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关于修行佛法的相关知识(了解佛教的进来指点) 5
首先说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道它多么好。总是看到佛教说要无欲无求,那么,修行佛法的,即使是在家居士到达一定境界时候也会有出家的念头,(我只是说我的看法)。那么出家了还能...
首先说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道它多么好。
总是看到佛教说要无欲无求,那么,修行佛法的,即使是在家居士到达一定境界时候也会有出家的念头,(我只是说我的看法)。
那么出家了还能干什么?只是普渡众生吗?那么家人怎么办?父母老了怎么办?
可是我还看到佛教里的一些神奇的东西。比如说坐着十几天不吃不喝也没有事。等等,。
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呢?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谢谢 展开
总是看到佛教说要无欲无求,那么,修行佛法的,即使是在家居士到达一定境界时候也会有出家的念头,(我只是说我的看法)。
那么出家了还能干什么?只是普渡众生吗?那么家人怎么办?父母老了怎么办?
可是我还看到佛教里的一些神奇的东西。比如说坐着十几天不吃不喝也没有事。等等,。
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呢?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谢谢 展开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它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身的文化。可是,当佛教深入中国的民间而成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对于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为大众所知;大众所知的民间佛教,乃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
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著的时候,为了求财、求寿、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出家的僧尼,为之诵经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约仅仅如此。当然,只是佛教的内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并不仅是如此。
假如说,佛教果真是消极避世的话,一般人信佛之后,便会脱离世俗,那么还有谁来向世俗的大众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无人入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不唯不能传来中国,来了中国也无能深入民间而成为最普遍化的宗教。
然而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实践,虽然也有不少学者仅将佛教当作学术研究,却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来,最大的困难,乃是无法使得没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教和反宗教,他的原因,一种是他们觉得宗教的信仰,对于自己无关紧要,不反对他人信仰,自己则不希望信仰;像这一种人,或可能当其遭遇世事的打击、变故之时,在无可告援之际,会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对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终其一生,不会进入宗教之门。另有一种人对宗教抱有所谓「迷信」的成见,所以反对宗教;但当他们在求知的原则下,接触宗教的人士或阅读宗教的书物,经过一段审察的时间之后,就很可能改变反宗教的态度,如要他选择那一个宗教,
作为终身的信仰,我可断定他们将是选择佛教,因为在所有的各宗教中,佛教在表面上虽也不无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义,却是最不迷信的。再说第三种人,乃是属于某种主义或思想的忠实信徒,他们对于宗教,打内心起,就存有极深的偏见,要他们不反对宗教,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纵然是有,也很渺茫。这是世间相的相反处,也是相成处;没有恶,显不出善,没有恶,也无需要善;宗教是为需要的人而存在,却是为了无宗教信仰的大众而产生宗教。有了反宗教的人,始能促使宗教精神的励炼与升华;有了反对佛教的人,才能为佛教带来新生的机运,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场看恶魔,恶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萨化现。因此,在佛教的立场,唯有尽其在我地努力弘化,绝不憎恶外来的打击者与毁谤者。
不过,已如前述,中国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数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数目则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触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经变为神佛混淆,甚至被贬为低级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数的知识分子,在文字上对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纯正的佛教信仰是什么?虽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做过极多的解释工夫,然对现代的一般人而言,读通佛教的经论,固属不易,读完三藏教典,也没有必要。因此,有许多人,希望以最经济的时间,即能理解佛教,对佛教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这种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著作,以前不是没有,唯其多局限于中国佛教的宗派介绍,或仅就某一个观点介绍,或仅以某一阶层的人作为介绍的对象而著笔。那些书,当然都是值得阅读的文字,所感不足的是未作通盘性的介绍;因为,我们要理解佛教,最好从佛教之所以发生在印度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为始,然后认识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团,以及教团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传流与扩张。
佛教是反对家庭制度的吗?
