一需要的,要不怎么叫衣食住行嘛!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益阳人讲究穿戴虽不是特别高级,那是益阳因为益阳人并不是特别富裕,但他们用于穿戴的物资和精神投入却是远远高于外地人的,这里,可以用下面三个例证予以说明;
1.文革时期,可说全国县以上的城市都有一个行业,那就是“钟表修理店”,可益阳这个行业却要比外地的规模大得多,也多得多,但却不叫钟表修理店,而是叫“钟表社”。因修理二字有旧表和二手表之嫌,是没面子的事情,故名字就叫“益阳钟表社”。而所从事的业务也与外地有些区别,虽也是修理钟表,但却是以换表壳和表面为主,当时上海人对益阳采购员这种大量购进表面表壳的现象都有些惊讶;因当时换一块上海半钢表壳面的价格是34元,而换一块全钢的表壳面是40元,以致使表壳面的价值高于了表机芯的价值,但,益阳人就愿意干这种装饰表面的事情!
2.益阳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城市,尤其是机械工业,可益阳却有一个工业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那就是“缝纫机厂”。这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应该是国家计委统筹投资的企业,而益阳的缝纫机厂则是地方筹资办的“集体企业”。并且规模相当大,可与当时上海、广州的大型国营缝纫机厂一决高下。而另一个与之配套的企业“三湘编织机厂”,则可说是国内独一无而二编织机生产企业。这两个企业都是加工服装的生产工具,正所谓,“欲成其事,先利其器”,益阳尽管工业基础薄弱,可为穿着打扮服务的事情,益阳是有社会基础,也是舍得出钱出力的。以后的事情就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益阳人的生活开始有好转,也就是说,开始有钱了,于是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办一个大型麻纺厂,专门生产服装面料,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于是,麻纺厂又成为益阳人唯一一个投资运作的上市公司,麻纺厂成为国内最大的麻纺企业后,面向世界服装市场打的广告词居然是;益鑫泰,中国人的面子!
3.最有说服力的可能要数第三点了,前面说过,在大码头商业运输文化崛起时,所带动的各行各业都供奉着一个行业的祖师爷,裁缝这行业也不例外,就连不大注重神巫文化的外地也供奉着一个祖师爷。比如长沙、宁乡宝庆等地供奉的就是鲁班,谓之曰;红线鲁班(木匠和石匠泥水匠则谓黑线鲁班和白线鲁班),而益阳供奉的则是“轩辕黄帝”,其庙始建于同治年间,现在资阳区新华书店下首的巷内。这就不得不令外地人惊奇了,因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中华民族都谓之曰;炎黄子孙。而益阳裁缝把这样一个民族老祖作为本行业的祖师爷,未免有贪天功据己有的嫌疑。但也可见益阳人把穿着看得多么重要和崇高,也是何等的功利主义!诚然,轩辕黄帝既然为文明始祖,文明的首要象征就是衣冠,把轩辕黄帝作为裁缝的祖师爷,虽有些“降级使用”,但也说得过去。
可接着来的事情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在益阳诸多的庙宇神殿中,为强调神道次序,明朝末年曾将城隍赦封为“显佑伯”,为地方诸神的长官,这种神俗礼仪在清朝入关后曾一度废弛,但大码头文化崛起后,神巫文化也跟着崛起,于是,为维护神道的等级秩序,清同治七年,知县诸桓又重申了前朝的神道秩序,宣布城隍为益阳城区的诸神之首;凡遇赛龙舟、花灯、舞龙等诸种庆典活动,各行业庙殿都要到城隍庙参拜请旨,路上相遇,均要停锣息鼓,回避让道。这就不得不使轩辕黄帝委屈降驾了,因裁缝行业是最需要在这些热闹场合展示新款时装打广告的,因此,也就不得不多次去参拜和回避让道了。
这让今天的人,尤其是爱国侨胞们听起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居然在益阳这个地方向当地城隍参拜让道了半个多世纪!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亵渎,因无论从传统的等级文化和礼仪文化来讲,都是讲不过去的。然而,益阳人对此却浑然不觉,也没认为有什么地方不对头,当然,更没认为这是对轩辕黄帝的大不敬,因谁叫益阳人爱穿着打扮的呢?既然益阳人要打扮得鲜亮,要讲面子,那么,轩辕黄帝的屈尊降驾、为益阳人的穿着打扮买单,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问题是;益阳人的这种过分讲究穿着打扮、让轩辕黄帝买单的结果,会不会是一笔要偿还的债务?我隐隐约约感到了这一点。甚至觉得,拖欠得越久,偿还的利息将越高。
【益阳人的饮食风俗】
区境饮源于古俗,多以凉茶为常饮料。好来客,必先以开水泡热茶相敬。节日和婚丧喜庆,宾客临门时无不置茶水相待。
益阳人喜欢吃鱼,吃辣,腊肉……
在计划经济时期来益阳工作的人,大多对益阳人有一个总的看法;益阳人特爱面子,讲究穿着打扮。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益阳被常德分专区过来,常德人就曾取笑益阳人;“不怕起火,只怕贼偷”。意思是益阳人起火,家里没什么东西可烧,但贼偷则是专偷衣物手表,意即益阳人的家当都是穿戴在身上的,贼偷则倒了大楣。