不。佛教绝不勉强改变任何人的生活方式,出家,仅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家庭才是佛教建设的根基所在,如果反对家庭制度,佛教的僧尼也将无以为生。
相反地,佛陀却曾极勉励家庭生活的如理建立,比如《善生经》,就是一部指导在家生活的经典,指导在家人应该建立正确的伦理生活:子女对父母要报恩、要孝顺,父母对子女要教养、要婚配;弟子对师长要供养、要恭敬,师长对弟子要尽心教导,要代选择明师善友;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要诚实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给养服饰饮食、要怜念;主人对仆从要给食、要体恤,仆从对主人要服从、要尽职;亲族邻友对待亲族邻友,都应互相敬爱、互相济助、互以赤忱相待、互以善言规勉;在家人对待出家人要恭敬设座、要布施供养,出家人要教在家人信善学善(以上是摘其大要而非经文)。此外,不妨参阅另一篇拙作〈怎样做一个居士〉(此文收录于《学佛知津》一书中)。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它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身的文化。可是,当佛教深入中国的民间而成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对于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为大众所知;大众所知的民间佛教,乃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
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著的时候,为了求财、求寿、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出家的僧尼,为之诵经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约仅仅如此。当然,只是佛教的内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并不仅是如此。
假如说,佛教果真是消极避世的话,一般人信佛之后,便会脱离世俗,那么还有谁来向世俗的大众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无人入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不唯不能传来中国,来了中国也无能深入民间而成为最普遍化的宗教。
然而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实践,虽然也有不少学者仅将佛教当作学术研究,却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来,最大的困难,乃是无法使得没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教和反宗教,他的原因,一种是他们觉得宗教的信仰,对于自己无关紧要,不反对他人信仰,自己则不希望信仰;像这一种人,或可能当其遭遇世事的打击、变故之时,在无可告援之际,会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对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终其一生,不会进入宗教之门。另有一种人对宗教抱有所谓「迷信」的成见,所以反对宗教;但当他们在求知的原则下,接触宗教的人士或阅读宗教的书物,经过一段审察的时间之后,就很可能改变反宗教的态度,如要他选择那一个宗教,
作为终身的信仰,我可断定他们将是选择佛教,因为在所有的各宗教中,佛教在表面上虽也不无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义,却是最不迷信的。再说第三种人,乃是属于某种主义或思想的忠实信徒,他们对于宗教,打内心起,就存有极深的偏见,要他们不反对宗教,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纵然是有,也很渺茫。这是世间相的相反处,也是相成处;没有恶,显不出善,没有恶,也无需要善;宗教是为需要的人而存在,却是为了无宗教信仰的大众而产生宗教。有了反宗教的人,始能促使宗教精神的励炼与升华;有了反对佛教的人,才能为佛教带来新生的机运,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场看恶魔,恶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萨化现。因此,在佛教的立场,唯有尽其在我地努力弘化,绝不憎恶外来的打击者与毁谤者。
不过,已如前述,中国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数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数目则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触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经变为神佛混淆,甚至被贬为低级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数的知识分子,在文字上对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纯正的佛教信仰是什么?虽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做过极多的解释工夫,然对现代的一般人而言,读通佛教的经论,固属不易,读完三藏教典,也没有必要。因此,有许多人,希望以最经济的时间,即能理解佛教,对佛教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这种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著作,以前不是没有,唯其多局限于中国佛教的宗派介绍,或仅就某一个观点介绍,或仅以某一阶层的人作为介绍的对象而著笔。那些书,当然都是值得阅读的文字,所感不足的是未作通盘性的介绍;因为,我们要理解佛教,最好从佛教之所以发生在印度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为始,然后认识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团,以及教团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传流与扩张。
佛教是反对家庭制度的吗?
不。佛教绝不勉强改变任何人的生活方式,出家,仅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家庭才是佛教建设的根基所在,如果反对家庭制度,佛教的僧尼也将无以为生。
相反地,佛陀却曾极勉励家庭生活的如理建立,比如《善生经》,就是一部指导在家生活的经典,指导在家人应该建立正确的伦理生活:子女对父母要报恩、要孝顺,父母对子女要教养、要婚配;弟子对师长要供养、要恭敬,师长对弟子要尽心教导,要代选择明师善友;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要诚实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给养服饰饮食、要怜念;主人对仆从要给食、要体恤,仆从对主人要服从、要尽职;亲族邻友对待亲族邻友,都应互相敬爱、互相济助、互以赤忱相待、互以善言规勉;在家人对待出家人要恭敬设座、要布施供养,出家人要教在家人信善学善(以上是摘其大要而非经文)。此外,不妨参阅另一篇拙作〈怎样做一个居士〉(此文收录于《学佛知津》一书中)。
展开全部
出家在家都可以修行,不可拘泥一途。但是出家的殊胜和功德也是不可泯灭的。
出家的目的自然在解脱的根本目的前提下还要布教,令一切人如自己一样的解脱和脱离烦恼。
既然出家了就不可能再挂碍所谓的家人啊,但是既然普渡众生,难道家人不是众生的一部分吗?平等看待就好啊。而且有一点,出家不挂碍家人,不能与没有家人了,不等于断绝血缘关系啊。呵呵呵呵呵。佛教讲慈悲,没有慈悲如何普渡众生?既然要体现慈悲,对父母一样也要慈悲啊。呵呵呵呵。并不矛盾。
至于你说的所谓不吃不喝,那是通过修行索道的一定境界,不是你我的能力所达到。但是如果你我能脚踏实地修持也有达到的一天。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看个人修持的精进程度而定。
阿弥陀佛,建议先看一些基础的佛教内容,佛教不义神通为布教途径,佛陀反对。
阿弥陀佛
出家的目的自然在解脱的根本目的前提下还要布教,令一切人如自己一样的解脱和脱离烦恼。
既然出家了就不可能再挂碍所谓的家人啊,但是既然普渡众生,难道家人不是众生的一部分吗?平等看待就好啊。而且有一点,出家不挂碍家人,不能与没有家人了,不等于断绝血缘关系啊。呵呵呵呵呵。佛教讲慈悲,没有慈悲如何普渡众生?既然要体现慈悲,对父母一样也要慈悲啊。呵呵呵呵。并不矛盾。
至于你说的所谓不吃不喝,那是通过修行索道的一定境界,不是你我的能力所达到。但是如果你我能脚踏实地修持也有达到的一天。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看个人修持的精进程度而定。
阿弥陀佛,建议先看一些基础的佛教内容,佛教不义神通为布教途径,佛陀反对。
阿弥陀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出家后的生活,是非禅即诵,即主要有两件事情,坐禅修定、念诵经文。出家人修行须达到一定的成就,才可以出来度化众生,度众生的主要方式是讲经说法、指导众生修行,也有塑像造塔,为众生祈福。
2 出家前,就要解决好家人的生活问题,主要是父母亲,须征得父母的同意。出家人认真修行,以功德回向父母,父母年纪大了也会有人照顾他们,比如一些在家居士。
3 神奇的东西,十几天不吃喝,确有其事,得入初禅就有这个功夫,因内心最极寂静,自然消耗极少,近代虚云大师就有曾入定十多天的经历。
2 出家前,就要解决好家人的生活问题,主要是父母亲,须征得父母的同意。出家人认真修行,以功德回向父母,父母年纪大了也会有人照顾他们,比如一些在家居士。
3 神奇的东西,十几天不吃喝,确有其事,得入初禅就有这个功夫,因内心最极寂静,自然消耗极少,近代虚云大师就有曾入定十多天的经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家的终极境界是普度众生,修的大神通,也是人,也认可人的欲望。普度众生要入世。
出家,只是一个过程。简单的出世并不能让你达到同喜同悲的大圆满。
佛家各个流派和教义也就是对佛家不同的阐述。我们接触到得是中土的禅宗,而禅宗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对教义理解也不一样。太过繁琐。
面壁禁言之类的修行是克制自己的欲望。经过佛家典籍的夸大从而让人理解到佛事具有大神通的。佛,是人,不是神
出家,只是一个过程。简单的出世并不能让你达到同喜同悲的大圆满。
佛家各个流派和教义也就是对佛家不同的阐述。我们接触到得是中土的禅宗,而禅宗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对教义理解也不一样。太过繁琐。
面壁禁言之类的修行是克制自己的欲望。经过佛家典籍的夸大从而让人理解到佛事具有大神通的。佛,是人,不是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学佛并不是说要把在家的人最后修成出家。这是你的一个误区。出家是指出小家而入大家更好的为众生服务,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信佛的决心。
佛陀并没有要求我们一概都要舍小家而出大家,是个人情况而定,这也是学佛的好处,经上不也有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之分吗?只要你皈了依就是佛的弟子 佛就会加持你。至于受戒 只是教你一些做人的基本准则。
你说的那些神奇的东西 只不过是修到了一定境界后的正常现象。如果你也修到了 那种高度 那么这些神奇的事情一样也会在你身上出现
南无阿弥陀佛!
佛陀并没有要求我们一概都要舍小家而出大家,是个人情况而定,这也是学佛的好处,经上不也有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之分吗?只要你皈了依就是佛的弟子 佛就会加持你。至于受戒 只是教你一些做人的基本准则。
你说的那些神奇的东西 只不过是修到了一定境界后的正常现象。如果你也修到了 那种高度 那么这些神奇的事情一样也会在你身上出现
南无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