益阳人这种讲究穿戴的习气,我后来发现;确实要比其他地方过分,尤其是女子,更是把穿戴作为精神物资生活的第一需要。我记得在计划经济时期,那时才参加工作的女青年只18.5元钱一月,却硬是把工厂发的用于劳保的纱手套省下来,悄悄的撤散打成纱裤,然后在两个裤脚口打成毛线,并故意露出裤脚以示穿了毛线裤,这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被许多外地来工作的人当成笑柄,说益阳妹子太爱面子,顾脚不顾手,纱裤冒充毛线裤。但笑柄是笑柄,不久便发现;这种纱裤穿在身上,确实要比当时的老棉裤苗条美丽得多,于是,外地人也慢慢跟着效仿起来,但益阳人爱面子好打扮的名声也就更加广泛的传开了。
可益阳本地人却不以为然,尤其是当时代表益阳文化潮流的大码头人甚至还认为;外地人比她们还要讲究穿戴,比如上海人,武汉人等,但凡天下人,穿着本应该是放在第一需要的,要不怎么叫衣食住行嘛!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益阳人讲究穿戴虽不是特别高级,那是益阳因为益阳人并不是特别富裕,但他们用于穿戴的物资和精神投入却是远远高于外地人的,这里,可以用下面三个例证予以说明;
1.文革时期,可说全国县以上的城市都有一个行业,那就是“钟表修理店”,可益阳这个行业却要比外地的规模大得多,也多得多,但却不叫钟表修理店,而是叫“钟表社”。因修理二字有旧表和二手表之嫌,是没面子的事情,故名字就叫“益阳钟表社”。而所从事的业务也与外地有些区别,虽也是修理钟表,但却是以换表壳和表面为主,当时上海人对益阳采购员这种大量购进表面表壳的现象都有些惊讶;因当时换一块上海半钢表壳面的价格是34元,而换一块全钢的表壳面是40元,以致使表壳面的价值高于了表机芯的价值,但,益阳人就愿意干这种装饰表面的事情!
2.益阳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城市,尤其是机械工业,可益阳却有一个工业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那就是“缝纫机厂”。这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应该是国家计委统筹投资的企业,而益阳的缝纫机厂则是地方筹资办的“集体企业”。并且规模相当大,可与当时上海、广州的大型国营缝纫机厂一决高下。而另一个与之配套的企业“三湘编织机厂”,则可说是国内独一无而二编织机生产企业。这两个企业都是加工服装的生产工具,正所谓,“欲成其事,先利其器”,益阳尽管工业基础薄弱,可为穿着打扮服务的事情,益阳是有社会基础,也是舍得出钱出力的。以后的事情就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益阳人的生活开始有好转,也就是说,开始有钱了,于是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办一个大型麻纺厂,专门生产服装面料,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于是,麻纺厂又成为益阳人唯一一个投资运作的上市公司,麻纺厂成为国内最大的麻纺企业后,面向世界服装市场打的广告词居然是;益鑫泰,中国人的面子!
3.最有说服力的可能要数第三点了,前面说过,在大码头商业运输文化崛起时,所带动的各行各业都供奉着一个行业的祖师爷,裁缝这行业也不例外,就连不大注重神巫文化的外地也供奉着一个祖师爷。比如长沙、宁乡宝庆等地供奉的就是鲁班,谓之曰;红线鲁班(木匠和石匠泥水匠则谓黑线鲁班和白线鲁班),而益阳供奉的则是“轩辕黄帝”,其庙始建于同治年间,现在资阳区新华书店下首的巷内。这就不得不令外地人惊奇了,因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中华民族都谓之曰;炎黄子孙。而益阳裁缝把这样一个民族老祖作为本行业的祖师爷,未免有贪天功据己有的嫌疑。但也可见益阳人把穿着看得多么重要和崇高,也是何等的功利主义!诚然,轩辕黄帝既然为文明始祖,文明的首要象征就是衣冠,把轩辕黄帝作为裁缝的祖师爷,虽有些“降级使用”,但也说得过去。
可接着来的事情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在益阳诸多的庙宇神殿中,为强调神道次序,明朝末年曾将城隍赦封为“显佑伯”,为地方诸神的长官,这种神俗礼仪在清朝入关后曾一度废弛,但大码头文化崛起后,神巫文化也跟着崛起,于是,为维护神道的等级秩序,清同治七年,知县诸桓又重申了前朝的神道秩序,宣布城隍为益阳城区的诸神之首;凡遇赛龙舟、花灯、舞龙等诸种庆典活动,各行业庙殿都要到城隍庙参拜请旨,路上相遇,均要停锣息鼓,回避让道。这就不得不使轩辕黄帝委屈降驾了,因裁缝行业是最需要在这些热闹场合展示新款时装打广告的,因此,也就不得不多次去参拜和回避让道了。
这让今天的人,尤其是爱国侨胞们听起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居然在益阳这个地方向当地城隍参拜让道了半个多世纪!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亵渎,因无论从传统的等级文化和礼仪文化来讲,都是讲不过去的。然而,益阳人对此却浑然不觉,也没认为有什么地方不对头,当然,更没认为这是对轩辕黄帝的大不敬,因谁叫益阳人爱穿着打扮的呢?既然益阳人要打扮得鲜亮,要讲面子,那么,轩辕黄帝的屈尊降驾、为益阳人的穿着打扮买单,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问题是;益阳人的这种过分讲究穿着打扮、让轩辕黄帝买单的结果,会不会是一笔要偿还的债务?我隐隐约约感到了这一点。甚至觉得,拖欠得越久,偿还的利息将越高。
【益阳人的饮食风俗】
区境饮源于古俗,多以凉茶为常饮料。好来客,必先以开水泡热茶相敬。节日和婚丧喜庆,宾客临门时无不置茶水相待。
益阳人喜欢吃鱼,吃辣,腊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